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貴
光的反射在中考里的倩影主要有以下幾點,請同學(xué)們細細品味.
考點1 解釋現(xiàn)象
例1 (2015年婁底)下列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水中的“斷筆”是由于光從水中通過空氣進入人的眼睛時,光線的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而形成的虛像,故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人在陽光下產(chǎn)生陰影,屬于光的直線傳播;放大鏡把字放大是凸透鏡成像及其應(yīng)用,屬于光的折射;平靜的水面相當(dāng)于平面鏡,豹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故屬于光的反射.
答案 D
點評 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線傳播等相關(guān)的現(xiàn)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們應(yīng)把握其實質(zhì),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加以區(qū)分.
考點2 實驗探究
例2 (2015年萊蕪)小剛在實驗室里做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他把一張白紙平鋪在木板上,把一個小平面鏡豎直立在白紙上.在白紙上畫出一條垂直于鏡面的直線ON,作為研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參考直線,用激光筆沿著白紙的表面,讓光斜射到平面鏡上,觀察反射光,然后用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如圖2甲所示.
①小剛讓光沿著白紙的表面照射,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小剛讓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鏡的O點,他在ON的另一側(cè)觀察到了反射光OB,接著他讓白紙沿ON折疊90°,這時他只觀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紙上看不到了,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進行研究,他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圖2乙所示進行實驗.①實驗中他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都不能與放在玻璃板前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問題解決后,小明也順利完成了實驗.在這個實驗中,用玻璃棒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點,便于______________;
③細心的小明透過玻璃觀察蠟燭的像時,看到像的后面還有一個較模糊、與像有部分重疊的像,出現(xiàn)兩個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分析 (1)小剛讓光沿著白紙的表面照射,便于顯示光的傳播路徑;小剛讓光沿AO方向照射在平面鏡的O點,他在ON的另一側(cè)觀察到了反射光OB,接著他讓白紙沿ON折疊90°,這時他只觀察到了入射光,而反射光在紙上看不到了,可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 上;(2)實驗中他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都不能與放在玻璃板前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是由于玻璃板與紙面不垂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點,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出現(xiàn)兩個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進行兩次反射成像.
答案 (1)顯示光的傳播路徑,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2)玻璃板與紙面不垂直,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太厚.
點評 實驗的細節(jié)是考查的重點,平時要細心做好實驗,注意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小組合作討論探究解決.
試一試
1.(2015年無錫)如圖3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有關(guān)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
B.如果將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蠟燭A的像會變大
C.移去蠟燭B,并在原蠟燭B的位置放一光屏,發(fā)現(xiàn)光屏上能得到蠟燭A的像
D.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無論怎樣改變玻璃板的位置.發(fā)現(xiàn)蠟燭B始終能與蠟燭A的像重合
2.(2015年益陽)圖4中能正確表示小丑在平面鏡中成像的是
3.(2015年蘭州)圖5是被水環(huán)繞的國家大劇院的照片.從遠處觀看,大劇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鴨蛋”,這是光的___________現(xiàn)象(選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是一個___________像(選填“虛”或“實”).
參考答案 1.A;2.D;3.反射;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