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勇
不一樣的生日禮物
兒子哲哲滿10周歲。哲哲媽張羅了一個生日聚會,還買了一塊大蛋糕。等我回到家,哲哲正在分享一塊美味的生日蛋糕。小家伙一聳肩,告訴我蛋糕都被來訪的同學吃完了,并坦誠:“爸爸,要不,我給你個抱抱吧!”
然后,張開雙臂,把我緊緊地抱住了。這個抱抱,暖暖的,久久的,讓我感覺比蛋糕還美味。后來問怎么想到這種方式,他說看過一本書,就是用抱抱給媽媽生日禮物的。我這才想起美國童書作家瑪喬里·弗萊克的那本《問問熊先生》。
孩提時,所有的書都是預言書
以前總以為童書看完了,孩子就忘記了,沒想到看過的書都與孩子的生命產生了化學反應,那些或幽默或憂傷、或平淡或感人、或家?;蚝甏蟮墓适?,都不知不覺地沉淀在孩子的生活中,塑造著孩子的心靈與價值觀。就像格雷厄姆.格林曾經說過的:“孩提時,所有的書都是預言書,告訴我們有關未來的種種。或許只有童年讀的書,才會對人生產生深刻的影響?!?/p>
好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培養(yǎng)孩子高雅的品質,但劣質的童書同樣危害不淺,尤其是當下的圖書市場,童書種類繁多,從中挑選精品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就需要父母把好關口,要慧眼識珠。其實,一開始我也不知道該給孩子看什么書,哲哲兩歲前我曾盲人摸象般地買了幾本書:《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青蛙弗洛格》系列和《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第一本哲哲愛不釋手,第二本哲哲5歲時才產生共鳴,最后一本只翻了兩頁,就再也沒看過。
兒童文學閱讀有規(guī)律
后來我反復思考,并咨詢專家,逐漸意識到兒童閱讀確實有個定律,就是兒童文學要與孩子的年齡、性別、個性搭配。具體來說,6歲之前多給孩子讀圖畫書,也叫繪本。圖畫書畫面精美,尤其是世界經典繪本,每個畫面都堪稱藝術品,故事性強,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與情感,之于孩子是很好的文學啟蒙書。6歲之后,最好從橋梁書開始過渡到兒童文學作品,依然本著讀經典的原則,引導孩子與最好的故事相遇,借助經典走進世界文學的殿堂。
而選圖畫書時,最好按照靠譜的獎項按圖索驥,如凱迪克獎、格林納威獎、豐子愷獎等;兒童文學作品則要多選紐伯瑞、安徒生獎、雨果獎、星云獎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也不能偏廢,像張?zhí)煲?、葉圣陶、陳伯吹、嚴文井等老一輩文學家的童話很值得閱讀。諸如《小馬過河》《神筆馬良》《豬八戒吃西瓜》等經典故事也應該進入孩子的閱讀榜單,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埋在孩子的心里,使之成為有根的中國人。
除了著名的獎項,父母給孩子選擇文學作品時,也可以參照一些圖書榜單。在眾多的榜單中,新閱讀年度童書榜單注重作品的兒童性、文學性和藝術性,值得信賴,且前十圖書都是優(yōu)中選優(yōu)的作品。另外,也可以關注一些品牌,如啟發(fā)、信宜、蒲蒲蘭繪本館、蒲公英童書館、接力等出版的童書也都比較靠譜。其實,兒童文學作品適不適合孩子,最好、最直接的辦法是父母和孩子到圖書大廈或圖書館找來樣書先讀一讀,感覺一下。如果孩子喜歡,可以買來收藏。經典作品是值得收藏的,也是童年最好的伙伴。哲哲特別喜歡《鱷魚哇尼》一書,他三四歲時幾乎每天晚上都要翻看一遍,然后美滋滋地抱著繪本入睡。
選擇經典文學作品,是讓孩子吸收精神營養(yǎng),也是為其心靈世界打下良好的底色。更重要的是,讀了經典之后,孩子會自覺對不良作品產生一定的抵制。哲哲上小學三年級時,記得一次放學接他,告訴我同學們都在看某暢銷書。問他是否喜歡,他說:“我看了幾段,覺得太暴力了,都是什么亡靈啊、死神啊、詛咒啊什么的,就沒往下看?!蔽抑涝摃袌鲣N量很好,碼洋上億,但確實有少兒不宜的成分。又問哲哲:“那你覺得什么書還是好書呢?”他張口就來:“有想象力的,故事吸引人,搞笑一點,就是好書。”他羅列了像《永遠講不完的故事》《貓頭鷹王國》《小淘氣尼古拉》等一長串書單。
透過這些書目,我看到的是充滿童真與童趣、文字與審美趣味俱佳的文學作品。而缺少親子共讀經驗或者沒有童書閱讀習慣的孩子,對書的判斷天然存在短板,甚至只喜歡某一種類、題材的書,這樣就走入了閱讀的死胡同。就像一個人長期吃甜品,久而久之敗壞了胃口。而那些營養(yǎng)均衡的孩子,反而會拒絕垃圾食品。當他們逐漸長大,會循著內心的方向追尋經典,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作家龍應臺說,文學,只不過就是提醒我們:除了岸上的白楊樹外,有另外一個世界可能更真實存在,就是湖水里頭那白楊樹的倒影。就我的閱讀觀感來看,經典文學作品中有著太多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豐富了孩子的心靈與情感,讓童心變得更加善良、友好、溫情而勇敢,也讓其擁有了一種安定感、幸福感。就像那本陪哲哲入睡的《鱷魚哇尼》,抱在懷里,就好像整個世界都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