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峰
有一天,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得意地給我看她的一幅繪畫作品,這不是一幅普通的畫作,畫面的中間是一只活靈活現的小猴子,從小猴子的四周發(fā)散出去幾條粗細不一、顏色不同的“樹枝”,每條“樹枝”還延伸出“小枝”,一些說明文字附著在每條“樹枝”上。女兒告訴我這是英語老師讓自己總結章節(jié)知識并畫出的“思維導圖”。看著生動有趣、脈絡分明的思維導圖,我眼前一亮:為何不把思維導圖引入我的計算機教學中呢!
職業(yè)院校是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地方,學生在計算機學習中,能夠嫻熟應用一些軟件是最基本的要求。以Photoshop課程為例,該課程的知識點多,需要學生記住多個命令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且這些知識點的相關性不大,學生要具有獨特新穎的創(chuàng)意才能把該軟件應用到極致。那么如何讓學生快速記住多個知識點,并熟練地運用到軟件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做出滿意的作品呢?這是我在Photoshop教學中一直思考的問題。受女兒的啟發(fā),我嘗試著把思維導圖引入我的教學中。
一、思維導圖的理論支撐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由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創(chuàng)建。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圖文并重,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二、職業(yè)院校計算機軟件教學現狀
在目前的計算機軟件教學中我們一般采用的是案例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首先使用案例進行演示,講解知識點,然后給學生布置任務,最后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但單純的案例教學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學生很難做到“舉一反三”,教學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我嘗試著把思維導圖和目前所教授的Photoshop課程相結合,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案例的思維導圖,這樣在畫圖的過程中他們就對案例進行了分析、探討等一系列活動,開拓了思路,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以Photoshop課程中的“圖層”為例,講述思維導圖在課程中的應用。
三、思維導圖在“圖層”中的應用
圖層是Photoshop最為核心的功能之一,它承載了幾乎所有的編輯操作。如果沒有圖層,所有的圖像都將處在同一個平面上,這將極大地影響圖像的編輯效果和編輯效率。在教學中我把“圖層”的內容用思維導圖的結構形式繪制出來(如圖1),通過使用顏色、線條、文字來把“圖層”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使之呈現出清晰的脈絡。學生們能夠容易地把握住重點、難點,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因為圖形簡單明了,色彩鮮艷,同學們更容易提高學習興趣。
實例是強化理論知識記憶的最好方法,案例教學法是計算機教學中的常用方法。思維導圖的引入改變了傳統(tǒng)的案例教學,使教學目標變?yōu)椋航虝W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探討,利用思維導圖繪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從而掌握案例制作的全過程。課堂教學中我會先繪制好一個案例的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們的求知欲,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
以“制作霓虹燈字”為例,教師巧設案例,在思維導圖(如圖2)的引導下,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內容,學生了解到新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對整個教學過程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知識要點穿插在案例中,同時又給了學生探討和思考的空間,不僅讓學生學習了本案例,也開拓了他們的思維,激發(fā)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評價學生作品
筆者會在每次課堂練習結束時,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推薦出最佳作品,然后在課堂上一一展示,并請學生共同討論作品的優(yōu)缺點,如作品的構圖、顏色、明暗的處理等,對作品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將該作品的評價意見進行匯總,并給出指導性意見,形成該堂課的評價思維導圖,這樣教師就能全局性地把握住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針對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
在用Photoshop創(chuàng)作作品時,理論和軟件本身是基礎,作品的新穎、獨特才是設計的關鍵。思維導圖是引導思維和表達思維的有效工具,利用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力。同時,思維導圖可以對復雜的知識體系進行分析、歸納、整理,用簡潔的線條和不同的顏色畫出層次分支圖,便于學生學習和記憶。總之,思維導圖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幫助教師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