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友林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文言文蘊涵著豐富的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是后人汲取文化營養(yǎng)的源泉。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差異,給學生的認識與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為此,積極探討文言文的教學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多年來,我在文言文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比較有效的方法,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下了功夫:
一、重視導入,激發(fā)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妨抓住這一點,把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我在課堂上的激趣教學是從課文導入開始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成語導入法。我們平時用到的不少成語、典故都出在文言文之中,對有成語典故的文章如采用相應的成語來導入新課,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講授《鴻門宴》一課時,我提出了兩個常用成語“秋毫無犯”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我先讓學生查成語詞典,找出這兩個成語的本意和引申義,然后告訴學生這兩個成語就出自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鴻門宴》。由此引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結合注釋熟悉文章后,對常用成語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既弄懂了課文,又對成語有了深入了解,學生感到課本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興趣便油然而生。
二是故事導入法。在我國古代的文言文中,不少文章都有很強的故事性,講授這樣的文言文時,可采用故事導入法,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一般來說,故事有人物、有情節(jié)、有寓意、有趣味就能夠吸引人,一個好故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妒刂甏谩贰犊讨矍髣Α贰独恰返日n文就應采用這樣的方法。
三是實物演示法。這種方法就是教師通過展示、演示課文中的情境來導入與之相關的文言文教學。如《口技》一文,教師可采用模擬語聲導入。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它可以增強文言文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詞的用法及文章內(nèi)容。
二、授之以漁,自主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我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注重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具體做法有四點:
一是自讀自譯。這個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教師可讓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通讀課文、自譯課文,在不懂處或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分別做上不同的記號。值得一提的是,應允許學生在必要時查看文言文翻譯資料。不允許學生看文言文翻譯資料,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缺少一條通過輔助資料來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也會在一味地聽講中逐漸消失。在學生自讀、自譯之前,教師可以提出自讀的要求,并做一些引導性的提示,鼓勵學生主動質(zhì)疑,主動提問。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能反映學生的思維水平。
二是討論切磋。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目標。學生在自讀、自譯課文后,必然會有一些疑難問題或理解不透的地方,這就要適時組織學生討論、切磋,鼓勵學生自行釋疑和相互釋疑,并引導學生根據(jù)語境尋求隱含信息,推知疑難詞句的意思,或根據(jù)已學知識獲取新知,培養(yǎng)學生的推斷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對于學界尚無準確定論的某些內(nèi)容,教師不要回避,而應讓學生比較、判斷,培養(yǎng)學生的鉆研精神和探究能力。在講“兩可”處時,學生的思維會特別活躍。這樣教師既能把問題講得透徹,又能讓學生發(fā)散思維。
三是歸納總結。在學生閱讀、思考并相互討論、切磋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歸納總結,把學生的自學引向一定的深度和高度。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某些現(xiàn)象做歸納整理。歸納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文言文中有不少意義變化不大、用法比較復雜的常用詞語,應當作為歸納的重點。歸納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意義和用法,并隨著新課的學習去豐富,做到縱向積累和橫向積累相結合。歸納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常用的成語,以縮小文言文和日常生活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口技》一文中的“以為妙絕”“眾妙畢備”等。還有生活中保留的古漢語現(xiàn)象,一經(jīng)教師點撥,學生會對學習內(nèi)容有更加系統(tǒng)的認識。如“美容美發(fā)”的“美”,保留了古漢語的使動用法。至于歸納特殊句式,可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抓規(guī)律。如學生可利用文言文中的同義復詞、偏義復詞及上下對句、互文等規(guī)律解釋一些不常見的疑難詞,提高推斷語義的能力。其次,是引導學生把握行文思路。如《傷仲永》一課先寫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的幾個階段,再寫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最后寫作者的觀點和看法,水到渠成,說理自然,強調(diào)了后天接受教育、努力學習對成才的重要作用,啟人心智,發(fā)人深省。
四是誦讀訓練。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持之以恒的誦讀,讀準字音,讀清句子,就能增強語感,促進理解,對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大有裨益。此外,訓練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做些文言文翻譯練習。語文教育界前輩黎錦熙說過,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徹底的背誦,徹底的翻譯”。平時多做翻譯句子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與表達能力,因為翻譯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信”且不易,何況還要追求“達”“雅”。翻譯最能測出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它不但需要學生理解詞義,懂得句式,還要求學生有相應的表達能力。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講”是為“學”服務的,要以“講”導“學”,即用講來引導和幫助學生自學,而不是以“講”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思考。教師要做到“講”到必要處,如借提示性的講解把學生引上“路”,借解釋性講解為學生掃清“路”上難以克服的障礙,借補充性講解把學生往深處、高處引。這樣學生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才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理解和弘揚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