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濤,孫曉茹
(1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平頂山467000;2平頂山市中醫(yī)院)
rhOPG對聚乙烯顆粒刺激后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炎性反應的影響及其機制
馬國濤1,孫曉茹2
(1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平頂山467000;2平頂山市中醫(yī)院)
目的 觀察聚乙烯顆粒刺激后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單核細胞炎性因子表達變化,探討重組人骨保護素(rhOPG)對患者術后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及機制。方法 將74例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兩組術后1年采集空腹靜脈血,制備外周血單核細胞懸液,加入1×109/mL聚乙烯顆粒進行刺激,1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10 ng/mL rhOPG,1次/d;共14天。兩組處理前后采用ELISA法檢測單核細胞炎性因子(TNF-α、CRP、IL-6)及骨橋蛋白(OPN)、凝血酶裂解的骨橋蛋白(NTOPN)表達。結果 與處理前比較,兩組處理后單核細胞TNF-α、CRP、IL-6表達均升高,但對照組升高更明顯(P均<0.05)。與處理前比較,觀察組處理后單核細胞OPN、NTOPN表達均降低,對照組處理后均升高,對照組處理后OPN、NTOPN表達均高于觀察組(P均<0.05)。結論 rhOPG可減輕聚乙烯顆粒引起的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炎性反應;抑制單核細胞OPN、NTOPN表達可能是其相關機制。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重組人骨保護素;聚乙烯顆粒;骨橋蛋白;凝血酶裂解的骨橋蛋白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關節(jié)假體無菌性松動是其術后并發(fā)癥之一,與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不良及疼痛密切相關[1~3]。關節(jié)假體磨損產生的聚乙烯顆??商岣咂乒羌毎墓俏展δ?,并引起相關炎性反應,是假體無菌性松動的重要原因[4]。重組人骨保護素(rhOPG)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種對破骨細胞具有局部抑制作用的相關因子,但其對聚乙烯顆粒刺激后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炎性因子影響的研究較少。由于關節(jié)假體磨損產生聚乙烯顆粒是一個長期、慢性過程,因此本研究對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給予聚乙烯顆粒刺激,觀察rhOPG對單核細胞炎性因子表達的影響,并探討其相關機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4年11月擬于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74例,男46例、女28例,年齡45~80(62.89±5.46)歲;手術原因: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39例,髖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16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14例,其他5例。納入標準:①年齡45~80歲;②符合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的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伴肺、腎、肝、心等功能障礙者;②過敏體質者;③存在手術禁忌證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合并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結締組織疾病者。將7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均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外周血單核細胞懸液制備及聚乙烯顆粒處理 兩組入院后均參照張愛國[5]的方法行常規(guī)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1年隨訪時采集空腹肘靜脈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單核細胞:于短中管中加入適量淋巴細胞分離液,取肝素抗凝靜脈血與等量Hanks液充分混勻,2 000 r/min離心15 min。吸取離心管中上、中層界面間的白色云霧層狹窄帶至另一離心管中,加入5倍體積Hanks液,1 500 r/min離心10 min,洗滌2次。末次離心后棄上清,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RPM164。重懸細胞,獲得單核細胞懸液。將1×109/mL聚乙烯顆粒2 mL加入單核細胞懸液進行刺激,1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10 ng/mL rhOPG 2 mL,1次/d;共14天。
1.3 單核細胞炎性因子檢測 兩組處理前后采用ELISA法檢測單核細胞TNF-α、CRP、IL-6及骨橋蛋白(OPN)、凝血酶裂解的骨橋蛋白(NTOPN)表達,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與處理前比較,兩組處理后單核細胞TNF-α、CRP、IL-6表達均升高,但對照組升高更明顯(P均<0.05);見表1。與處理前比較,觀察組處理后單核細胞OPN、NTOPN表達均降低,對照組處理后均升高且均高于觀察組(P均<0.05);見表2。
表1 兩組處理前后單核細胞TNF-α、CRP、IL-6 表達比較
注:與同組處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處理后比較,#P<0.05。
表2 兩組處理前后單核細胞OPN、NTOPN 表達比較
注:與同組處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處理后比較,#P<0.05。
人工關節(jié)材料在長期應用中假體-骨、假體-假體界面間摩擦或者關節(jié)面活動能夠產生大量微小顆粒,可激活機體內炎性細胞,促使其分泌多種與骨吸收相關的細胞因子,使初始固定良好的假體出現(xiàn)松動[6,7]。目前人工關節(jié)無菌性松動的機理尚不十分明確,金屬聚乙烯磨損碎屑在遠期假體松動的發(fā)生中具有重要作用[8]。
巨噬細胞可以產生各種細胞因子,且其吞噬顆粒后能夠釋放多種炎癥介質,如前列腺素E2(PGE2)、TNF、IL-6、CRP、IL-1等,誘導破骨細胞形成或直接提高破骨細胞的骨吸收功能。OPN主要是由血管平滑肌細胞、破骨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以及上皮細胞等分泌的一種蛋白質,其相對分子量為44×103~75×103,主要在炎癥組織的細胞外液以及礦化組織的細胞外基質中表達。OPN在骨骼內含量豐富,能與一系列細胞表面受體結合,促進細胞聚集,并黏附介導重要的細胞-細胞與細胞-基質間反應[9,10]。OPN能與細胞整合素αvβ3整聯(lián)蛋白以及透明質酸受體CD44作用,參與廣泛的生理病理過程,包括骨代謝、傷口愈合、炎癥、腫瘤以及免疫反應等[11,12]。凝血酶作用于OPN分子內保守的凝血酶切割位點168RS169,使OPN分子N末端中的159RGD161位點暴露;裂解后的OPN暴露新位點162SVVYGLR168,成為了NTOPN,可呈劑量依賴性促進其與細胞結合。研究顯示,NTOPN能夠調節(jié)中性粒細胞的存活及凋亡[13]。本研究對照組聚乙烯顆粒刺激后單核細胞TNF-α、CRP、IL-6及OPN、NTOPN表達均升高,說明聚乙烯顆??梢鹑斯りP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的炎性反應,并增加單核細胞OPN、NTOPN表達。
骨保護素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種破骨細胞局部抑制因子,在破骨細胞分化過程中,破骨細胞骨保護素與分化因子的表達平衡被打破,骨代謝平衡向骨吸收方向傾斜[14]。在破骨細胞分化成熟過程中,骨保護素與破骨細胞祖細胞表面受體結合,通過NK-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與破骨細胞細祖細胞膜上的NK-κB受體活化因子結合,經過Akt途徑、NK-κB途徑、JNK途徑等介導破骨細胞的成熟[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處理后單核細胞TNF-α、CRP、IL-6表達升高,OPN、NTOPN表達降低,說明rhOPG可減輕聚乙烯顆粒引起的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的炎性反應,其機制可能為抑制單核細胞OPN、NTOPN表達。
[1] 吳元勇,郭金偉.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42例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11):1243-1244.
[2] 平如濤.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與內固定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8(29):122.
[3] 閆沛云,宋朝基,苗生龍,等.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相關性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3,14(3):159-162.
[4] 鄭鴻,何冰,曾榮,等.重組人骨保護素對聚乙烯顆粒刺激的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外周血IL-6和TNF-α表達的影響[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23):4467-4469.
[5] 張愛國.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21(11):88-89.
[6] 張學軍,王宸.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假體無菌性松動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學,2009,37(1):70-73.
[7] 李冬松,劉建國.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假體無菌性松動的臨床及影像學評估[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5,15(4):376-379.
[8] 張海龍,黃朝梁,陳世榮.重組人骨保護素對聚乙烯顆粒刺激破骨細胞功能的影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8,22(8):979-983.
[9] Chan BP, Vincent K, Lajoie GA, et al. On the catalysis of calcium oxalate dihydrate formation by osteopontin peptides[J]. 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2012,96(7):22-28.
[10] Cortez E, Stumbo AC, Saldanha-Gama R, et al. Immunolocalization of an osteopontin-like protein in dense granules of toxoplasma gondii tachyzoit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parasitophorous vacuole[J]. Micron, 2008,39(1):25-31.
[11] Doyle KP, Yang T, Lessov NS, et al. Nasal administration of osteopontin peptide mimetics confers neuroprotection in stroke[J]. J Cereb Blood Flow and Metab, 2008,28(6):1235-1248.
[12] Lorenzen JM, Nickel N, Kramer R, et al. Osteopontin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Chest, 2011,139(5):1010-1017.
[13] Christensen B, Klning E, Nielsen MS, et al. C-terminal modification of osteopontin inhib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α Vβ 3-integrin[J]. J Biol Chem, 2012,287(6):3788-3797.
[14] 劉俊麗,張建中,施生根.重組骨保護素(rhOPG)藥物的研究現(xiàn)狀及應用展望[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1):65-67.
[15] 孔令擘,朱慶生.骨保護素/核激活因子受體配體/核激活因子受體(OPG/RANKL/RANK)系統(tǒng)與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假體周圍骨溶解[J].醫(yī)學爭鳴,2008,29(2):186-189.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2.018
R687.3
B
1002-266X(2016)32-0054-03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