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茹
摘要: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獲得的綜合性的語文能力,是學生通過閱讀方式進行學習的行為表現(xiàn)。語文閱讀能力是學習能力的一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課堂內、課堂外、校園內、家庭中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值得探討的。本文旨在通過探索交流,發(fā)現(xiàn)如何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進行整體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興趣;習慣;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期間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內容,語文閱讀能力的獲得也是學生繼續(xù)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沒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生就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對課本和文字呈現(xiàn)的知識形成很好的理解,因此可以說,閱讀能力的掌握和獲得關系著小學生以后的學業(yè)進展。研究新的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初高中學業(yè)打下基礎來講是十分必要的。如何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呢?我認為主要應體現(xiàn)在如下幾點: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學生不喜歡閱讀,從根本上說,是對讀物缺乏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給孩子們介紹一些有趣的課外書,增加孩子們對讀書的渴望。如介紹一些童話故事,成語故事,天堂和地球等時,用生動的描述和“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式的停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讓孩子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另外,學校環(huán)境也是一種語言,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激發(fā)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愿望。如把班級分成一個小圖書館,推出“自理”的補充書,進一步規(guī)范圖書角建設,實現(xiàn)對學生課外圖書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墻壁上展出的名言、古典詩歌,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每一面墻都滲透著文化氛圍,滲透濃濃的學習氣息。要重視每周一節(jié)的課外閱讀課程,并將其作為主要課程,使它成為一個綜舍性的活動。為滿足不同學生的課外閱讀的需要,要準備很多閱讀課的材料。因此,要重視對學校圖書館的充分利用,并通過閉路電視教學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從多種途徑提供閱讀素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還要及時和家長溝通,讓家長提高認識,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準備材料及家庭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
二、閱讀中引導學生認真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
丁培忠先生曾這樣講過:“語文這種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這種工具,你不用它便罷,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賦予它自己的思想、觀點、傾向、感情?!边@句話說明品味詞語的重要性。品味詞語的表達效果,如果看不到它身上作者的感情因素,語文味還是淡的,還是淺的。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找春天》中有這樣一句:“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作者為什么偏偏用了這個“探”字?“探”是一種主動的姿勢,是帶著好奇的心理的詞語,“探頭探腦”的頑皮和稚氣含在其中。在作者的眼里,這哪里是小草啊,分明是一個睜著好奇眼睛的娃娃。不用說,“探”字有作者的情在里面??!作者用喜愛的目光看,用欣賞的目光看,鮮嫩的小草也就有了靈性,有了表情。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師:這里的“探”字還可以換成哪幾個字?
生1:可以換成“鉆”字。
生2:可以換成“冒”字。
生3:可以換成”露”字。
師:相對于“鉆”、“冒”、“露”這些字,“探”字好在哪里呢?
生:(幾乎異口同聲)“探”字更形象。
師:讓我們來讀讀這句話,讀出形象感來。
這樣教學,不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用詞準確,還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閱讀、善于思考、學會推敲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提高了。
三、開展閱讀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語文興趣與能力形成的土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就應轉變觀念,變單一課堂教學為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為輔助的“大語文”教育體系。我們要知道,每一個實踐活動都是一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我經(jīng)常開展“講故事”、“讀書會”、“展評讀書筆記”、“剪貼冊”、“手抄報”、“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詩歌朗誦比賽”、“課本劇”、“演講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拓展學習文化的范圍,擴大知識視野,增加文化知識,補充語文積累,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四、進行自主閱讀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愛上了語文,對語文知識就存在了極大的興趣,其閱讀能力提高的范圍在于通過閱讀進一步感受語文知識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這也是學生的精神發(fā)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并不需要教師刻意地進行目標設定和學習計劃布置,教師應做到的是引導學生深入到閱讀的內容之中。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采用學案教學的方法,通過對閱讀的探究,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閱讀。進行課外自主閱讀訓練也是較為有效的方法。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究產(chǎn)生的閱讀感受和觀點,遠比教參上給出的要多得多。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獲更多。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教師可以把每周的一節(jié)閱讀課固定作為“課外閱讀課”,閱讀的內容由學生自主選擇,甚至連講解也不是由教師來進行,而是請三到五名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和賞析評論。這樣安排課堂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師生和學生之間的閱讀愛好了解,并鼓勵學生進行有營養(yǎng)的課外閱讀,堅持兩個月之后,學生就能夠從閱讀賞析中體會到精品文章的妙處,甚至能夠將“一個月讀一本書”列入語文學習計劃中,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此養(yǎng)成,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過程是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的,通過教師在課堂中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劃分,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實現(xiàn)。另外,也要重視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影響,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計劃告知家長,請家長配合,提供給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支持,包括為學生購買課外閱讀書籍、詢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感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