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這已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guān)注。目前,校園欺凌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校園問題,儼然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對于班主任來說,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問題是工作中面臨的難題之一。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心聲。
有效防范和遏制學生欺凌事件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更是學校必須正視、預防和制止的現(xiàn)實問題。那么,學校應該如何防控學生欺凌現(xiàn)象呢?
家校聯(lián)合,形成合力
一個問題學生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都與不合格的家庭教育有直接關(guān)系。所以,家校聯(lián)合是防范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有效途徑和必需手段。教育好學生,首先要引導好家長。遏制和防范學生欺凌的突破口首先是家長,家長對校園欺凌的態(tài)度以及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對防范欺凌現(xiàn)象起著關(guān)鍵性作用。學校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等渠道,加強對家長的教育培訓,使家長增強對校園欺凌危害性的認知和重視,關(guān)注孩子的異常言行,對孩子個性中的偏狹、自私與冷酷不能忽視,更不能縱容。
當學生欺凌事件發(fā)生后,班主任要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意識到對孩子不能姑息遷就,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應配合學校做好教育、懲罰工作,以使孩子不再發(fā)生欺凌他人行為。教師要與家長保持經(jīng)常性聯(lián)系,發(fā)揮班級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創(chuàng)設家長心理課堂,對被欺凌和欺凌的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等等。
法制教育,刻不容緩
一些青少年之所以欺凌他人,源于法制意識淡薄,不懂得約束自己,因此,加強法制教育刻不容緩。學校要充分利用黑板報、櫥窗、廣播室、校報等,做好法制宣傳工作,使校園普法教育活動常態(tài)化,如實行“聘任校外輔導員制”,請司法人士定期開展講座,強化學生的法制觀念;通過舉辦“校園暴力”圖片展,引導學生從慘痛的案例中認識校園欺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增強反對校園欺凌的意識,讓學生懂得相應的法律知識,學會用法律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對于一些“惡霸”學生,學??梢约信嘤枺逃麄儗W會克制自己的情緒,掌握基本的防范本領(lǐng),學會依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以暴制暴、以牙還牙。
對于被欺凌學生,班主任要教育他們,當遭受欺凌時,要沉著冷靜,機智應對,善于自衛(wèi)自救,而不是去痛苦地忍受欺凌,要及時報案或告知老師和家長,有必要時訴諸法律。
適當懲戒,促其反省
不以規(guī)矩,難成方圓。對于實施欺凌行為的學生要給予嚴厲懲戒,讓施暴者因自己的過火行為付出代價,促其反省思過,吸取教訓,規(guī)范行為,其他學生也會從中受到警示。對于學生欺凌行為,學校和老師應及時跟進,徹底調(diào)查,并通知雙方家長到校,共同處理欺凌事件。學校要對參與欺凌者做出相應處罰,并記錄在學生成長檔案中。
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惡性校園欺凌行為,學校不能抱有“家丑不可外揚”的心態(tài),應當允許司法介入,通過司法人員的協(xié)助,做好欺凌一方對被欺凌一方的治療、補償?shù)裙ぷ?,讓施暴者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促其警醒,并以此為契機,教育、警示其他學生不要欺凌同學。學校要依據(jù)《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guī),建立預警、發(fā)現(xiàn)、報告、處理和懲戒校園欺凌體系,使懲戒起到教育、震懾作用。當然,實施處罰后,還要進行跟蹤觀察和調(diào)查,施以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既使欺凌行為不再復發(fā),也使受處罰者放下思想包袱,健康成長。
主題班會,價值引領(lǐng)
班主任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疏導學生的情緒,健全學生的心理,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的發(fā)生。
可通過視頻播放、欺凌案例介紹等,以案說法,讓學生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體味欺凌事件對雙方及雙方家庭造成的不可彌補的傷害,使學生們從中汲取教訓。也可組織以“珍惜自我,關(guān)愛他人”“反對校園欺凌,遠離校園暴力”為主題的班會,通過學生發(fā)言、問題討論、情感交流、真情告白、全班學生簽名等活動,凈化學生的思想,拒絕校園欺凌。要讓學生懂得,對一些身材瘦小、體力單薄、能力較差、家境貧寒、生理上有殘疾的同學,要盡力關(guān)心和幫助,不能瞧不起他們,更不能欺凌他們,要平等尊重他人,絕不凌弱欺生。
此外,班主任還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生命化道德教育,教育孩子保持對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呵護生命,避免傷害他人也避免自己被傷害。當同學間發(fā)生矛盾,要合情、合理、合法地去處理,去化解,而不能付諸武力。要教育學生學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讓他們站在被欺凌者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捫心自問:如果那個被凌辱的人是我,我會有怎樣的感想和感受?以此來啟發(fā)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了解動態(tài),防患未然
百治不如一防。班主任要對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有所了解,與家長們保持聯(lián)系和溝通,引導家長們正確地管教孩子;及時了解并準確掌控學生的性格、思想、表現(xiàn)和動態(tài)。可以通過調(diào)查學生、家訪、觀察、交流等渠道,把握學生們的行為傾向,發(fā)現(xiàn)學生有暴力傾向時,及時地做好思想疏導和教育工作,并主動向校方反映并與家長聯(lián)系,做到共同防范,使校園欺凌現(xiàn)象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中。
班主任還需要特別關(guān)注班級內(nèi)強勢學生和弱勢學生的表現(xiàn)狀況,及時地進行對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增強他們的自制力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能力,排解他們的不良情緒;對校園欺凌事件有預判性,并且加強監(jiān)測,以便及時處理;隨時檢查反思自己的管教態(tài)度,避免出現(xiàn)不公、不當言行,努力保持學生們陽光、健康的心理心態(tài)。
(吳寶席 江蘇省沛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