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 要】如今我國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價值觀更加多元,人們道德意識也隨之產(chǎn)生變化,對中職德育教育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本文中,筆者總結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對中職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育 問題 原因 對策
德育教育是學校對受教育者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手段,使受教育者能夠接受并遵循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義務,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對學生個人發(fā)展、學校良好校風的形成以及國家人才的培養(yǎng)都有積極作用。學校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中職學生德育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成為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代表。但目前中職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解決。
一、中職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中職學校為了追求更高的學生就業(yè)率,更多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和學校教育工作主要是以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學習成績以及教師的研究為主。在這種評價機制下,學校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學生的德育評價都流于形式,片面地以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為主要評價依據(jù),沒有將德育納入評價體系中,德育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校德育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教育機構。部分學校對于德育工作沒有將教學資源分布在德育工作中,沒有明確的規(guī)劃,工作沒有明確的思路,制度不完善,工作過程不規(guī)范,沒有科學的評價體系。因此,中職德育教育還不完善,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采取措施完善中職德育教育工作。
二、中職德育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教育觀念落后
中職學校比較重視學生就業(yè)率,而對德育教育則不夠重視。在工作中,本人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校的教育觀念仍是傳統(tǒng)的以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教育為主,對學生的考核也是主要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沒有將德育教育滲透進教學中。因此,需要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德育重要性。
(二)教育方法不恰當
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還是側重從形式上進行管理,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放松了對學生的關心,沒有將知識教授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這種教育方法是有缺陷的。本人通過與學生的接觸,發(fā)現(xiàn)品德不良的學生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引起的,他們比較注重義氣,但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
三、中職德育教育對策
(一)強化理想信念教育
教師及學校要加強德育工作,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在學校專業(yè)技能教育的基礎上,要加強理想信念的教育,幫助學生提升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擇業(yè)觀,增強學生的奉獻意識。
(二)加強德育法制教育
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法制教育,培養(yǎng)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使學生自覺遵守法律,具備較高的道德觀念,讓學生明辨是非,判斷正誤,有正確的道德行為標準。
(三)加強校風建設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校風是學生成長的精神環(huán)境,對學生的精神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學校要加強校風建設,讓學生在良好的校風中學習,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良好的校風對于德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校都應注重建設良好的校風。
(四)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其個性良好地發(fā)展。同時,要對學生提出適當?shù)囊?,幫助學生樹立符合自己的德育目標,對學生取得的成就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良性發(fā)展。
(五)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
中職學校應通過社會實踐來加強對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教育。教師在教授學生專業(yè)技能知識或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時,應該充分讓學生了解社會對本專業(yè)人才的道德要求,為學生德育教育指明方向。在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對學生進行指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使中職學習德育工作更加完善,增強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教育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德育教育在中職教育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當前,我國中職院校德育教育還不完善,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相關部門以及廣大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重視德育教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提出相應的對策,采取有效行動發(fā)揮德育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劉大楓.新時期文學本體論思潮研究[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3]朱立元.當代文學、美學研究中對“本體論”的誤釋[J].文學評論,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