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類絕對值不等式問題的再思考
浙江省湖州二中(313000)胡志杰
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100875)呂孫忠
浙江省永嘉中學(325100)吳云浪
綜觀近年數(shù)學高考和自主招生考試,不等式試題越來越趨向于對絕對值不等式的考查.解決絕對值問題最常規(guī)的方法便是“分類討論”,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分類討論”總能解決問題,但前提是有足夠的時間.其實絕對值有它得天獨厚的幾何意義,即數(shù)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因此在解決該類題型時,解題方法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選擇不當,費時、費力,且不得要領,選擇恰當,便可“投機取巧”,秒殺考題.
文[1-2]對一道自主招生中的不等式試題進行了探究,但它們所涉及的絕對值前的系數(shù)都是正整數(shù),筆者從一道高考題談起,將前置系數(shù)從正整數(shù)域推廣至實數(shù)域,并得到若干推論.
1巧用數(shù)軸,妙解最值
題源(2014年安徽數(shù)學高考理科第9題)若函數(shù)f(x)=|x+1|+|2x+a|的最小值為3,則實數(shù)a的值().
A.5或8B.-1或5C.-1或4D.-4或8
下面給出一種妙解:
2探索最值,追根溯源
首先,需要介紹一個應用比較廣泛的,關于絕對值不等式最值的引理.
引理若f(x)=|x-a|+|x-b|+|x-c|(a≤b≤c),當且僅當x=b時,f(x)min=f(b)=|a-b|+|c-b|=c-a.[3]
同時,推廣引理,可以得到n維形式的結論.
推論2 f(x)=n1|x-a1|+n2|x-a2|(a1≤a2),n1,n2∈N+.若n1>n2,f(x)min=f(a1);若n1≤n2,f(x)min=f(a2).
推論3 f(x)=m1|x-a1|+m2|x-a2|(a1≤a2),m1,m2∈Q+.若m1>m2,f(x)min=f(a1);若m1≤m2,f(x)min=f(a2).
推論4f(x)=n1|x-a1|+n2|x-a2|+…+nk|x-ak|(a1≤a2≤…≤ak),n1,n2,…,nk∈N+.若n1+n2+…+ni
注:推論4是推論3的推廣形式,同時,可以將推論4的結論推廣到有理數(shù)域上,得到推論5.
推論5f(x)=m1|x-a1|+m2|x-a2|+…+mk|x-ak|(a1≤a2≤…≤ak),m1,m2,…,mk∈Q+.若m1+m2+…+mi
推論1到推論5都是在前置系數(shù)符號為正的前提下得到的,若系數(shù)都是負數(shù)的話,可以得到一個絕對值函數(shù)求最大值的結論.
推論6f(x)=m1|x-a1|+m2|x-a2|+…+mk|x-ak|(a1≤a2≤…≤ak),m1,m2,…,mk∈Q-.若m1+m2+…+mi
注:當mj(j=1,2,…,k)都為負有理數(shù)時,那么在整個式子前,添加個負號,那么問題就轉化成了求最大值問題.
3例題示范,結論推廣
巧用以上推論,可以秒殺一系列高考不等式考題及競賽題型.
例1(2008年“希望杯”高二試題)如果對任意實數(shù)x,都有|x-1|+|x-2|+…+|x-2008|≥m成立,那么m的最大值是().
(A)1003×1004(B)10042
(C)1003×1005(D)1004×1005
分析:例1可用推論1直接秒殺.
例3(2007年全國高中聯(lián)賽題)不等式|2x-a|+|3x-2a|≥a2對?x∈R恒成立,則滿足條件的實數(shù)a組成的集合為().
分析:本題實質(zhì)與例2無異,是推論3的直接使用.
例4(2011年“北約”自主招生壓軸題)求f(x)=|x-1|+|2x-1|+|3x-1|+…+|2011x-1|的最小值.
4推論延續(xù),反思小結
以上涉及的例題和推論,其絕對值前的系數(shù)都還是限制于有理數(shù)域內(nèi),如果我們將命題推廣到實數(shù)域上,那么絕對值前的系數(shù)是無理數(shù)的時候,命題還成立嗎?答案是顯然的,因為我們可以用有理數(shù)去無限逼近無理數(shù).
用絕對值的“距離”意義解決相關試題,還有更多的案例,限于篇幅,不再舉例.可是,筆者所提到的方法,并不是追求高難度的解題技巧,而是著意于解題工具的選擇,著意于數(shù)學問題的理解,揭示數(shù)學本質(zhì),看出題目的結果.在實際操作中,讀者需將其與“分類討論”雙管齊下,方可所向披靡.最后,筆者再提出一個思考問題.
思考文中推論里的絕對值前置符號都是一致的,都是正號時可以求函數(shù)的最小值,都是負號時可以求函數(shù)的最大值,那么,如果函數(shù)前置的正負符號混合時,會有怎么樣的結論?
參考文獻
[1]范端喜. 一道“北約”自主招生絕對值不等式問題的探究[J]. 數(shù)學通訊,2013,10:56-58.
[2]劉再平. 一道“北約”題的推廣、變式及溯源[J]. 中學生數(shù)學,2013,13:40-41.
[3]李勝宏,李名德.高中數(shù)學競賽培優(yōu)教程[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