程紹艷
【摘要】如何組織好一節(jié)體育活動?活動前,教師要清晰活動的目標,以及要為實現(xiàn)該目標投放特定的運動材料?;顒又?,教師的觀察指導也要落在目標中提及的特定的動作技能。活動后,教師也要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關鍵詞】目標 年齡特點 多樣性 層次性 動靜交替
幼兒體育教學是一種以身體動作為主要內容,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發(fā)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技能,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如何組織好一節(jié)體育活動?首先,在活動前,教師要清晰活動的目標,以及要為實現(xiàn)該目標投放特定的運動材料。其次,在活動中,教師的觀察、示范、指導也要落在目標中提及的特定的動作技能上。再次,在活動后,教師也要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一、組織好一節(jié)體育活動,活動前教師要做好各項準備,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
體育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否適合本班幼兒,教師在設定目標時要對本班幼兒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shù),還要認真研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深刻學習小中大各年齡段的運動發(fā)展目標。在指導幼兒活動時,心中要裝著目標,尊重幼兒差異,根據(jù)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目標可上下浮動,最終讓每個幼兒在得到鍛煉的同時,都能獲得發(fā)展和提高。
目標設定好后,教師要根據(jù)目標認真揣摩動作的要領。以便在向幼兒說明動作時,能邊示范,邊講解。介紹動作時要說清楚名稱、要領以及要求。
(二)、活動器械的準備要層次分明
教師在準備活動的器械時,提供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需求的多層次材料,以便幼兒自由、自主選擇難度的高低。如:中班幼兒攀登架的高度有高中低,投擲區(qū)有遠中近三個距離。幼兒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年齡、能力的差異,為了使每個幼兒都能在與不同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材料的難度層次性。
二、組織好一節(jié)體育活動,教師要把握好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一)、開始部分一般占活動總時間的10%-20%,時間不宜過長,運動量不宜過大。這一環(huán)節(jié)要帶領幼兒進行身體和心理的準備(熱身、熱心)。
(二)、基本部分一般占活動總時間的70%-80%,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務是完成本次課的教學任務,達到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即通過一定的身體動作練習,發(fā)展基本動作,學習粗淺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品德和良好的性格,發(fā)展智力等等。
(1) 教師示范、講解:
教師示范時要注意位置和方向,要照顧到全體幼兒,也便于幼兒模仿學習,示范要有明確的目的,次數(shù)以2、3次示范為宜。教師講解時要注意:重點突出,語言少而精,以練習為主, 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有趣味。
(2)幼兒練習:可以分為個人分散式,分組輪流式,集體集中式等。在練習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了一些運動情境,增加有趣的情節(jié)、角色和投放適宜的道具,激發(fā)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
注意練習時,運動的負荷量應由小到大,采用動靜交替的方法,避免讓幼兒產生過度疲勞或者發(fā)生運動損傷。同時要考慮照顧到個別幼兒能力差、體質弱、膽怯等因素,采用降低活動難度或者保護幫助的方法,給每個幼兒安排適合其發(fā)展水平的活動。更重要的是練習時,老師一定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排除安全隱患。
(三)、結束部分一般占活動總時間的10%-20%,通過一些放松身體的游戲或動作使幼兒肌肉放松,疲勞消除,讓身體由興奮狀態(tài)逐漸恢復到安靜狀態(tài)。使幼兒的情緒和各器官系統(tǒng)的工作逐漸趨向于平靜活動的狀態(tài)。
教師可以引領幼兒做深呼吸,抖抖身體各關節(jié),輕松自然的走步,簡單、輕松的操節(jié)或舞蹈,安靜的游戲,或簡單的評價與小結,組織幼兒收拾場地與器材等。
三、組織好一節(jié)體育活動,教師還要關注細節(jié)
(1)、注意運動中要動靜交替,劇烈的運動后不能讓幼兒馬上坐下來休息,可以緩步行走,等情緒平穩(wěn)后才能坐下,這樣以來可以減少活動后心臟的負擔,有益恢復疲勞。
(2)、運動后的飲水可以補充在體育活動中失去的水分,但不能一次喝下大量的水,會增加心臟的負荷還會引起胃痙攣控制幼兒的飲水量。
(3)、在運動后要引導幼兒使用體鍛毛巾擦汗,當幼兒情緒平穩(wěn)不再出汗是,要提醒幼兒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體育教學活動要將幼兒放在首位,不管是活動前目標的設定,還是活動中隨機的指導,以及活動強度的安排,都應以幼兒為本。這樣,才能真正組織好體育教學活動,從而更好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