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偉 蘇中紅 周晶
摘 要:本文以高職院校為例,主要從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營造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育人氛圍;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結合,形成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整體合力以及建立宣傳教育、心理預警、咨詢服務、危機干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工作機制這三個方面對高職院校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職;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黨的十八大在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強調了進行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再度強調“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在十九大報告中同樣提到“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一、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領域的必要性
人文關懷,一方面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就要一切從人出發(fā),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養(yǎng)人、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使人得到全面發(fā)展。人文關懷就是關注人的生存與發(fā)展,就是強調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格完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人類自我意識的提升。心理疏導的核心是注重人文關懷和人性審視,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通過解釋、說明、溝通等方式,疏通人們的心理障礙。心理疏導既需要運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也需要通過具體的咨詢指導、說理分析、生活對話、精神滲透、情感感化等具體方法,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影響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改變和改善人們的認知、信念、情緒情感、意志和行為,達到化解不良心理情緒和消除心理障礙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心理健康教師同樣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中的一員。這樣,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開展加強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就非常有必要。
二、探索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途徑
1. 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營造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育人氛圍。高職院校在育人過程中應把尊重人性放在第一位,實現(xiàn)教育人與關愛人的統(tǒng)一。高校的教育者要改變以往單純批評、說教及發(fā)布命令的方式,應當通過平等溝通來與學生達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情感上的相互理解和認識上的共同提升,要按照以人為本的育人新理念,在高校內(nèi)建立一種以人性化、民主化溝通為基礎,一切制度以人為本,服務于人的人本主義教育模式,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健康的校園氛圍。同時要營造全員關注學生,全過程關心學生的氛圍。高校的所有教職員工都應具有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關愛學生的實際行動,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2.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結合,形成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整體合力。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高校黨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咨詢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等育人主體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能力。首先,高校黨政領導干部、思想整理理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咨詢師在推進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通過與學生的課堂接觸,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在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心理輔導教師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主導力量,建設好這支隊伍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其次,要建設好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輔導員和班主任是從事學生工作的基層人員,在實施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要強化輔導員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育人作用,培養(yǎng)良好的工作作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服務理念,積極搭建民主、公正、互信互敬的新型師生關系平臺,要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建設一支結結構合理、素質優(yōu)良的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并通過建立一系列規(guī)范合理的班主任培養(yǎng)、考核激勵機制,促進高校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可持續(xù)發(fā)展。再次,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學生社團等組織中的學生骨干積極性,他們是來自學生內(nèi)部的重要力量,在學生中起著先鋒模范的作用,因此要發(fā)揮這些學生隊伍自身的優(yōu)勢,通過定期培訓,讓他們掌握必要的心理疏導的技能,在學生中進行宣傳與指導,增強學生自主自助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并與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相互配合,形成大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整體力量。
3. 建立宣傳教育、心理預警、咨詢服務、危機干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工作機制。首先要大力加強心理知識的宣傳普及,通過“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jié)、心理健康月等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積極組織開展心理主題班會、趣味心理運動會、素質拓展訓練、團體心理活動等有益學生身心的活動,不斷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并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wǎng)絡新媒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其次,做好心理篩查工作,將學生由于心理異常所帶來的不穩(wěn)定因素降至最低。進行新生入學心理測試,建立心理檔案,將篩查后確認依然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問題隱患的學生列入心理預警名單,以便進行后續(xù)跟蹤,對于存在嚴重心理異常的同學,及時轉介到專業(yè)醫(yī)院,以確保學生安全。再次,完善心理咨詢服務體系,暢通心理咨詢預約渠道,開通電話、微信、網(wǎng)站、QQ等多種預約方式,利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咨詢預約。運用多種咨詢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心理問題學生進行咨詢干預。為了增強不同學生的接受度,可以在咨詢中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咨詢方法,例如對于思維邏輯性強的學生多采用認知療法,對于防御性較強的學生采用繪畫療法、音樂療法、心理沙盤等表達性藝術療法,對于較為自卑的學生采用來訪者中心療法等專業(yè)咨詢方法。第四,建立院、系、班、寢四級心理健康工作網(wǎng)絡,建立心理危機應急預案,有效預防心理危機的發(fā)生。
總之,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wěn)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tài),就要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
參考文獻:
[1] 初春.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D],碩士論文,2014.4
[2] 付喜鳳.心理疏導研究[D],博士論文,2010.5
[3] 張小惠.人文關懷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