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仙燁
【摘 要】教學難點是指大多數(shù)學生難理解、難掌握或者教師難教的知識和技能。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一些重要的、難懂的概念、規(guī)律,一直是部分學生學習物理的嚴重障礙,影響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進取精神。所以,突破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對于提高物理的教學質(zhì)量和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物理教學 重難點 基本概念 實驗 方法
新課程改革與教學倡導的“以探究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基礎(chǔ)上,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用自己主觀的知識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獵取新知識、新技能,從而培養(yǎng)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如何在探究的教學理念下,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下面簡單地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加強對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學
這是幫助學生突破物理學習難點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熟練地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才能很好地利用這些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實際物理問題,或解決較復雜的物理計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好,就會加大教師講解的難度,學生就算掌握了一個物理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的本質(zhì),就不能做到舉一反三,不能從根本上突破學習物理的重難點。所以在進行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物理現(xiàn)象揭示其物理本質(zhì),讓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對物理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學生做到“五會”:(1)會表述:能熟記并能正確地表述概念、原理的內(nèi)容;(2)會表達:明確概念、原理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和單位;(3)會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條件;(4)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的變形,并理解變形后的含義;(5)會應用:會用公式和概念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二、用實驗法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學科。加強實驗,一方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實驗還掌握了基礎(chǔ)知識,同時加深對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那么,做好實驗,對學生突破重難點是非常關(guān)鍵的一步。教學實踐證明,做好實驗,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實驗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一)可以幫助克服學前概念的干擾
物理中的許多現(xiàn)象盡管在日常生活中、生產(chǎn)勞動中屢見不鮮,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心理發(fā)展和認識上尚存在局限性,常常根據(jù)粗淺的生活經(jīng)驗取得一些錯誤的觀念,造成對建立正確的概念的障礙,給教學帶來一些困難。例如,有的同學認為“上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小”,有的同學認為“重的物體就下沉,輕的物體就上浮”,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一些實驗,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物理現(xiàn)象的本質(zhì)。
(二)實驗幫助學生變抽象為直觀
在物理中,有許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給學生理解帶來了很大困難,會打消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但我們可以用實驗的方法將抽象的知識變?yōu)橹庇^,同時通過實驗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例如,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對于不受外力時靜止的物體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比較容易理解,但后者就比較難于理解,也很抽象。而我們讓一個小球從斜面的同一個高度上滑下,分別在粗布、毛巾、玻璃板上滑行,比較分析推理,此問題便迎刃而解。通過這個小實驗,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加深了理解。
(三)實驗幫助學生克服對有些物理概念的錯誤認識
在物理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物理概念與我們所聽到的、看到的是有差別的,如有同學認為質(zhì)量大的物體比質(zhì)量小的下降快;體積大的物體比體積小的質(zhì)量大;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有關(guān)等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用簡單的實驗就能矯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只有克服對物理概念的錯誤認識,才能正確理解、應用。
(四)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對重難點的恐懼心理
有些章節(jié),老師在講課時就告訴學生是重點或是難點,于是一些學生就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從而變得緊張,聽課效率下降,無法去理解相關(guān)的概念、規(guī)律。而用實驗的方法來講解這些重難點,就會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學習變得輕松,聽課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三、講究方法,注重實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老師講課要注重方法的實用性,使學生盡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類比法是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可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懂的概念、規(guī)律和方法。不少學生對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確(如場強、電容、電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數(shù)學形式,忽視了物理意義。怎么辦呢?我想絕大部分學生對初中物理中的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比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義的,我們就以此為例,進行類比,以加深其理解。
物理學具有較強的規(guī)律性、邏輯性。有些公式學生容易混淆,造成記憶錯誤,如氣體的三個實驗定律,死記太傷腦筋,可以借助規(guī)律記憶法,讓學生學會用“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推出三個實驗定律的方法,學會了推導的方法就擺脫了煩瑣的記憶。電磁學中不少學生左、右手定則分不清、記不牢,我便想出個“詣字法”,比如用“佑發(fā)拉底河”這河流名中的“佑”通右,“發(fā)”通“發(fā)電”,即為右手發(fā)電,這樣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學生記得還深刻。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教學難點形成的原因,及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情況,適當調(diào)整,靈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用最易于學生理解、掌握的方法去講解、分析,以便突破物理知識的重難點,提高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