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手機已逐漸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機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的同時,其過度依賴也會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手機依賴可能是個體、環(huán)境和行為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人格特質是一種穩(wěn)定可靠的個體因素,不同的人格特質與手機依賴的關系不同,人格與手機依賴在性別上也有所不同。本文將通過文獻回顧探討人格特質與手機依賴的關系以及性別差異。
關鍵詞:人格特質;手機依賴;性別差異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00-01
手機依賴是手機成癮在心理層面的反應傾向,往往伴隨著負性情緒、社會交往能力的降低、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沖動性,以及長時間的依賴等。人格特質是心理學研究者關注的重要內容。在人格特質中,大五人格理論是人格研究領域重要的理論,能夠為人們了解人格特質提供一個有力的視角。大五人格包括神經質、外傾性、開放性、宜人性和盡責性五個因素。
積極地探究人格特質與手機依賴之間的關系,可以為問題性手機使用預防與干預提供必要的心理依據。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可以讓人更加清楚地認識移動多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心理行為的發(fā)展機制。因此,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手機使用的心理學研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
一、不同人格特質與手機依賴的關系
(一)神經質與手機依賴的關系。
Bianchi和Phillips等人的研究結論認為神經質對手機依賴具有顯著性預測作用。因此,高度緊張的個體更傾向于在生活中產生手機依賴。因為他們希望通過手機來降低生活與工作中的壓力。此外,從與成癮行為關系密切的其他心理特征來看,手機依賴者還是有較高尋求認可的動機,他們渴求被同伴認可。Ezoe等人對日本大阪的132名在校女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神經質與手機依賴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杜立操和梁杰華對廣西四所高校的45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人格特征與手機依賴存在顯著正相關,神經質對手機依賴有較好的正向預測作用。
(二)外傾性與手機依賴的關系。
劉勇,姜夢研究發(fā)現手機依賴與外傾性呈顯著正相關,且外傾性能夠顯著預測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Bianchi 和 Phillips 研究發(fā)現問題性手機使用與外傾性有關,外向型的人比內向型的人更容易出現問題性手機使用,且年輕的、外向型司機由于問題性手機使用最容易發(fā)生車禍事故。黃靖茵,劉江美,胡燕紅,張珊和陳瑜研宄也發(fā)現外傾性對手機依賴有正向預測作用。從整體上來講,外傾性正向預測手機依賴。
(二)開放性與手機依賴的關系。
黃海,余莉,郭詩舟研究發(fā)現,手機依賴組大學生開放性得分顯著高于非手機依賴組,開放性與手機依賴成正相關。開放性得分高的個體喜歡新事物,好奇心強,而手機新穎、時尚和便捷等特點正好符合他們的需求,如手機 qq、微信、微博等功能都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新奇感。開放性得分低的個體意志力較弱,自控力較差,做事無條理,在學習上會表現為缺乏學習動力、目標,對行為的控制力明顯不足,同樣,他們在手機的使用上也會表現出缺乏自我克制,而自我控制感的缺失會使某些學生沉溺于使用手機的快樂之中而無法自拔無法承受不使用手機所帶來的不愉快,從而形成過度依賴。
(四)宜人性與手機依賴的關系。
丁維研究發(fā)現宜人性同手機依賴具有顯著性負相關。 黃海,余莉,郭詩舟研究結果發(fā)現大學生的手機依賴與宜人性成顯著負相關,且四個人格因子與手機依賴呈顯著相關。宜人性得分低的個體對他人多抱有敵意、為人多疑,這種類型的個體較難與人形成良好而穩(wěn)定的友誼,往往感到孤獨,而個體越孤獨越容易產生手機依賴傾向。
(五)盡責性與手機依賴的關系。
劉勇,姜夢研究發(fā)現手機依賴與盡責性呈顯著正相關。黃海,余莉,郭詩舟研究結論得出盡責性能有效預測手機依賴,進一步說明人格因素是導致手機依賴形成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龐海波等發(fā)現網絡成癮學生的憂慮性與自律性更高,而低盡責性人格更容易沉浸在手機、網絡等新媒介中,難以控制與自拔。
綜上結果表明大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手機依賴存在密切關聯,人格特質是影響手機依賴的重要變量。
二、不同性別的人格與手機依賴關系
劉勇,姜夢調查結果發(fā)現,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男生高于女生,且與年齡呈負相關。黃海,余莉,郭詩舟調查結果發(fā)現大學生的手機依賴與性別和年級沒有顯著相關,女生在手機依賴總分上平均分高于男生,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雖然許多研宄探討了手機成癮的性別差異,但是男性和女性哪個群體更易出現手機成癮一直沒有達成共識。有研宄發(fā)現,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產生手機成癮,而也有研宄得到了相反的結果,發(fā)現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現問題性手機使用。此外,也有研究發(fā)現,男性和女性在網絡使用和使用手機發(fā)送信息方面不存在差異。
綜上,現有研宄結果存在諸多分歧之處。例如,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是否與手機依賴存在密切關聯,人格特質是否直接影響手機依賴,還是通過其他因素間接起作用。因此,人格特質與手機依賴的關系有待進一步考察。
三、研究展望
(一)人格對手機依賴的作用機制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從目前已有的研究狀況來看,個體的人格特質和手機依賴都分別受到年齡、教育、家庭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的影響,而關于這些因素對個體的人格和手機依賴關系影響的研究還比較缺乏,因此未來研究可進一步關注年齡等人口學變量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對人格和手機依賴關系的影響,這有助于我們更加清晰地明確人格與手機依賴的關系。前人的研究結果也證明人格特質與手機依賴關系密切,但對于其內在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二)人格與手機依賴的跨文化研究。
人格特質與手機依賴的關系密切,但是人格特質對手機依賴的重要影響在國內還沒有引起自購的重視,有關研究也相對較少。人格是影響手機依賴的重要因素,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個體可能在人格特質上具有一定的差異,這可能會對其手機依賴產生重要影響。人格特質與手機依賴之間的關系是否存在文化差異尚不明確,因此有必要通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研究來得到進一步的后續(xù)驗證,并進行有關的差異比較和分析。
參考文獻:
[1]丁維. 大學生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14.
[2]劉鵬.大學生手機依賴與社會支持及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4.
[3]王珺珂. 大學生人格特質、應對方式與智能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曹靜,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專業(yè):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方向:個性與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