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惠
開展民族藝術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文化包容意識和公民責任意識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校以民族藝術教育為基點,努力打造民族團結教育特色,讓民族藝術在校園煥彩。
1.轉變教育觀念,營造藝術氛圍
學校把民族藝術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融入到學校的各項教育活動之中。學校聘請在音樂藝術上造詣很深的特級教師為全校教師進行專題講座,使教師對民族藝術教育的理解進行了重新定位,從藝術教育的支持者轉化為參與者。學校藝術教育內容從學生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實現(xiàn)了學生從無意識感知到有意識需要、從被動學到主動學的轉變。
學校精心創(chuàng)設藝術載體,讓校園彌漫藝術氣息,使學校處處有藝術教育的亮點。學校走廊介紹民族藝術瑰寶;每天中午播放經(jīng)典名曲,用濃重的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品味。這種藝術教育與環(huán)境教育所形成的閉環(huán)效果,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2.注重師資培養(yǎng),加強教材建設
高質量的藝術教師隊伍是高水平民族藝術教育的根本保障。學校積極引進藝術專職教師,同時設立聲樂、美術、舞蹈、鋼琴教研室,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研討,選派教師外出學習、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采風,加強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交流,不斷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
教材是民族藝術教育的載體,學校除選用社會出版的教材外,還根據(jù)實際需要編寫了實用的藝術教育校本教材,如《民族舞蹈》《民族聲樂》《民族鋼琴》等。
3.挖掘教育內容,擴大教育范圍
民族藝術存在于各科課程之中。學校充分發(fā)揮廣大教師的潛力,深入挖掘不同學科中的民族藝術教育內容。除了將民族藝術教育貫穿在舞蹈課、聲樂課、美術課的教學過程之中,其它課程也滲透民族藝術教育,如禮儀課的民族服飾文化、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的民族藝術特色運用等。學生在跳、看、畫的過程中,了解與感受不同民族的服飾、不同民族的舞蹈、不同民族的民歌、不同民族色彩與圖案的象征意義,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的感染與熏陶,藝術品質、道德素養(yǎng)也同時得到了提升。
4.豐富藝術活動,開辟教育途徑
學校建有朝花藝術團、清姿合唱團、舞蹈隊、茶藝表演隊、書法組、京劇社、美術組、武術組、朗誦組、花毽組等,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科學引導,激發(fā)學生的發(fā)展?jié)摿?,把興趣轉化為學生發(fā)展的動力,使社團學習演繹為學生享受教育的過程,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學校的民族舞蹈社團深受學生喜愛,在學校的多項活動中,學生用優(yōu)美的舞姿表達了自己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加深了對美的理解。民族美術內容豐富,有書法、扎染、臉譜、剪紙等,學生在愉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魅力。民俗體育游戲富有生機,有抖空竹、踢花毽、竹竿舞、跳繩、武術等。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里都有學生的歡聲笑語。
學校還把定期舉辦合唱節(jié)、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等活動作為常規(guī)制度執(zhí)行,將務實、創(chuàng)新精神融入到藝術教育之中,使學生在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接受藝術的熏陶和啟迪。
誦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理解可以幫助學生積淀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學校根據(jù)學生年級特點開展了不同內容的經(jīng)典誦讀活動:高一學生誦讀《弟子規(guī)》,高二學生誦讀《論語》等。學生在感受文字魅力、感受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魅力同時,明確了作為有志青年所肩負的重任。
5.延伸教育范圍,拓展實習基地
學校有一園兩址的兩個幼兒園,我們把民族藝術教育全面滲透到了幼兒園。目前,這兩所幼兒園是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實訓基地。從幼兒園的環(huán)境布置到室內民族教育角的建立,從民族藝術教育內容到民族藝術教育形式,學校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這樣做不但使我們的學生將民族藝術帶進了幼兒園,也使幼兒從小就受到民族文化與藝術的熏陶,從而更早地增強民族團結的情感。
編輯 肖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