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
[摘 要]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課題,也是新課程改革、探索的重點。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讀寫教學存在的問題為研究視角,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介紹了加強語文教學中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閱讀與寫作 一體化教學 初中語文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50008
隨著新課標的要求不斷完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水平勢在必行。
一、當前語文讀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總結長期的教學經驗可知,初中生對于文章的閱讀和寫作興趣逐漸降低,他們的讀寫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學生更愿意傾聽教師逐字逐句地閱讀、講解文章,當教師讓學生分析文章中的某句話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無所適從。同時,學生的作文字跡潦草,錯別字、不通語句較多。這表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逐漸下降,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認真分析原因并解決。多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習慣把閱讀與寫作作為兩個獨立體對待,安排教學內容時,有的在期末階段單獨講寫作,很少把閱讀與寫作放入相同的課時中,無法體現讀寫一體化的意識。部分教師發(fā)現學生寫作能力欠佳,安排大量的寫作課時,卻忽視了把閱讀與寫作相聯系,這種單一的辦法致使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削弱或下降,致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綜合人文素養(yǎng)。
二、強化閱讀寫作一體化的方法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
由于學生與教師的年齡、知識水平、人生閱歷有明顯差異,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閱讀能力明顯不同于教師。因此,在教學前,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選用中心思想明確、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文章作為教學案例,指引學生表達真實的感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水平,呈現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思考,讓學生清楚掌握教師講述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契訶夫的《變色龍》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型閱讀,隨之選擇部分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指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對奧楚蔑洛夫、赫留金的內心世界進行分析。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重讀文章并發(fā)揮想象,促使其學會把握人物的心理,更好地掌握文章閱讀和分析的方法,豐富自身的知識和提升寫作水平。
2.落實讀寫訓練
以讀帶寫是指利用閱讀教學提升寫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展現閱讀對寫作的導向作用,為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語文教材是多個教育工作者挑選的優(yōu)秀范文和寫作實例,因此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展開教學,訓練學生仿寫、改寫等能力。如魯迅的《雪》是一篇明快的散文,學習這篇文章時,教師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此文,指出作者的寫作特點、想要表達的情感。這時,可讓學生以“家鄉(xiāng)的雪景”為題進行寫作,以此加深對《雪》這篇文章的理解,有效提高學生的仿寫能力。
改寫訓練是讓學生以原文為基礎進行再創(chuàng)作。訓練學生改寫能力可借助課文題材,讓學生交換中心主體或改變寫作形式,深入理解所學的文章,鍛煉學生靈活轉變的能力。如讓學生依據《五柳先生傳》改寫《我的老師》,這種改寫變換原文的中心人物,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知識內涵。
3.讀寫共同提高
閱讀理解的重點要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精神,才能與作者在心靈上產生共鳴。學生想要提升寫作能力,必須閱讀大量優(yōu)秀的文章,儲備豐富的知識方可寫出理想的文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先閱讀,然后寫讀后感的方法能達到讀寫共同提升的效果。例如,《思鄉(xiāng)》這篇文章從表面看作者只是在描繪家鄉(xiāng)的自然風景,但其情感早已寄寓其中,通過描寫熟悉的家鄉(xiāng)風景,作者表達了一種含蓄但無法釋懷的感情??芍笇W生寫讀后感,寫出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這樣學生的理解和體悟會更深。
學習《背景》這篇課文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嘗試寫此類文章,如果具體寫作中出現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原文結構和寫作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侗尘啊芬晃淖髡哂迷敱M的筆墨還原父親跨柵欄為兒子買橘子的情景,這或許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作者用重筆墨去描寫,表達了對父親的眷戀。就是這個動作,作者突然發(fā)現自己的父親已經年華逝去,于是濕了眼眶,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段內容。文章真實感人,也讓多數讀者潸然淚下。因此,單純講授這篇文章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結合日常實例,從而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領會作者看似平淡的描述下隱藏的真情。通過深入分析文本,學生產生很多感悟,并把自身的感悟滲透到寫作中去。
總之,閱讀與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依據初中生的個性特點、心理變化規(guī)律,采用以寫促讀、以讀帶寫等方法展開教學,從而實現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效果,對提升學生寫作興趣和教學質量發(fā)揮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