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鵬
【摘要】微課的出現對傳統教學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但它的優(yōu)勢又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應該創(chuàng)新運用,使微課能夠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運用。
【關鍵詞】微課;語文教學;運用
微課起源于2008年出現的慕課(MOOC),是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的簡稱。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它顛覆了傳統校園教育的授課模式和評價模式,對傳統教學是個挑戰(zhàn)。目前,中學開展的微課主要與微信緊密聯系,即學校建立微信平臺,學生可以通過關注,點擊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學習。筆者認為這種用視頻再造教育,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等于是讓教師給予學生一對一的個性化的指導的學習方式,有其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這種模式也有其局限,對學生學習的條件、環(huán)境和自覺性要求都比較高,限制了微課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們應該創(chuàng)新運用,使微課能夠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運用。
一、解放思想,改變形式
微課對于傳統教學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舊的觀念,舊的模式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會有一部分教師暫時不能接受和適應這種教學形式。但微課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它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它整合了廣泛的優(yōu)質資源,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進程由學生自己掌控,比較自主。所以,語文教師要有足夠的包容心和信心,接受這一革命性的教育形式,并積極投身其中。我們可以主動創(chuàng)建微視頻,制作優(yōu)質高效的微視頻,讓學生在家中自主學習。而除了此種形式之外,我們也可以下載網絡上已有的微課,讓其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組成部分。而且,教學實踐也證明,在枯燥的試題分析、講解中,出現一個新面孔、新聲音,講解的內容和角度又有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很容易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將這一視頻上傳到學生群中,有條件的學生也可以自主學習,不斷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二、內容為主,輔助教學
微課理念再新穎也是為了教學服務的,任何時候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都是核心、是主體。因此我們千萬不可因為追求有創(chuàng)意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學內容。不是什么內容都必須制作成微課視頻的,我們要精心選材,在語文教學中要篩選哪些適合制作成微課視頻,而且要真正找到學生關心的,學習有困難的問題,集中力量備課,把微課插在教學內容中。只有正確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才能最快吸引學生對微課的關注,進而喜歡上這一新事物;而針對重點、難點和易錯點突破,教學效果立竿見影,也能夠讓學生更快的接受微課。
語文考試中有“分析表達效果”這一題型,第一次見到這種題型,全班60個學生沒有一個能得到滿分。針對這個知識點,在教學中運用微課技術,重點突破,區(qū)分了表達技巧、表達效果和藝術特色,理解內容等不同的問法和答法,第二次考這個知識點時,班級題均分大幅提高。
三、重視質量,比較運用
微課畢竟還是一個新事物,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教學質量。現在高校中微課運用較多的是在師范生技能大賽中,中學微課運用也多是各類基本功大賽,因此,網絡上能找到的微課資源也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微課而微課,硬是折騰出一個視頻出來。同樣的,即使是為了評比而做一個微課視頻,我們也應把教學質量放在首位,汲取備課組的智慧,在教學設計、創(chuàng)意呈現和表達藝術中比較選用,提高學生的個體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學習習慣,達成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四、積極互動,深化課改
中學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學生語文課堂發(fā)言不積極,課堂討論問題氣氛不夠熱烈,與老師交流比較少。這和傳統課堂模式是密切相關的,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威嚴有余,親和力不足,令學生敬而遠之。而微課教學恰恰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幫助語文教師積極構建平等、民主的課堂,消融師生之間的這層堅冰。語文教師可以考慮網絡學習的實際情形,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精心安排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詳細的解答。學生可以在課前反復看,反復聽微課視頻,將學習難點化解為學習重點,在課堂交流時就更有針對性,言之有物了。
微課時代,中學語文教師應兼容并蓄,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這一新事物,并利用微課視頻再造教育的優(yōu)勢,促進教學效率,不斷提高,讓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讓學生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