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玉平
【摘要】目的:總結小兒外感發(fā)熱采用中藥直腸滴入治療的效果以及臨床護理體會。方法:選擇我院兒科收治治療的80例外感發(fā)熱患兒,患者均采用中藥直腸滴入治療。按照臨床護理方式不同,在家屬同意下對80例患兒進行實驗組和參照組的組別劃分,每組40例患兒。實驗組在中藥直腸滴入治療的基礎上加入精心護理,參照組在中藥直腸滴入治療的基礎上加入常規(guī)護理,對比兩組臨床治療以及護理等效果。結果:經過治療后,兩組臨床療效對比結果沒有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患兒家屬總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實驗組患兒的平均退熱時間、病程情況比較更具優(yōu)勢,P<0.05。結論:對于外感發(fā)熱患兒實施中藥直腸滴入治療進行精細護理,能夠縮短患兒住院時間,加速癥狀消退時間,并且提升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藥直腸滴入;外感發(fā)熱;精細護理;常規(guī)護理;退熱時間
引言:
外感發(fā)熱主要高發(fā)于兒科,此病癥具有發(fā)病急、發(fā)展快的特點[1]。一般臨床治療主要采取西藥抗病毒對癥處理,雖然具有明顯退熱效果,但是存在明顯的反復性,且具有藥物副作用[2]。我院在針對外感發(fā)熱患兒治療時,采用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同時加入精細化護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 次實驗研究對象,選擇我院兒科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外感發(fā)熱住院患兒,總計80例。其中包含男性患兒58例,女性患兒22例;患兒年齡在1歲到12歲之間,年齡均值8歲;患兒發(fā)病時間在6小時值3天之間,發(fā)病時間均值30.0h;患兒癥狀表現(xiàn):不同程度上的發(fā)熱、身體疼痛、流鼻涕等。80例患兒均符合《中藥新藥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風熱夾滯型標準[3]。80例外感發(fā)熱患兒按照臨床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兩組,患兒家屬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兩組患兒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其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80例患兒均采取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參照組患兒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含環(huán)境護理以及用藥護理等,實驗組患兒實施精細化護理模式。
1.2.1 情志護理
外感發(fā)熱的患兒,其會出現(xiàn)體溫上的反復變化情況,最高溫度在39℃以上,所以會出現(xiàn)精神萎靡以及明顯的煩躁情況[4]。作為家長,其對于孩子的擔心是最為明顯,所以會出現(xiàn)情緒焦慮情況。針對此問題,要求護理人員開展情志護理。例如其對患兒整理衣帽,護理中的態(tài)度要溫柔且和藹,并且向患兒家屬說明中藥直腸滴入實施的目的以及具體涉及到的步驟等,不但能夠讓患兒家屬對于治療方法有所了解,還能最大程度上帶動家屬和患兒的配合意識,降低醫(yī)患矛盾。
1.2.2 生活護理
患兒住院治療期間,需要保持其空腔以及皮膚的絕對清潔,并且勤更換衣物,做好患兒保暖工作。同時,需要注意患兒住院環(huán)境的通風處理,例如其室內溫度和濕度需要盡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室溫——18-20℃,濕度——55℃)。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雖然要做好病房通風處理,但是患兒在直腸滴入治療時,需要關好門窗,避免風直吹出現(xiàn)的腹部疼痛問題[5]。
1.2.3 給藥護理
取柴胡、黃芪、生石膏、葛根、生大黃、莪術、生梔子以及甘草,劑量分別為12g、10g、30g、7g、6g、10g、3g。根據醫(yī)囑水煎并過濾、濃縮,最后制成250ml液體并裝瓶。根據患兒年齡情況,選擇藥物劑量,例如1歲及以下患兒為50ml,1歲到3歲的患兒取120-150ml劑量,依次按照年齡增加劑量,直腸滴入。每天一次,1天分早中晚三次。同時,需要注意患兒年齡較小的情況,所以在進行藥物滴注的時候,需要結合患兒感覺調整低速。
1.2.4 飲食護理
外感發(fā)熱患兒其飲食上需要盡量清淡且易消化,例如多食用熱稀粥,并且多飲溫水,這樣可以達到發(fā)汗的目的。注意,患兒一定不能食用辛辣以及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并做好患兒餐具消毒處理。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分析,護理滿意度以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均行(%)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顯著性差異。
2結果
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5%,參照組總有效率為95%,兩組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5%,參照組為7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退熱時間、平均病程比較結果見表1。
3討論
直腸滴入治療,屬中醫(yī)外治常用方法之一,此方法患兒配合率相對較高,可提高總體臨床治療效果。結合本文研究結果來看,我院對患兒實施中藥直腸滴入治療的同時,實施了精細化護理加以配合。經統(tǒng)計學分析,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7.5%,參照組為7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從兩組患兒的退熱時間以及病程時間等指標比較,實驗組退熱時間、病程時間明顯低于參照組,組間比較,P<0.05。由此足以證明,護理干預在外感發(fā)熱治療中實施的必要性和優(yōu)勢性。精細化護理從對患兒家屬的情志護理、對患兒的生活護理、對患兒的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對患兒并發(fā)癥的觀察和預防等方面展開實施,不但提高了患兒及家屬對于臨床治療工作的配合度,還降低了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幾率。成功的縮短了患兒的退熱時間。
綜上所述,對于外感發(fā)熱患兒實施中藥直腸滴入治療進行精細護理,能夠縮短患兒住院時間,加速癥狀消退時間,并且提升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皇菊蓮.中藥直腸滴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體會[J].全科護理,2012,10(20):1877-1878.
[2]祁佩云.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及護理方法進展[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2,21(2):50-51.
[3]秦曉宇,金芃.中藥直腸滴入灌腸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護理體會[J].甘肅中醫(yī),2005,18(12):42-43.
[4]張幸華.護理干預配合中藥直腸滴入治療老年性便秘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4,24(3):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