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生活中的物理”走進物理課堂,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其實,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際展開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專注投入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能拓展學生視野,而且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關鍵詞:生活中的物理;激發(fā)和保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3-0016
有科學家說過,每個人都是天生的科學家。我們生來對周圍的事物,組成這個世界的一切物質和其他有生命的東西都有好奇心。一些人終生都保持著這種好奇心,而另外一些人卻失去了它。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過去的教育體制及“應試教育”的思想造就了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磨損了我們學生原有的好奇心和興趣,埋沒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再有可能就是我們的學生學習的科學太深奧、太空洞、太遠離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經(jīng)歷。所以,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讓他們持續(xù)地保持對物理的興趣顯得尤其重要;再有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我們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要求教師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的特點,才能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梢姡尅吧钪械奈锢怼弊哌M物理課堂非常重要。
一、讓“生活中的物理”走進物理課堂
1. 新課教學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引入新課
例1. 講述聲現(xiàn)象§1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時,可借助多媒體展示包頭非常著名的旅游圣地“響沙灣”,學生興趣盎然,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解決了他們長期以來搞不清楚的問題……為什么會發(fā)聲?學生高興地說:物理有意思。
例2. 功和機械能§4動能和勢能時,筆者一上課就播放了嫦娥一號發(fā)射升空的視頻,學生立即被吸引住,全神貫注。一起倒計時,3、2、1,點火!火箭騰呼嘯著空而起,學生掌聲雷動!激動心情可想而知。這時教師的引導順勢而入,得心應手,學生的接受和互動,學生的主動和求知欲空前高漲!
例3. 學習熔化和凝固,記得當時是2008年的11月27日,早上筆者一出門,??!下雪了!2008年的第一場雪!明天要講“熔化和凝固”,于是筆者拿出相機,拍下了2008年的第一場雪的第一張照片,中午下班時路面上的積雪已化,積水清晰可見,下午下班時路面上已化成的水又結成了冰。這樣一組名為“2008年的第一場雪”的系列照片完成了。第二天,“熔化和凝固”課件一打開自動播放,這組“2008年的第一場雪”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且每張照片上都配了溫馨的提示語,學生看了倍感親切,把生活實實在在地搬上了課堂,同時學生已把生活和物理又一次聯(lián)系在了一起,明白了這就是熔化和凝固。
2. 新課教學中充分利用“生活物理”幫助學生理解、突破難點
例1. 學習噪聲的危害與控制,讓學生想象在人潮涌動的科技館聲音的分貝數(shù)會到達多少?筆者用多媒體打出了自己在北京科技館拍的顯示當時聲音分貝數(shù)的照片資料,學生看到后齊聲發(fā)出:噢!
例2. 學習船閘工作原理后,筆者給學生展示2004年在宜昌開會時拍的船通過葛州壩一號船閘照片,完整地連續(xù)實拍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船順利由下游通過船閘到了上游的同時,還看到了非常渾濁并漂浮著許多雜物的長江水面,學生非常震驚!長江的水就這樣?原來只知道黃河水是黃的……進而展示一組筆者參觀三峽大壩工程時拍的照片,介紹目前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三峽大壩工程及發(fā)電、防洪等功能,通過照片告訴他們發(fā)電機組安裝的位置等,學生在驚嘆的同時,也有痛心,借此對他們進行環(huán)保意識教育;(下圖是筆者展示的拍的葛洲壩船閘一組照片中的兩張)
例3. 講光直線傳播應用時,筆者打出了下面的一張照片,學生看了后都震住了……
3. 把身邊、生活中的現(xiàn)象的物理編進習題,及時鞏固學過的知識
例1. 在講“功”時,筆者利用學生給辦公室搬水的一組照片編了做功兩個必要因素的練習題;課堂鞏固學生興趣高漲。講完功的計算后,筆者又打出水桶的近距離放大的照片,提出如何計算他從一樓把水扛到三樓教師辦公室一共做了多少功等一系列圍繞功的實際實例計算。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對功的計算掌握得非常好。
例2. 如講完“浮力的計算”后,讓學生計算自己在空氣中受的浮力并和自己的重力比較,體會為什么能感受水中的浮力,但不能感受到空氣中的浮力……
類似實例很多,不一一例舉。物理學既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自然科學,它和生活實際、科學技術聯(lián)系得如此緊密,只要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就會找到各章節(jié)、各知識點在生活中的切入點。
二、收集和選取適合的“生活中的物理”素材
1. 素材的收集
“生活中的物理”素材,要求我們教師平時注意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注意收集各種在生活、生產(chǎn)中與物理有關的資料、信息。
側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發(fā)展、新成果、新成就。如:超導體的獲得及應用;現(xiàn)代航空航天技術、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的發(fā)展狀況及趨勢;集成電路在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激光、激光全息攝影、防偽技術等。這些內容的充實會使物理課具有時代生活氣息。
(2)與工業(yè)、農業(yè)、醫(yī)學等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如:低溫的獲得以及在醫(yī)學上的應用;為什么要把許多電站聯(lián)成電力網(wǎng),以及核電站、火力電站及水電站的各自特點等。
(3)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如:寬帶及數(shù)字電視、制冷設備、安全用電、日常家用電路的改進與設計等。這樣使學生能用物理知識服務身邊生活。
(4)社會問題。如環(huán)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嘗試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這樣,既使學生增長科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學生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2. 資料收集形式
(1)文字資料收集:報紙上、各種科技雜志上有用的資料可摘抄復印下來,整理成冊,網(wǎng)絡上的文字資料收集更加方便。
(2)錄像、錄音、圖片資料收集:利用數(shù)碼相機等隨時錄制和拍攝,網(wǎng)絡上的視頻、圖片、聲音資料收集也非常簡便。資料的收集也不可操之過急,有些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新聞資料。但是,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物理就在你身邊,你隨時都會有收獲。記得浮力一節(jié),為了讓學生能更快地測出排開水的重力,筆者改進了書上先測小桶的重力,再測排開的水和小桶的總重力,再用總重力減去小桶的重力,得排開水的重力。讓學生直接用小塑料袋接住排開的水,用彈簧秤直接測出排開水的重力,這樣,既減少了實驗步驟,又減小測量誤差??墒?,筆者平??偺嵝褜W生注意環(huán)保,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自己到菜市場買菜都不用塑料袋,還告訴他們提醒家長不用塑料袋或盡量少用塑料袋??墒牵F(xiàn)在筆者卻改變書上的環(huán)保方案,換用塑料袋!怎么解釋呢?正當被這個問題困擾著,一天中午筆者在聽午間新聞時,突然聽到一則報到讓筆者給學生有了解釋。新聞報道:“加拿大高中生發(fā)明快速分解塑料袋方法”,筆者聽到后欣喜,又立即上網(wǎng)查閱,查到了關于“加拿大高中生發(fā)明快速分解塑料袋方法”的網(wǎng)上新聞資料,課上筆者插入了這則新聞,總算可以為這種方法開脫了,同時也又一次激勵了學生,但筆者并沒有忘記囑咐他們塑料袋要多次使用,不能浪費。一項發(fā)明從誕生到運用在實際當中還會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圖片資料要自己收集,講課用的照片都是自己平常抓拍的,如右面兩幅照片,這是筆者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活動拍的,后來講“彈力和彈簧測力計”時,突然想到用它展示彈性形變和非彈性形變,再加上照片上的教師學生還都認識,收效非常好。
(釣上魚的魚竿、準備掛魚食的魚竿) (從地上飚起的魚)
3. 素材的選取使用原則
(1)易接受性: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生活中的物理”內容要與學生智力和知識認知水平相適應。盡量選取他們能接受、易理解的素材;從學校具體情況講,盡量選取與本地區(qū)、本學校教學環(huán)境相適應的素材。
例如: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筆者就選擇借助多媒體展示包頭著名旅游地“響沙灣”,而沒有選課本上“知了”這一素材。這樣更接近學生的經(jīng)驗,因為包頭的學生都去過“響沙灣”,他們都親自從上面滑下來聽到沙子隆隆的響聲,但他們卻都不知道為什么?他們急于了解原因,而包頭地區(qū)沒有“知了”;下圖是筆者早晨走到學校操場看到的景像,學校剛刷好漆的操場面平整如鏡面,典型的平面鏡成像,旁邊還有霜,那天正好講平面鏡成像,后來講物態(tài)變化時筆者也用了它!
(2)適量性原則:由于物理課時少,過多的拓展,時間不允許,應把握好量度。
讓“生活中的物理”走進課堂,會發(fā)現(xiàn):其實,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際展開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專注地投入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能拓展學生視野,而且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圖為:學生課間給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讓線圈轉起來”。儼然就是一個小科學家嘛!
圖為:學習天平后學生自己操作測物理課本的質量??此麑W⒌纳袂?!
作者簡介:祿淑玲,正高級教師,內蒙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內蒙名師工作室名師,包頭十佳女知識分子,包頭市名師,青山區(qū)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作者單位:內蒙古北重一中 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