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代》2016.05.02
時代“年度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出爐
每年的《時代》年度百位最具影響力的評選,我們都會退后一步,觀察是什么力量推動人們向前邁進。從全球聞名的人士到無人知曉真實身份的作家,名單中有全球領袖,也有地區(qū)的社會活動家;有藝術家、運動員、科學家,還有顯要人物和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他們每個人都從某個側面象征了一個突破:他們打破了規(guī)則、打破了紀錄、打破了沉默、打破了能力所及的局限。他們都是探尋者,無所畏懼,收獲驚喜。
我們采用各種標準來衡量上榜人物的影響力:特朗普在Google新聞中被提及的次數達到了590萬次;阿黛爾的Facebook收到了6480萬個贊;博爾特打破紀錄靠的是腳力,劉易斯·漢密爾頓靠的是車輪,凱蒂·萊德基是在泳池里,而史蒂芬·庫里是在籃球場上。
羅列這個名單的樂趣在于分享藝術、科學、社會、技術前沿先鋒的愿景。帕默爾·拉奇的愿景是讓我們體驗他的VR頭盔。萊昂納多的愿景是保護地球生態(tài)穩(wěn)定。艾倫·斯特恩的愿景是探索冥王星,去年他負責的“新地平線”號宇宙飛船已發(fā)回照片。
名單上的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我們傳“道”。我們可以與之辯論,不必全盤接受或表示同意。但今年的全球百位人物的影響力在于他們掌握讓我們思考的力量,而且他們用之有道。
2.《經濟學人》2016.04.23
希拉里能重塑美國嗎?
希拉里在紐約的民主黨初選中輕松戰(zhàn)勝了桑德斯,她現在幾乎已成為11月總統(tǒng)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督洕鷮W人》認為希拉里的水平比其他候選人都高,她發(fā)布的計劃更加詳細,也在更努力地使各項計劃共同推進。但她需要有非我莫屬的姿態(tài),因為如果選民認為要徹底變革就只能選特朗普、桑德斯或克魯茲,那簡直是政壇災難。華盛頓方面市場受困于僵局中,因此我們也希望希拉里更有野心一些。目前,共和黨候選人間的內耗也許會給希拉里重塑美國的機會,如果她的眼光不夠長遠,失去這個機會,那就太可惜了。
3.《彭博商業(yè)周刊》2016.04.25
專訪沙特副王儲
2015年1月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逝世,其兄弟薩勒曼繼位,他任命穆罕默德王子為副王儲,并前所未有地將國家壟斷的石油命脈、全國投資基金、經濟政策和國防部交由他管控。事實上,年僅31歲的穆罕默德王子如今是全球最強大皇權背后真正的操盤手,身處沙特首都利雅得的那些西方外交官都叫他“萬能先生”。4月25日,穆罕默德公布了自己的“沙特王國愿景”,這是一份囊括經濟和社會變革的歷史性規(guī)劃。其中也包含了2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型主權基金,他計劃在未來20年內讓沙特的經濟不再依賴石油。
4.《明鏡》2016.04.16
被掩蓋的大眾汽車品牌的衰落
“尾氣門”和高管獎金風波掩蓋了大眾品牌衰落的真相。當下,大眾面臨三大挑戰(zhàn):一是如未能在美國聯邦法院設定的最后期限前提交針對超標柴油車的有效修復方案,將面臨大約1097萬至3656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金。二是公司急需用力整頓解決成本過高、產能過低以及在中國、南美、巴西等重要市場缺乏正確車型等問題,但試圖帶來改變的大眾品牌總監(jiān)赫伯特·迪斯卻被剝奪了權力。三是在應努力重獲顧客、投資者和當局信任的關鍵時期,大眾高管卻只關心自己的獎金。大眾的高層應當快速反應,采取降低成本、更新車型、推動發(fā)動機多樣化、縮小競爭差距等有力舉措。
5.《大西洋月刊》2016.05
美國中產不敢告人的羞辱
美聯儲從2013年起開展了一項針對“美國消費者金融和經濟狀況監(jiān)測”的調查。現在,大部分問題的結果已經出爐。其中一個問題是問受訪者“如何籌措400美元救急”,其答案令人驚詫:47%的受訪者稱他們需要借款并變賣一些物品才承擔得起這項費用,或是根本就付不起400美元。這看似只是個人的煩惱并深藏于公共視野之外,但它很可能會打擊美國的國民精神,而且經濟上的虛弱將引發(fā)政治上的憤怒。2014年,《紐約時報》的一份調查顯示,只有64%的美國人相信美國夢,這個比例是近20年來最低的。
—編譯 金丹、周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