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
摘 要:《高中政治閱讀》既不是高中政治課本,也不是高考復習資料,更不是專業(yè)性的學術著作,它在保持與教材、考試、研究性自主學習的適當聯(lián)系的基礎上,將教師創(chuàng)新性地組織教學、學生輕松應對高考以及高校命題專家的學科研究三個環(huán)節(jié)有機地結合,形成良性互動,開闊學生視野。在使用《高中政治閱讀》的過程中,結合多年教學體會,就哲學部分關于“怎樣做人”談一些感受。
關鍵詞:道德觀;社會誠信;契約;誠信
《高中政治閱讀》哲學部分“怎樣做人”主要探討人的本質、人生觀、價值觀等相關問題。對人的道德觀、利益觀及誠信問題做了深層次的剖析和理論探求,是一部勵志育人的佳作,是陶冶中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優(yōu)秀教材,本人結合自己多年教學體會,談一些感受。
一、結構嚴謹,邏輯縝密
全篇以亞里士多德的美德清單引申出道德標準:最低的標準就是不損人利己,最高的標準則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然后分四個層次論述道德與誠信。全文層層深入,翔實闡述了道德與誠信是治國安邦的基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1.人為什么要有道德
闡述了古今中外道德標準,道德如何產(chǎn)生,一種說法認為道德來源于人的內心或上帝的旨意;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道德是社會生活的產(chǎn)物。人為什么要有道德,有人認為是為了維護人的尊嚴,培養(yǎng)崇高的人格;有人認為是因果報應;西方有一種說法主要是為了精神上的快樂;文中從功利主義解釋:人是社會的動物,如果每個人都不講道德,那么每個人的幸福也就無從談起,因此道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自己,而不僅僅是為了整個群體。
2.人天生是自私的嗎
孟德威爾從動物的行為總結出“惡”是人的社會性原則,邪惡一旦消失,我們的社會必然隨之瓦解。亞當·斯密提出“理性人假設”,認為追求自身利益是驅策人的經(jīng)濟行為的根本動機,個體通過“理性選擇”能使得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付出成本的最小化,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私的”、個人“在追求自利的同時能夠帶來社會的公利”。文中運用“囚徒困境”“有限理性”和“納什均衡”等理論對此觀點進行有力反駁,它們說明在集體生活中過分考慮自己的利益可能促使成員之間接受一種毀滅性的規(guī)則,只有將個人和集體的利益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建設一個和諧社會,人人都是受益者。
3.契約和誠信
古人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而無信,不知其可”。有人認為信用行為的缺失,是因為市場調節(jié)具有自發(fā)性等局限,少數(shù)人為了私利可能導致不正當?shù)慕?jīng)濟行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誠信才是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精神,是市場經(jīng)濟的內在要求,同時誠信也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保障,是個人修德達善的內在要求。
二、引經(jīng)據(jù)典,寓理于事
通篇在論述過程中,注重國學,引用了不少古典,吸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增強了論點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論述道德標準引用了孔子《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等。
見義勇為的標準論述引用了《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薄端问贰W陽修傳》:“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氣自若也。”
誠信標準論述引用了孔子“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個人與集體利益關系論述時,引用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贖回魯國人,而未按魯國的規(guī)定報銷贖金,大家都稱贊他,而孔子卻批評他不領取贖金是錯誤的,這一典故生動論述了個人、集體與國家利益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三、個人觀點提出商榷
1.結合學生特點,論述要通俗
文中論述理論很強,與中學生的思想水準有一些距離。有關道德和誠信的論述中,應適當增加一些符合中學生生活實際的誠信問題,總之,要考慮到中學生良好道德、健全人格形成發(fā)展的多層次性、分階段性。
在批駁“理性人假設”理論時,多用通俗道理析事說理,便于學生理解,譬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常見語言,以及建設環(huán)境友好型、資源節(jié)約型和諧社會,不但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只有保護自然環(huán)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實現(xiàn)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結合時政熱點,澄清學生模糊認識
對有的學校利益驅動亂收費,以權謀私,請客送禮等自私自利的行為進行深入分析教育,這只是少數(shù)人的行為,是黨的政策、國家法律所不允許的,是某些人人格低下的表現(xiàn),最終將會付出沉重代價,為世人所唾棄。
多數(shù)學生為獨生子女,有些學生存在為我獨尊的不良思想傾向,引導學生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增強奉獻意識,懂得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長比成績重要的道理。
針對學生早戀現(xiàn)象,以及社會存在的丑惡行為,教育學生修身養(yǎng)性,嚴格自律,樹立遠大的理想。如孟子所言:“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以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别B(yǎng)人生之浩氣,來日為國家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