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華
小學階段的《學做志愿者》手冊中的“志愿者的先驅——顧拜旦與奧運”“南丁格爾與紅十字運動”“雷鋒精神代代傳”等內容與品生、品社有一定的相關性。在中學階段的《踐行志愿者》中,也有與思想品德課相關的內容。因此,不少實驗學校結合了品生(品社)、思品課學科內容進行實驗。這樣既拓寬了品生(品社)、思品課的內容外延,又使得志愿服務課程恰當落地,更是避免了重復教學,實現了課程內容之間的整合,實現了多重育人功能。
學校把“精彩天地,幸福搖籃”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把“為學生幸福成長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總的靈魂;把培養(yǎng)學生成為“自主、自律、自信、自強、自豪的校園小主人”作為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在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中,我們關注學生自主能力、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在班級志愿崗位、校園值周等為集體、為他人服務的活動中,學生們參與熱情高漲。尤其在迎奧運期間成立的“迎奧運志愿服務社團”更是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們走出校園、走進社區(qū)進行迎奧運的知識宣傳、綠色奧運的環(huán)保宣傳……可以說,志愿服務的行動經常在我們身邊發(fā)生著,教師和學生對其都有著一定的認識。學校非常重視志愿者課程的實施,不斷探索將其與思品和綜合實踐活動課貫通實施的模式。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宣傳動員
1.假期中自發(fā)地觀看志愿掃雪活動視頻,志愿活動全面啟動。
2.開學后進行志愿者招募活動(活動感受及展板的宣傳)。
3.繼續(xù)開展班級志愿崗位認領。
4.創(chuàng)設志愿者升旗平臺,推動工作進展(宣傳榜樣)。
第二階段:研究教材
《自主志愿我快樂》豐臺五小志愿者課程分三個單元。
1.第一單元:認識志愿者
主題一:志愿者的名字真好。學習方式為講授式。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志愿者的名詞解釋,初步了解志愿者的含義和志愿精神的內容;能夠結合學習內容和生活實際解釋志愿精神;了解人人都可以做志愿者,但志愿者必須是具有志愿精神的人。
主題二:志愿者的先驅。學習方式為講授式。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顧拜旦與奧林匹克運動、南丁格爾與紅十字運動等志愿者先驅的事跡,了解他們的無私奉獻行為正是體現了志愿者的精神,通過雷鋒的故事,了解他毫不利已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與志愿者精神一脈相承。
主題三:身邊的志愿者我來找。學習方式是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是:能夠結合學習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尋找身邊的志愿者;交流自己的實踐成果,并愿意宣傳志愿精神。
2.第二單元:志愿者服務內容
主題一:認識志愿者的服務內容。學習方式是講授式。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國家、社會舉辦的大型活動中志愿者的工作,了解志愿者的服務內容;通過學習社區(qū)、環(huán)境保護、保護長城中志愿者的工作,了解志愿者的服務內容;通過了解志愿者的服務內容,讓學生認識到志愿者服務的特點是從實際出發(fā),力所能及、切合實際的服務活動;通過了解博物館中的小志愿講解員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志愿者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更好地為他人提供服務。
主題二:身邊志愿崗位我發(fā)現。學習方式是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是:能夠結合所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自主發(fā)現校園中的服務崗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優(yōu)勢,懂得利用自身優(yōu)勢參與志愿活動的必要性;了解參與志愿活動應從實際出發(fā)、切合實際、力所能及;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利用自身優(yōu)勢選擇適合自己的志愿崗位。
3.第三單元:志愿者在行動
主題一:志愿者在行動。學習方式是講授式。教學目標是:通過了解一些特殊環(huán)境中的志愿者工作,知道志愿者不僅需要鍥而不舍的精神,更需要冒險排憂、挽救生命于危難的大無畏精神,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志愿精神的可貴;通過了解公益活動中小志愿者的服務,激發(fā)學生志愿服務社會的熱情。
主題二:志愿行動我當先。學習方式是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是:努力爭當志愿者并為成為一名志愿者感到光榮和快樂;能夠在志愿活動中發(fā)揚“奉獻、互助、友愛、進步”的志愿精神;能夠在活動中發(fā)揚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三階段:項目實踐
把志愿者項目實踐與培養(yǎng)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責任意識相結合,并以評價作為一種機制,促進學生養(yǎng)成“我負責,我自主,我志愿”的意識,這也是豐臺五小培養(yǎng)學生做有責任感的小公民的一個實踐思考。
劉 玲
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都是本次課程改革設計的綜合課程,而《志愿服務手冊》中不少主題的編寫和設計也較好地體現了這幾門課程的整合,因此,將《志愿服務手冊》融合入這幾門課程是非常有特色的設計。北京市豐臺五小的志愿服務手冊實驗課程框架就體現了這樣的指導思想,它既有利于《志愿服務手冊》有效地落地實施,同時也促成了上述幾門課程相關主題的融合。不同學科的教師實現了以“志愿服務”為主題的跨學科交流,較好地發(fā)揮了課程的育人價值,這與我們國家基礎教育促進課程融合、實踐育人的理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