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蕾蕾?劉穎
摘 要:本文在分析職業(yè)院校高考升學班英語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介紹了如何運用格式塔理論,創(chuàng)新現在英語課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水平和在對口升學高考中的英語高考成績。
關鍵詞:英語 職校 高考 創(chuàng)新
一、職校高考升學班英語課教學現狀
職校高考升學班是指學生在職校學習特定的專業(yè)技術(車工工藝、機械基礎等)和基礎文化課知識,以升入職業(yè)技術大學為目的的班級。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較弱且準備考試的時間相對短,因此以考試為目的機械記憶法、題海戰(zhàn)術等注重學生的做題能力而非提高學生運用英語水平的英語課教學方法由此產生。此類教學方法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在疲勞的狀態(tài)下學習,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受到壓抑,學習效果事倍功半。教師也會抱怨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強,無法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創(chuàng)新英語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英語高考成績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成為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格式塔理論
格式塔理論,又稱完形心理學,起源于1912年的德國。德語Gestalt音譯為格式塔,意譯為完形。其核心理論是整體理論,認為整體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將自己以往看似不相關的知識運用到認知新事物上,從而首先形成了對事物的整體感知與把握。當事物為不完整狀態(tài)時,又會下意識地補全其空缺部分,使其完整。對語言的學習也符合整體理論,在語言的交流過程中,人們總在運用已有的知識與話語習慣很自然地揣摩說話對象的意圖與目的以及接下來的談話內容,頭腦中形成對這段對話的整體認識。
該理論還包括圖示理論,英國心理學家 Bartlett在其《記憶》一書中對“圖式”進行了這樣的描述:“圖式是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或對過去經驗的積極組織?!眱仍诘膱D示有助于提高人們對新知識認知的能力。對于語言的學習者來說,要有大量聽讀的輸入,最后才能輸出。20世紀八十年代,圖式理論已經成為閱讀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理論明確指出人們是通過激活大腦中相關的圖式來理解新信息的。
三、英語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由此可見,英語語言的習得和有效運用與格式塔理論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根據完形理論,英國學者威爾遜泰勒在1953年首先設計出完形填空。完形填空作為必考題被視為是考查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有效又經濟的手段。既然完形填空就是根據格式塔理論設立的,并且在對口升學英語考試中也占有相當比例,教師在平時講課過程中就不應只講解課文中出現的語法知識點,而是以全局為著眼點,訓練學生把握整篇文本的能力。把在教學過程中以老師教為中心轉化為以學生學為主體。在閱讀過程當中,教師要求學生運用Context(語境),對整篇文章進行一個邏輯猜測,完成Guess Work。學生粗略閱讀一遍后,教師提問學生該文章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文章的邏輯連接在文中的什么地方,然后再分析文章的重要語法點。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出題者,會在什么地方設置障礙,在意見得到教師的贊同后著重記憶。這樣一來,教師教的東西并沒有減少,但是學生學的知識卻無形中增加了,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學生主動感知文章整體與部分、認知英語文章的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一篇文章的精讀學習抵得過以前三四篇文章的題海戰(zhàn)術,達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根據格式塔理論中的圖示理論,教師將側重應試技能的訓練改為構建學生頭腦中的圖示。教師運用Skimming與Scanning的閱讀技巧,讓學生找出特定問題的答案,再講解生詞與難句的問題,學生背誦整篇文章。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能小幅度地增加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運用圖示理論,在講解閱讀前,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比如說課本中有一篇世界各地過生日不同習俗的文章,學習該課之前可以讓學生講解他們所知道的生日習俗,提取已有的圖示。再進行語境閱讀,了解課文中不熟悉的生日習俗,形成新的圖示。最后學生討論,小組用英語復述文章內容,比較與課文遣詞造句的差別,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學到了句法知識,而且構建了新的圖示,在以后的閱讀中能激活更多圖示,了解更多信息。
四、小結
因此,運用格式塔理論中的完形與圖示理論可以有效地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英語成績的同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秦明星.格式塔理論和英語完形填空的關系研究——以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為例[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1(5).
[2]章翠芬.圖示理論與農村中學英語閱讀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臨沂市技師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