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勤
摘 要:一提起寫作文,對于不少初中生來說,則是令人頭疼的事,無處下筆,無話可說成了現(xiàn)實問題,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作文,筆者認為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起。
關鍵詞:初中;作文;指導教學
一提起寫作文,對于不少初中生來說,則是令人頭疼的事,無處下筆,無話可說成了現(xiàn)實問題,再加上“假大空”的考場作文的惡劣影響也已波及到學生的日常作文訓練。寫作文成了苦差事,“虛假”文章又充斥課堂,這已成為教育者面臨的一大問題。新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梢?,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感、有料可用,需在“真”字上下功夫。那么,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作文,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明確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藝術源于生活。現(xiàn)代生活具有廣闊背景,所有的情感認識都是從現(xiàn)實的土壤中產(chǎn)生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攫取作文的素材,一花一草,一事一物,都是生活的真實景物,與其苦惱作文“無米下炊”,不如把思想的根扎向現(xiàn)實生活。教師要明確地告訴學生,生活是作文的基石,這世界上的文學經(jīng)典都絕非“空中樓閣”的平地而起,必是作者深厚的生活經(jīng)驗,廣博的文學知識,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再創(chuàng)造再升華的產(chǎn)物。因此,當學生覺得作文無話可說時,教師首先就要告訴學生,作文并不是憑空捏造,天馬行空的游離于生活之外,而是真真實實的將生活所遇到的某些具有深刻體驗的事情,通過自己內(nèi)心的反復醞釀、咀嚼后外顯出來。生活正是一本“無字書”,用之不竭取之不盡,學生身臨其境,有所思所想,自然會催發(fā)其用文字表達的形式進行個性經(jīng)驗的描摹。
二、教會學生熱愛觀察生活
有些學生之所以遇到作文便頭腦空空,是因為其缺乏一雙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對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并沒有用心去觀察,去體悟,使得一些具有亮點的事情只是一閃而過。日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隨時隨地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由于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都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要真、細、實,例如,同樣是一篇描寫媽媽的作文,有的學生寥寥數(shù)語,稱媽媽勤勞樸實,只是簡單文字的堆砌。而有的學生則從媽媽點滴小事的描述中謳歌媽媽,當然還有的學生寫了媽媽的缺點,以此希望擁有一位更加完美、呵護自己的好媽媽……生活經(jīng)驗不同,觀察角度不同,體驗感受不同,才有內(nèi)容迥異的作文呈現(xiàn),這其中也真實再現(xiàn)了學生的率真?zhèn)€性。學生有了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一雙善于捕捉亮點的眼睛,就會對生活有了更為細膩的“多情”感受,才會毫不費力的訴諸筆端。
三、指導學生閱讀感悟真情
有效的閱讀會讓學生積累知識,拓闊眼界,提高思維能力。俗話說,思維走多遠,行動就能走多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通常借助語言訓練這一載體來完成。大量的閱讀沉淀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還幫助學生架構豐富的知識結構,學生運用積累的素材,能夠毫不費力的寫出更加貼近自我的文章,越是具有豐富的閱讀知識,越能彰顯靈性,創(chuàng)意無限。教師為學生課外閱讀做好推薦,一是和課堂所學課文相關的延伸文章,二是國內(nèi)外優(yōu)秀經(jīng)典文學著作,三是利用網(wǎng)絡、報紙等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以及閱讀當代的文學作品。通過閱讀,學生逐步領悟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從而彌補自我表達、技巧欠缺的不足,還可以將一些美文、美句摘抄下來,從萌生的欣賞之心中品味真情,升華情感。
四、回歸練筆勤寫日記隨筆
讓學生對作文不再懷有怕寫之心,關鍵在于學生筆頭子的功夫。無論是觀察生活還是學習閱讀技巧、寫作技巧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寫真作文,抒發(fā)“我心”,因此,鼓勵學生要勇敢表達自我,樹立正確的寫作態(tài)度,明確寫作目的,抒寫真情實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寫作習慣是十分重要的。通過練筆,多寫日記、周記、隨筆等,則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詞匯。教師要淡化寫作要求,鼓勵學生不管一天發(fā)生什么,你認為那件事值得寫就動筆寫,閱讀過程中有感于一段話的精妙,隨時將掀起的心靈波瀾用筆記載下來。這是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因此,教師要摒棄那種機械化統(tǒng)一化、命題式的寫作要求,回歸自然,回歸自由,讓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日記隨筆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完全不受條條款款的限制,釋放他們的自由個性。唯有此,才能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評價力求輕功利多元化
應試教育的弊端在于滋生了一種功利思想。面對學生的作文,教師的評判多是從是否符合將來考試的要求出發(fā),評價標準顯得功利化和偽圣化,既然要讓學生會寫作文,必是學生真性情的一種抒發(fā),因此,首先在命題上,教師要多生活化,一些上升到政治高度、道德高度乃至宇宙高度的命題作文,顯得“不接地氣”,讓學生望而生畏,無從下筆,即便寫成作文,虛假成分居多。其次如果教師再對此點評,則會誤導學生的寫作方向,讓學生產(chǎn)生困頓和疑惑,久而厭倦寫作。因此,作文評價要多元化,針對不同個性的作文教師靈活運用評價標準,把握評價的度,不放過任何一篇或一段、一句作文中呈現(xiàn)的亮點之說,一一評價,鼓勵肯定,補充修正,讓學生人人得到一種寫作信心的養(yǎng)育,從此寫作文不再頭疼,而是樂趣橫生的事情。
總之,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從學生的實際訴求出發(fā),優(yōu)化寫作教學的一個方向,指導學生體悟生活,真情吐露,方能讓作文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