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由菲律賓單方面要求裁定南沙島礁地位的“南海仲裁案”在2016年7月12日公布所謂最終裁決。中國對此表示強烈反對,而菲律賓背后的支持者美國則屢放狠話,在南海問題上拉偏架、選邊站,使得近年來本處于世界輿論焦點的南海問題加倍升溫。在這個節(jié)骨眼,筆者所在機構與美國著名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于7月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辦了“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雙方都邀請了重量級對話嘉賓。會上,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發(fā)出的“南海仲裁案不過是一張廢紙”的戰(zhàn)略威懾,引起了全球的高度關注。
作為聯(lián)合主辦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之一的執(zhí)行負責人,筆者親歷了前后數(shù)月的兩國籌備溝通的臺前幕后,以及一整天閉門討論的始終,對各種細節(jié)尤其是現(xiàn)場激辯的情況感觸頗多。
前高官要積極在智庫平臺上發(fā)聲
此次對話,中方由前國務委員戴秉國領銜,有來自南海、經(jīng)濟、戰(zhàn)略、國際法等領域的著名專家;美方則邀請了前常務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及來自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國安會等重要部門的前高官和多家智庫專家,總計約50位對話代表和與會嘉賓,可謂陣容強大,重要性空前,特殊性顯著。
中美雙方都希望通過深入對話,尋求在南海問題上管控分歧,并就中美兩國長期如何加強戰(zhàn)略溝通、減少誤判等提出務實思路和解決方案。
開幕式當天,戴秉國一走進會場,全場響起掌聲。他先與大家寒喧,講到與在場幾位重要美方嘉賓的多年友誼,然后對南沙群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歷史娓娓道來。他坦承中國始終堅持通過雙邊談判協(xié)商和平解決爭議,堅守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管控和化解南海問題。但“在此背景下,菲律賓居然獨出心裁,跳出來搞所謂南海仲裁案……實際上這背后隱藏著不良政治圖謀,即有人有意挑事,刻意激化矛盾,慫恿對抗,唯恐南海不亂”。戴極富邏輯與法理性地道出了仲裁庭的非法、無效,并斬釘截鐵地說,“仲裁結果,不過是一張廢紙”,這句話成為當天對話屢屢被引述的警句。
全場一直安靜地傾聽戴秉國的講述。戴繼續(xù)說,南海的溫度必須逐步冷卻下來,并勸美方不要因為誤判而“斷送掉40多年來雙方苦心經(jīng)營起來的好端端的中美關系,那中美兩國人民是絕不會饒恕的”。這句話可謂苦口婆心。之后,內格羅蓬特在主旨發(fā)言中也復述了戴的這個意思。
接著,戴秉國對美方的勸誡與警示令全場震撼。他向美方提出了如下五點建議:一是美方應恪守不選邊站隊的承諾;二是美方不要把南海放大為一個戰(zhàn)略問題,臆想中國會把美國擠出亞洲;三是美國對南海的介入要降下來;四是要以建設性的方式妥善管控分歧;五是要努力拓展海上積極議程。其間,他說道:“哪怕美國全部10個航母戰(zhàn)斗群都開進南海,也嚇不倒中國人?!?/p>
戴秉國語重心長地說,自己75歲了,誕生在戰(zhàn)火紛飛年代,親歷大國起伏,真誠希望“中國和美國都好,不要犯戰(zhàn)略性錯誤而陷入沖突對抗的深淵”,“有些話不一定動聽,但心是好的,是一個可以被視為美國朋友的肺腑之言”。
半個小時剛柔并濟的主旨發(fā)言引起了美方對話嘉賓的共鳴。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在開幕式茶歇期第一時間來索要戴的發(fā)言稿,并用中文說:“我一定要中文版的”;許多美方對話嘉賓圍著戴本人合影,有的敘舊情,有的繼續(xù)探討。美國海軍學院教授、著名少壯派軍官馬偉寧博士則告訴筆者,可能有人會覺得戴的演講有一些強硬措詞,但他講得很清晰,很真誠,讓美國人聽懂了中國給劃的紅線與底線?!斑@才是真正的中美對話?!泵绹度虿呗孕畔ⅰ啡A盛頓辦公室主任威廉·瓊斯說,戴先生的演講幾乎是中國近年來最清晰、最全面南海政策的講述,美國真正懂得了中國捍衛(wèi)南海島嶼主權利益的決心,也明白了中美在南海議題管控分歧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兩國合作大于分歧的未來發(fā)展可能性。這些反饋都充分說明,在關鍵時刻,一些權威人士發(fā)聲的重要性。
中國智庫要有強大的辯論能力
中美兩國之間雖有100多個對話交流渠道機制,但專門就南海問題的對話卻很少,大多數(shù)美國智庫學者對基本的南海事實也不了解,比如,對越南、菲律賓等國非法武力侵占南沙群島共42個島礁的事實模糊不清,對中方無意獨吞南海、排擠美國的意圖滿腹狐疑與猜忌,等等。有的美國智庫在南海議題上出于意識形態(tài)考慮,有的則跟著美國軍方與媒體的觀點走,而中美南海對話會則近乎于給美方“洗腦”與“再教育”,在對話過程中,中方學者處處顯示出了話題主導力與邏輯優(yōu)勢。
第一環(huán)節(jié)的主題是“南海問題:中美各自的視角”,第一位主旨發(fā)言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朱鋒教授的坦誠立刻引起全場美方嘉賓的熱烈響應。朱鋒說,目前南海很危險,緊張局勢有可能升級。美方需要想一想,有必要在南海進行中美戰(zhàn)略對峙?美國無法阻止中國。如果各持己見,就毫無退路,大家都要懂得妥協(xié),避免過激行為,應該和平解決這個問題。美國、中國和其他聲索國應該坐下來談判。
隨后作主旨發(fā)言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史文立即呼應了朱鋒的觀點,并道出原由:美國擔心被中國逐出亞洲。他呼吁道:“我們面臨的問題就像剛才朱鋒教授提到的,雙方會反應過度。中國可能認為主權受到挑釁,美國可能認為自己的立場受到了挑戰(zhàn)?!?/p>
首輪定調發(fā)言引起了諸多正面回應。史汀生中心學者、美國國務院前官員容安瀾呼應道:雙方應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否則談判就無法推進。但現(xiàn)在,美國對中國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美國前副助理國防部長謝偉森不無擔憂地說:“未來10多個月的沖突幾率特別高,我們要避免。”
管控風險共識的迅速達成使第二環(huán)節(jié)“多角度看南海分歧與未來”的討論變得更加直率。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葛維寶在主旨發(fā)言中高唱“法律的價值”,“中國必須遵守國際仲裁庭的裁決”。不過,他的所謂法理論述被接下來的主旨發(fā)言人、武漢大學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及國際法研究所首席專家易顯河教授批駁得體無完膚。
易教授用流利的英文質問道:難道葛維寶教授忘記了奧巴馬總統(tǒng)拒絕執(zhí)行尼加拉瓜仲裁案的歷史了嗎?美國常講依法治國,但“態(tài)度要誠實,不能在全世界面前玩把戲”,難道國際仲裁庭可以裁決主權嗎?是仲裁庭不懂法、不尊重法律精神吧?現(xiàn)在仲裁庭的費用都是由菲律賓承擔,可謂“出錢的人聲音大”,仲裁庭只聽了菲律賓單方面的片面之詞。1995年中菲兩國就有共同聲明,希望通過談判達成和解,仲裁庭做判決,結果導致談判消失。易教授最后幽默地問:“現(xiàn)在我的學生問我,仲裁庭的仲裁員是否是法律界的專業(yè)人士,我很難回答。”易教授的反駁令美方啞口無言,而轉而談論其他次要議題。
第三環(huán)節(jié)聚焦“南海問題務實解決思路與建議”則更反映了兩國的未來分歧。針對戴秉國“給南海降溫”的表述,芮效儉一方面表示美方應當反思自己的言辭,停止公開談論南海問題,另一方面又說中國也應尊重海洋法框架,不要老拿歷史性權利說事,要知道明清時期閉關鎖國,歷史上中國已放棄了南海權利。
上海社會科學院黃仁偉教授立即反駁道,中國談的歷史權利不是追溯到明清,而是追溯到1947年中華民國建立的11段線,畢竟所有臨時國界是在二戰(zhàn)之后確立的。黃仁偉還糾正道:把仲裁庭的決定說為國際法,是誤導;美國是最大軍事大國,老派航母到南海,如何要求其他國家不軍事化?
如何防止危機的出現(xiàn)?黃仁偉認為,中美要定期通話,應該繼續(xù)海上相遇規(guī)則的對話,要通知對方在這方面的巡航和戰(zhàn)艦通過、軍事演習或其他活動。美方說制止過菲律賓的沖動,但不能偷偷地做,而對中國的批評卻動輒借用媒體,很高調。
黃仁偉的建議得到了美方響應。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格雷格森認為,美國不應再公開談論航行自由行動,這讓中國公眾感覺受辱、下不了臺。美國戰(zhàn)略預測公司地緣戰(zhàn)略分析副總裁羅杰·貝克提出,應當恢復共同開發(fā),建立南海聯(lián)絡處實現(xiàn)信息共享等,以此緩和南海沖突。
為期一天的討論,信息量相當大,交鋒也很直接,幾十位發(fā)言者相當踴躍。在場的幾位觀察員紛紛表示,中方準備充分,立論扎實,占據(jù)道義至高點。有人說,“如果是一場辯論賽的話,中方完勝”。由此可見,在中外智庫的話語交鋒中,基于事理、學理的話語辯論有多么重要。
通過思想碰撞尋求合作
在對話的最后,兩家主辦方代表做了總結。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前總統(tǒng)特別助理包道格坦言,舉辦這場會是經(jīng)過仔細反復利弊權衡的。他認為,這場對話會是一次坦誠、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成功的會議。
筆者在總結中則以故事開頭,贊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作為現(xiàn)代智庫的前輩與老師,對中國智庫不斷提供幫助與合作機會,然后話鋒一轉,談到美國對中國的態(tài)度也應向卡內基學習。因為在現(xiàn)代化與國家崛起方面,美國是老師,中國是學生,但老師也應包容學生超越老師。南海問題部分折射了“老師”美國無法包容“學生”中國海洋力量的崛起。全場不少美方嘉賓都會心地笑了。
接著筆者建議,管控南海分歧至少要有三個C:communication(溝通)、 coordination(協(xié)調)、cooperation(合作),即雙方在智庫、媒體層面多溝通,在南海政策方面多協(xié)調,在南海生態(tài)、反恐和“一帶一路”方面多合作。美方學者都為此報以掌聲。
本次對話在平和卻又深刻的討論中圓滿結束,被許多在場嘉賓視為一次中國主動塑造國際話語權、給美方釋疑解惑的重要案例。不少外媒也報道了此次會議相當多的重要內容,讓美方清晰地知道中國意圖,起到了風險管控的作用。
通過這輪對話,筆者越來越覺得,南海問題不只是南海各方的利益之爭、法理之爭,更重要的,還是思想之爭、話語權之爭。而南海的思想與話語權競爭源于國家的海洋戰(zhàn)略意識與國際維權意識,也源于智庫的研究能力與國際運作能力。
正如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鏗鏘有力的重要講話中所說的,“希望美國恪守在領土主權爭議問題上不選邊站的承諾,認清中國和平崛起、無意爭霸的戰(zhàn)略意圖,停止介入南海有關領土問題,與中國共同建設性管控分歧”,中國對南海問題的解決應當比美國更有底氣,因為美國缺乏基本法理支撐與根本的利益訴求,而時間與道義都站在中國這邊。
智庫要善用國際媒體
在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的第二天(7月6日),筆者所在機構又與中國南海研究院在距白宮不到兩公里的杜邦環(huán)島酒店合作召開了“南海問題:專家與媒體見面會”,通報了前一天的對話會情況,并就媒體關注的問題進行闡釋和回答。在華盛頓的50多家媒體與相關人員參加了媒體會,數(shù)百家全球媒體報道,也引發(fā)了美國決策者的良性反應。
從國際媒體看,美國《華爾街日報》、路透社、華盛頓最著名的內參《尼爾森報告》、《外交政策》雜志、美國公共廣播電視臺、路透社、彭博社、日本NHK電視臺、《朝日新聞》等上百家國際媒體對中方的南海政策與立場進行了深度解讀與報道。
在國內,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外文局、《中國日報》《光明日報》《環(huán)球時報》、中新網(wǎng)及人民網(wǎng)、環(huán)球網(wǎng)、《大公報》《文匯報》、中評社、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觀察者網(wǎng)、網(wǎng)易新聞等上百家中文媒體單位給予了大篇幅重點報道,并且多家媒體以整版形式刊登了前國務委員戴秉國的講話內容。
其中,央視《新聞聯(lián)播》《朝聞天下》《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中國新聞》、中央電視臺北美分臺(CCTV America)《LATEST NEWS》均重點報道了此次對話會,還邀請中方智庫代表專家團隊進行了評論與解讀。鳳凰視頻、騰訊視頻、搜狐視頻、優(yōu)酷土豆視頻等都給予了轉播。
7月7日,美國國會臨時舉行聽證會,討論前國務委員戴秉國的發(fā)言及目前中方智庫傳遞的信息,最終得出三點美方結論:1)維系固有的軍事存在(A steady military presence),即不擴大態(tài)勢;2)降低意外危機升級的風險(lower the risks of unintended escalation);3)目前的緊張無益于任何人(tensions … …benefits no one)。這些都證明此次智庫外交對美國戰(zhàn)略決策的先發(fā)制人作用。
由此可見,在7月12日“南海仲裁案”即將裁決的大背景下舉行的兩次對話會與媒體會充分發(fā)揮了中國智庫外交的作用。此次對話會是中國智庫主動塑造國際話語權的經(jīng)典案例,取得了對美方釋疑解惑,加強中美兩國戰(zhàn)略溝通、減少誤判,并提出務實思路和解決方案的積極作用。中外媒體及社會各界一致認為,這是中美智庫協(xié)力合作的成果,是真正的“中美對話”,背后折射的是中美兩國高層對避免事態(tài)進一步升級的努力,也是國家戰(zhàn)略和智庫外交“完美配合”的一次全方位展示。
(本文系2016年度中國外文局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究課題“智庫與話語體系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15WWJB07)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微信公眾號: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