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萍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脛腓骨骨折(FTF)患者骨牽引術后的效果。方法:70例接受骨牽引固定術治療的FTF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35例在此基礎上配合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牽引時間與骨折愈合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率為2.8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7.14%(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14%,較對照組的82.86%顯著提高(P<0.05)。結論:在FTF骨牽引固定術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術后康復并減少并發(fā)癥,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骨牽引固定術;脛腓骨骨折;綜合護理干預
脛腓骨骨折(FTF)是臨床常見長管狀骨骨折類型之一,主要是指脛骨平臺以下直至踝骨以上部分骨折[1]。手術是臨床治療FTF的主要手段,其中,尤以牽引固定最為常用。手術自身屬于創(chuàng)傷應激源,加之術后臥床、肢體活動受限、疼痛等,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問題。我院對FTF患者應用骨牽引固定術治療,并配合綜合護理干預,獲得顯著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接受骨牽引固定術治療的FTF患者70例,排除心、肝、肺、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甲亢及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齡16-65歲,平均(40.29±4.59)歲;致傷原因:41例車禍傷,20例高處墜落傷,9例重物砸傷;骨折部位:21例脛腓骨上段骨折,37例中段骨折,12例下段骨折?;颊唠S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原因、牽引固定方法及步驟、相關注意事項,強調(diào)術后臥床休息與相關護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提高其治療護理配合度。(2)心理護理:密切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動態(tài)評估其心理變化,并針對性地予以心理疏導、安慰,耐心細致地結石手術方法、步驟、效果及成功案例,分析該術式的安全性、優(yōu)越性以及有效性等,緩解其緊張及恐懼等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3)飲食護理: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術后合理飲食對病情康復的重要性,囑其遵循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原則,并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營養(yǎng)及蛋白質(zhì)的食物,適量實用核桃等堅果,確保飲食營養(yǎng)充分,以增強機體免疫、促進骨折愈合。(4)牽引護理:牽引前向患者解釋操作步驟、目的及配合方法,牽引期間嚴密觀察和控制牽引方向與重量,確保牽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每天定時定位測量肢體長度,并遵醫(yī)囑配合理療、中藥外敷及熏洗等,以促進肢體功能康復。(5)腫脹疼痛護理:密切觀察和詢問患者的肢體腫脹及疼痛程度,對腫脹嚴重者,可適當松解夾板,并將患肢抬高,以促進腫脹消退。予以音樂療法、放松療法及轉(zhuǎn)移療法等,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必要時可遵醫(yī)囑予以理療、鎮(zhèn)靜止痛治療等。(6)功能訓練:術后第2d開始指導和幫助患者進行床上肌肉舒縮鍛煉,20-30min/次,2-3次/d。予以骸骨按摩,10min/次,4-5次/d;術后1-2周,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jié)背伸鍛煉、背屈鍛煉、足趾自由活動鍛煉以及股四頭肌收縮鍛煉等,10-15次/組,4組/d。術后3-4周,強化上述鍛煉的基礎上,予以足踝關節(jié)背屈鍛煉、直腿抬高鍛煉等,5次/組,4組/d;術后5周以后,適當增加活動范圍,并逐漸過渡至夾板外固定保護下進行床上膝、踝關節(jié)屈伸運動。術后10-12周,根據(jù)骨折愈合情況予以扶拐下地活動,并逐步過渡至負重鍛煉。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的骨牽引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以自擬問卷量表評估護理滿意度,按不滿意、一般滿意、基本滿意與非常滿意四級進行評價。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以( )表示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jīng)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牽引時間與骨折愈合時間
觀察組的牽引時間與骨折愈合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見表1。
2.2 并發(fā)癥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率較對照組顯著性降低(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顯著性提高(P<0.05),見表3。
3 討論
骨牽引固定術充分融合了西醫(yī)骨牽引術、夾板外固定術、中醫(yī)正骨手法的優(yōu)勢,具有創(chuàng)傷小、患者痛苦少的優(yōu)點,對于FTF的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2]。但FTF對術后康復護理質(zhì)量要求較高,術后護理不當可能遺留關節(jié)功能障礙、并發(fā)關節(jié)粘連或者關節(jié)僵硬等,影響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
本研究在完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通過精心的牽引護理,提高了牽引固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科學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等,為術后康復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及生理狀態(tài);術后實施精心的疼痛護理及飲食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增強生理機能,促進病情康復并提高其牽引及康復鍛煉依從性;實施分期功能鍛煉,能夠促進肢體功能康復[3]。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牽引時間與骨折愈合時間均較對照組顯著縮短,并發(fā)癥率得以顯著降低,而護理滿意度得以顯著提高。
總之,在FTF骨牽引固定術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的病情康復,減少并發(fā)癥,提高護理質(zhì)量與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蔣玲.脛腓骨骨折手術治療46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3):10-11.
[2]王占美.脛腓骨骨折骨牽引固定術后的綜合護理探討[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3,11(13):134-136.
[3]廖靜.脛腓骨骨折骨牽引固定術后綜合護理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8):1231-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