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獻華
摘 要:朗讀是中職生積累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形式。然而,現(xiàn)在,在中職課堂很少聽見瑯瑯的讀書聲,朗讀似乎變成了可有可無的課堂點綴。本文結(jié)合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的現(xiàn)狀,試圖通過探索與實踐,使語文課堂充滿瑯瑯書聲和課堂活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綜合能力,滿足未來發(fā)展需要。
關鍵詞:語文 朗讀 課堂活力
“書聲瑯瑯”歷來被認為是語文教學的第一要義。但在許多中職學校平常的課堂教學中,瑯瑯的書聲似乎早已沉寂。事實上,中職語文朗讀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塑造都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要讓瑯瑯書聲回歸課堂,就必須在朗讀上下工夫,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和全面發(fā)展。
一、朗讀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注意力
中職學生文化底子薄、基礎較差。課堂上容易“神游九霄云外”,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自然更是“不知所云”。而朗讀不僅需要動嘴,還要動眼、動腦將閱讀信息轉(zhuǎn)化成有聲的語言。通過縱情地誦讀,自然而然使學生集中精力,獲得蘊藏在字里行間的知識、技能、情感,領會文章的韻味,激發(fā)出學習的興趣,增強閱讀的主動性。
2.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
現(xiàn)行的高教版中職語文教材中的許多作品,像《荷花淀》《琵琶行》《荷塘月色》等都是在語言上經(jīng)過千錘百煉、極具美感的佳作。只有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朗讀,如速度的快慢、語氣、表情的變化等,才會使文章的內(nèi)容立體化、形象化,感受作者的心情和心境,助推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整體感知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皶x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蓖ㄟ^抑揚頓挫、聲情并茂、恰如其分的語速和輕重緩急的語氣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讀準語調(diào)、讀清思路、讀出情感、讀順文氣、讀懂句法,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學生的語感會漸漸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會隨之提高。
4.有效積累知識,提高記憶力
中職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詩詞歌賦需要積累。實踐表明,朗讀的效果遠比默記、理解要好得多。當然,反復朗讀、多讀多背,也能刺激大腦,加深記憶。
二、課堂教學朗讀的現(xiàn)狀
時下,中職學校的許多課堂已經(jīng)很難聽到那令人心曠神怡的瑯瑯讀書聲了。有些學校,不僅很難在早讀課堂上聽到瑯瑯的讀書聲,或者干脆取消了早自修,在專業(yè)班課堂教學中連朗讀活動幾乎也難得一見。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對朗讀的認識存在誤區(qū)
由于中職學生的語文底子薄弱、基本功較差,課堂朗讀效果不甚好。有的認為課堂朗讀作為學生熟悉課文的手段還行,若要好好訓練既占教學時間,效果又非常有限。課堂上,教師注重更多的是對課文的分析、講解,而對朗讀則關注的少之又少,朗讀成了課堂的附庸。
2.學生對朗讀缺乏熱情
中職生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低。對于專業(yè)課學習興趣更加濃烈一些,而對文化基礎課則不感興趣,語文朗讀效果往往會更差。在語文課堂上,男生班、工科專業(yè)的學生不愿開口讀或不敢讀,主動性不高,朗讀能力也是參差不齊。教師更多利用多媒體或音頻錄音給學生聽,久而久之,學生就成了“聽眾”。
3.缺乏朗讀方法的指導
朗讀教學中,不少教師只了解一些朗讀知識,只追求形式上的相似,而忽略表達方式的多樣化,往往指導方法也顯得單調(diào)、生硬、機械。在朗讀的引導上,也只是“請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內(nèi)容”,“注意語句的停頓、字詞的輕重音”等隔靴搔癢式的引導,以致學生不得要領。
三、豐富課堂朗讀教學內(nèi)容的幾個方法
成功的課堂朗讀是對文章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怎樣讓朗讀煥發(fā)新生,讓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有活力?筆者淺陋地建議以下幾方面著手。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朗讀氛圍
課堂朗讀的開展離不開良好的朗讀氛圍的營造。古人云:“入靈芝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同化矣。”首先,要強化和鼓勵學生在語文學習上主動朗讀。其次,要激勵中職學生的心志,在語言上不斷提示如“努力去做每一件事,總有一天會給你驚喜”“朗讀、吟誦是最佳的讀書方法”等。再次,要及時給予恰當?shù)脑u價,如“語速讀得不錯”“斷句很正確”等,給學生帶來被肯定的贊許。最后要向?qū)W生提供準確清晰、洪亮流暢、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讀。老師一旦參與其中,就更容易讓學生興趣盎然地積極參與到朗讀中。
2.運用合理的朗讀形式
課堂上,合理多樣的朗讀形式能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創(chuàng)造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范讀是最基本的手段。美的朗讀是從模仿開始的,對于基礎偏差的中職學生,講授那些感情激越、讀不到位的課文,范讀能起到示范啟發(fā)的作用,能增強學生朗讀興趣。
小組讀是最佳的形式。中職學生朗讀水平不高,分成4人一組,每人都有實踐的時間和機會,既消除了心理負擔,也能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
分角色讀很受歡迎。詩歌、散文是最佳的分角色讀的素材,豪放、慷慨的《赤壁懷古》適合男生齊讀,清新、婉約的《雨霖鈴》女同學齊讀效果更好。課文《荷花淀》《項鏈》《雷雨》等戲劇、小說中的對話描寫,特別適合這種形式的朗讀,容易調(diào)動學習熱情,很受學生歡迎。
3.合理指導學生朗讀的技巧
葉圣陶先生將有感情的朗讀稱之為“美讀”。要讓學生讀得準,讀得好,讀得有情,就需要教師在學生朗讀上作適當?shù)募记芍笇А1热纭队晗铩芬饩称嗲宥鴥?yōu)美,節(jié)奏起伏不大,語氣舒緩,可多用氣聲和虛聲。而《沁園春·長沙》則行文流暢,氣勢雄偉,節(jié)奏感強,形象壯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佳作。教師根據(j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意境,訓練學生在確立基調(diào)、處理頓連、掌握輕重、控制語速等技巧上,達到“ 輕重相宜,停連適當,抑揚頓挫,快慢有致”的要求。學生一旦掌握了朗讀技巧,就會讀得錯落有致,讀得有韻味、有節(jié)奏感和富有音樂美了。
4.保障課堂朗讀的時間
一堂40分鐘的語文課,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過于注重分析和講練,占用了學生的朗讀時間。學生很難在讀中感知文本,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熏陶情感。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中,要緊抓課文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問題,多讀精講,擠出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親自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感受文字、教材中蘊含的豐富知識和情感,去獲取真知,發(fā)展思維。
總之,語文課堂朗讀不但包含學生豐富的思維活動,而且蘊含豐富的情感活動。只有重視課堂朗讀的作用,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朗讀氛圍,采取適宜的朗讀指導,確保朗讀的時間,中職學生對語文朗讀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出來,也一定能讀出獨特的理解,個性的思想和多樣的情趣?,槵樀臅曋鼗卣n堂不再是美好的回憶,中職的語文課堂就會有趣、有味、有生機。
參考文獻:
[1]林彩鑾,姚金玲.淺談中職語文朗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1(90).
[2]王燕君.此時“有聲‘勝無聲”——中職語文朗讀教學淺說[J].中國科技信息,2008(1).
[3]浦培芳.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J].職業(yè), 2013(30).
(作者單位:松陽職業(yè)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