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
蕾絲,女,81歲,住在紐約一處租金管制公寓里。租金管制是指由政府補貼的低收入者或老年人住房計劃。不幸的是,特蕾絲因闖紅燈過馬路被自行車撞倒,造成多處骨折住進醫(yī)院。醫(yī)務人員通知了特蕾絲的房東彼得管理公司,要求延遲向她收取房租。但該公司卻以拖欠房租超過法定期限為由,將她告到法院,要求驅逐特蕾絲。而法庭宣判當日,特蕾絲又陰差陽錯未能出庭而敗訴,終被逐出了公寓。
弱勢群體與其他階層的致命區(qū)別是,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非常有限,他們的命運是非常脆弱的,一念之差,頃刻之間,就可能失去所有生活資料,無家可歸。特蕾絲的情況正是如此。她只身提著小小的行囊,開始在紐約街頭徘徊。她沒有丈夫和子女,甚至沒有可以依靠的親屬。她睡過車站和地鐵,靠乞討和撿拾度日。
幸運的是,她遇到了紐約市老年局的社工人員。紐約市老年局是專門負責老年人福利的政府機構,成立于1968年,開始是社會福利局下屬的一個處室,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最終成為獨立的局。社工人員先把特蕾絲安排進一家養(yǎng)老院暫住,由老年局緊急救援資金支付費用。然后,再通過老年局的法律援助部門,了解她究竟是怎樣失去住房的。在調(diào)查中法援處的律師發(fā)現(xiàn),彼得公司在向法庭申請驅逐特蕾絲的許可時,故意隱瞞了她被自行車撞倒受傷的實情。于是老年局的律師免費為特蕾絲上訴,要求法庭允許她回到原公寓居住。經(jīng)過幾個回合的審理,法庭最終判決,只要補齊所有房租欠款,特蕾絲有權重返原公寓,彼得公司不得阻攔。
可是錢,錢呢?
于是,老年局向多家非盈利團體發(fā)出救助申請,請求社會的幫助。同時,也通過社保部門,重估特蕾絲的社保金額,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提高。紐約市的政府機構與諸多社會團體有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些團體響應政府捐款要求的同時,也享有獲得政府非盈利項目合同的優(yōu)先權。他們在緊急關頭,可向特蕾絲這樣的弱者提供支持,政府在外包老年服務中心項目時,也會優(yōu)先考慮他們的要求,投標的評估不光是費用和質(zhì)量,更有社會責任。因此,特蕾絲終于得到了足夠捐款付清所欠房租,回到原來的公寓中,繼續(xù)她的生活。
這是2015年《紐約新聞報》報道的一則真實新聞。我思考的是,和諧社會的關鍵到底是所謂自由,還是生存的安全感?什么才是社會穩(wěn)定的核心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