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武西
一、背景介紹
如何以課文為載體,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不斷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是每個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教案、組織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然而,不少教師在對課文進行分析時,僅就文章細節(jié)和某些事實向學生提問,即根據(jù)文章內容提出一些直接的或命令式的問題,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和記憶力是必要的;但僅停留在這一層次上,無益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缎抡n程標準》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薄盎顒硬粦搩H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的課文中蘊涵著豐富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素材,利用混搭而和諧的課堂,使教學的效果事半功倍。
本模塊的課題“Travel Abroad”,主要句型是:I think I will go to(South Africa);I will choose(Australia); If I can travel abroad,I will go to(France);重點是:Asking people the countries that one will want to go to;難點是:Giving reasons for choosing a place for visiting or stating the things that one is thinking of doing.為了讓學生掌握重點,解決難點,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多媒體課件,以交際法為主,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語言信息的輸入,運用多媒體聲、圖、形結合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活動情境,交際的空間,誘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
二、案例實錄
1.利用話題,引入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伊始,我和顏悅色地問學生:Summer is coming soon.If you can travel to any country in the world,where will you go,children?由于這個話題學生在上一節(jié)課學習過,比較熟悉,而且貼近他們的生活,紛紛舉手發(fā)言。
S1:I will go to Newzealand.Because I like eating kiwi fruit best.(健康食品)
S2:I think I will go to America. The President Obama is my idol.Maybe I can see him there.(異想天開)
S3:I want to go to South Africa. Its famous for its diamonds.I can buy one for my mother.(有孝心)
S4:I choose to Paris. It is the capital of France.It is very beautiful.
Its a very romantic city.( 愛美之心強烈)
隨后,我讓學生猜猜:If I can travel to any country in the world,where will I go?學生非常感興趣,一方面很想知道我的最愛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想表現(xiàn)出自己非常了解我,于是他們的思考熱情和發(fā)言欲望得以初步激發(fā)。
2.利用世界地圖,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引出了Where will you go?這個話題后,我峰回一轉,提出以下問題:
Children!There are so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ut its impossible for us to get to each one.How can we see it?
S1: On TV.
S2:In books.
S3: Internet.
S4: In the maps.
T: Yes.We can know more something about countries from many channels. But today we just talk about with the map of the world.You can tell me any information about it. Team work.OK?
(我順勢利導,展示了一幅世界地圖。學生看到世界地圖以后,開始興奮起來,就連平時對英語一點都不感冒的區(qū)展辰同學也積極參與其中。原因很簡單,他雖然英語不好,但對歷史地理很感興趣。)
Team1: I know there are seven continents in the world. They are Asia,Europe,Africa,North America,South America,Oceania and Antarctica.(如數(shù)家珍,一氣呵成!震撼?。?/p>
Team2: There are four big oceans.They are the Pacific Ocean,the Indian Ocean,the Atlantic Ocean and the Arctic Ocean.(小組成員互相補充。)
Team3: Russia is the big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It has seventeen million square kilometres. China is the third big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It has nine million square kilometres.(有備而來)
Team4:(不甘示弱地)The highest mountain is Mount Qomolangma.Its in China. Its 8848 kilometres tall.
(原本我并沒有百分百的肯定會有學生回答出這些問題的,可事實證明學生的知識面真廣,教師不應該小看他們,一定要給他們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3.利用多媒體電腦,播放歌曲,滲透德育教育。
經(jīng)歷過幾輪的個人和小組賽后,學生的學習勁頭開始消退,趨向于“走神”。這個時候聽聽音樂可以愉悅他們的身心,調整學習的節(jié)奏。因此,一首“Its a small world.”的熟悉旋律響起,學生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電視屏幕,還跟著歌詞唱起來。
教師在教學中只要能充分挖掘可供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素材,為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案例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我首先考慮的不是怎么教學生,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供獨立思維的機會、空間,讓學生去說,去學習,去表現(xiàn)自我,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在本案例中,我作了一些嘗試:
1.設置交流話題,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有計劃地嘗試提出學生感興趣,有言可說的話題。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際氛圍,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和碰撞的場所,為他們的學習搭建更為開放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激發(fā)學生的發(fā)言欲和求知欲。學生好表現(xiàn)自我,樂于展現(xiàn)自我的能力,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集體合作,有利于思維的活躍。創(chuàng)造心理學研究表明:討論、爭論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有利于改變“喂養(yǎng)式教學”格局。
2.鼓勵學生質疑,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英語由于受語言的限制,學生的提問不可能像語文一樣有深度、發(fā)人深省。但英語具有交際性的功能,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此外,教學中,我始終與學生的距離,盡量地靠近他們,近距離的接觸、豐富的表情和及時的贊譽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輕松、幽默的交際氛圍,消除了他們的緊張,學生想說、敢說、敢問。多媒體課件的巧妙設計和恰當使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視聽內容和想象的空間,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求知欲,使他們個個興趣盎然,全神貫注,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總之,整個過程,教師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創(chuàng)建一個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精神——“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