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嵩
摘 要:得益于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背景,現代通信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其以自身獨特的科技優(yōu)勢推動著社會的不斷前進,也推動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因此現代通信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相關應用也就隨之而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氣象防災減災中的應用,使得氣象防災體系科技化水平得以進一步完善,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現代通信技術在氣象防災減災中的應用,以期為這一體系革新的順利進行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現代通信技術;氣象防災減災;應用
氣象災害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因為就我們目前的科技而言,我們抵御氣象災害的能力相對較弱,一旦氣象災害大規(guī)模爆發(fā),很可能會帶給我們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和巨大的人身安全威脅,因此,這對于氣象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而在新時代的引領下,現代通信技術為當今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都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因此將現代通信技術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相結合,從而打造出全新的、符合時代理念的、以現代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就是當今氣象防護工作人員的共作中心所在。
1 衛(wèi)星偵測技術的實際應用
衛(wèi)星技術的出現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這種技術實質上是一種脫離地球之外的訊號偵測、接收、回饋技術,科研人員首先將涵蓋著訊號偵測、接收、回饋的機制放置于人造衛(wèi)星外殼中,然后借助以大量的燃料為動能的火箭的助推將其送入地球之外的人造衛(wèi)星軌道,到達目的地之后的人造衛(wèi)星在這一軌道上能夠獲得最大化的視角,從而完成對整個地球范圍內的信息收集與整理。借助這一技術的反饋機制,能夠進一步實現現代化的廣域通訊傳播機制的建立。以此為基礎,在此之上建立一定的災害防治體系,便能夠實現對災害的即時定位、災害預警的大范圍傳播以及通過災害跡象對災害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較為準確的預測。因此將衛(wèi)星連續(xù)大面積覆蓋的觀測、衛(wèi)星照片的高度分辨率與地面自動氣象站數據收集系統相結合是在災害過程中進行氣象實時觀測的重要手段。對于偏遠地區(qū)和災害中常規(guī)通信手段受到破壞的情況下,衛(wèi)星通信技術也是最有保障的通信手段之一。
2 WIFI技術的實際應用
WIFI這一現代通信技術具備一定的即時交互性,也就是說其信息的傳播與發(fā)送是即時的,而這一即時性也能夠被同步到信息的交互接受系統之中,但是無論是信息的發(fā)送還是傳播,其都要通過一定的網絡媒介,這一網絡媒介必須是無線型的,即以WIFI熱點的形式獨立存在,并且作為整個WIFI傳播網絡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配合WIFI的信號傳播機制使用,所以這也是WIFI技術的局限性。因此基于WIFI所進行的災害預警也就只能夠在有WIFI基站的信號源處進行,但是通過WIFI技術從而對整個氣象站的控制也能夠通過WIFI傳入公網,再由公網進行一定的撥號信號轉化這一傳統的通訊機制發(fā)布到網絡,進而節(jié)省建立WIFI基站所浪費的時間,這一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機制通常被用于緊急氣象災害的預警以及對災害現場的疏散指揮工作之中。另外,WIFI無線系統的使用為氣象防災減災應急指揮,災害性天氣監(jiān)控,氣象信息資源共享等提供了良好的會商平臺。在會商中各救災單位均能將自己的音、視頻進行轉播,及時為各單位提供救災的情報及信息交換平臺,提高了救災防災工作效率,更提高了防災救災中氣象預警服務工作的現代化水平。
3 以手機運營平臺為基礎的通訊技術的實際應用
手機在如今已經是人手必備的全新時代科技產物,其通過相應的無線基站以及各移動運營商的獨立網絡能夠實現相對延時的網絡數據傳輸。但是各大移動通訊運營商的基站設置相對獨立,因此這也就使得其傳播會受到這些相對獨立的個體基站的位置的限制。但是在傳統的偏遠地區(qū)這種信息通訊技術還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主要被用作偏遠地區(qū)的氣象災害監(jiān)測環(huán)節(jié),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具備一定的實時性,因為這些偏遠地區(qū)相對隔絕,與外界聯系少,一旦發(fā)生災害其疏散與預警工作的傳播與進行就都會相對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借助這一無線但是傳播媒介相對便攜的現代通信工具有助于其實際的防災減災工作的展開與落實。在發(fā)送數據時有通過普通短信發(fā)送和在無線網絡直接發(fā)送數據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的特點是通信成本低,可以大面積覆蓋,是目前氣象部門和其它防災減災部門所應用的主要無線通信手段。但是這種通信方式也面臨著很多缺點,包括傳輸速率受基站信號影響,實時性較弱等。
4 手機氣象類軟件業(yè)務的實際應用
目前手機營運商的無線通信除了應用于防災減災過程中的氣象數據傳輸,還有很多利用手機軟件業(yè)務在氣象防災減災中也得到了應用。這種應用主要以兩種方式出現,一種是基于WEB的瀏覽器資料查詢方式,通過用戶打開手機上的網頁瀏覽器進入氣象服務網站進行災害相關信息查詢,通常這種瀏覽頁面也可以實現在PC機瀏覽器上打開,但介于手機界面大小的局限性,用瀏覽器打開的氣象服務網站大多比較簡單和不清晰;另一種是基于手機APP軟件開發(fā)的應用,目前大多數用戶都是通過在移動設備上安裝專用的天氣軟件客戶端查詢天氣情況,這種查詢方式仍然要訪問氣象信息數據庫,查詢信息多樣化,顯示清楚,能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
5 專業(yè)的氣象電視頻道的實際應用
氣象電視頻道節(jié)目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因此,在氣象節(jié)目中增加預報信息的種類,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結合實時現狀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和有效預警信息發(fā)布將是國內氣象節(jié)目提升收視率和群眾關注程度的主要手段,另外還可以通過氣象頻道和網絡互連的方式,增加氣象節(jié)目和觀眾的互動性,從而實現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更加廣泛,使氣象節(jié)目的觀眾年齡更加年輕化,從而提高對氣象節(jié)目的關注度。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化建設的推動下,相應的通信技術的崛起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并且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便利。而這一改變在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中尤為醒目,其有利于防災減災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利于為人們的生命安全提供一份完美的保障,同時還能推動我國相應災害防護體系的構建與拓展。所以相關部門應該重視相應現代通信技術的作用,為其今后的發(fā)展提供一個相對完善的發(fā)展空間,并且使相應的科研人員能夠順利地將技術的精髓與新時代的科技理念相結合,進一步完善相應的現代防災體系的構建,從而推動我國整體現代通訊事業(yè)以及氣象災害防治事業(yè)的革新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焰犢,謝明,龔雪鵬,姚浪.現代通信技術在氣象防災減災中的[J].應用通訊世界,2015.
[2]曲文政.現代氣象預報系統平臺設計與實現[D].長春:吉林大學,2011.
[3]李芬,陳穎曼.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氣象服務中的應用[D].太原:山西農業(yè)科學,2014.
[4]王建華,王海強.移動通信新技術助力防災減災[J].中國減災,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