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琳玲
摘要: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對學生的學業(yè)提高以及身心發(fā)展尤為重要。本文從陶行知的理論入手,著眼于“距離遠近”的角度,提出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如何創(chuàng)設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和諧;民主;個性化;情感;距離
中圖分類號:G625.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16-1
一、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
1.民主性
我們在日常的數(shù)學課堂中,要積極營造教育民主的氛圍。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傳統(tǒng)習慣,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在融洽的氣氛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
2.尊重學生
每一個班級,都會有特別聰明的孩子,也會有一些反應慢的孩子,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孩子,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弊鹬貙W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3.理解學生
陶行知先生歷來主張:“要是兒童的生活才是兒童的教育,要從成人的殘酷里把兒童解放出來”,反對“死教書,教死書;死讀書,讀死書”,還學生以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理解孩子,不把孩子當成是學習的機器。
二、個性化教育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陶行知認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講道德、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正是這一原則的體現(xiàn)。教育個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學生片面發(fā)展。數(shù)學課程要面對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適應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要。個性化強調教育的針對性,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huán)境的影響,以加強培養(yǎng)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個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別注重這種個性差異,它要求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和他接受教育的獨特方式而采取相應的教育目標、內容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同他們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領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曾聽過張齊華老師執(zhí)教的《認識百分數(shù)》,他沒有按照慣例導入新課,和學生一起研究百分數(shù),而是把課堂放手交給學生,課前學生已經(jīng)對百分數(shù)的相關知識進行了搜集,課堂上,由學生自己提問,學生自己回答,學生自己上臺做小老師,而張老師一直都站在旁邊,適當?shù)刂笇W生怎樣做個像樣的小老師,整節(jié)課并不是只有好學生在探討,平時成績一般的學生在課堂上也表達了自己獨特的觀點。
把課堂由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自由討論,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得輕松、學得快活、學得主動、學得扎實。
三、注重情感教育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保證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庇腥颂岢隽艘粋€理念:“不聽話的孩子也是可愛的”。我們還應該說:成績不好的學生也有可愛之處。即我們不能用學習成績這一單一的評價體系看待去學生,而應當從不同的視角、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去看待學生。這個原則的大前提就是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消除對學生的偏見,只有對學生付出真誠的師愛,才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在教學蘇教版二下有一道練習題,“一根繩子長50厘米,第一次剪去17厘米,第二次剪去14厘米,現(xiàn)在比原來短了多少厘米?”這道題的錯誤率是比較高的,課上我讓學生列式:17+14=31(厘米),50-31=19(厘米),果然這個學生習慣性的看到比一比就用減法,但是對他的答案我非但沒有批評,反而進行了表揚,并進行了演示,“他看到比一比,用了減法,說明之前的知識掌握很牢,但是我們再來看一看,繩子為什么比原來短了?”“因為繩子用去了,”“要求繩子比原來短了多少,只要知道這個繩子一共用去多少就好了。如果用剛才的方法做,求的是什么?”學生通過分析算式發(fā)現(xiàn),求的是還剩的長度。二年級的學生分析題目還有所欠缺,需要老師進行引導,特別是對錯誤的答案進行分析。“現(xiàn)在我們知道,不能看到比一比,就用減法,我們還要看清要求的問題,去分析題目給我們的條件。”
總之,在課堂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自身要不斷加強學習,增強敬業(yè)精神,提高業(yè)務水平,提高自身素質,吸引學生,尊重、關懷和理解學生,樹立平等的教學觀,建立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