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智++馬云春
我?,F(xiàn)有學生527人,一線教師55人,18個教學班。2012年9月,我校被批準為全州17所小班化試點校之一,至今開展小班化教學實踐已經(jīng)3年。今年6月份,承辦了“全州漢鄉(xiāng)鎮(zhèn)漢族小學小班化教育試點工作推進會”,取得較好效果。在小班化教育實踐中,我校重點做實了兩件事:
一、規(guī)范管理提效率
(一)抓實集體備課
1.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
為了抓實備課,學校規(guī)定由教研組長組織集體備課,確定每周一、三上午8:00-9:00由專科教師集體備課,下午3:00-4:00??平處熃M織特色班活動,班主任以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主管業(yè)務副校長、教導主任負責檢查集體備課,做好詳實記錄。針對教師使用傳承教案不用心備課情況,設置了二次備課記錄,教師在二次備課時可依據(jù)傳承教案、課標要求將抓住的重點、難點,教學中的預設問題及解決方式進行了記錄,并且要求寫好課后反思。
本年度,我校又在此基礎上,聽課后重點查看備課上課的一致性,(是否整體上按照備課進行上課,即二次備課記錄有效性)。教育局、進修學校讓老師使用傳承教案的目的一是沿用別人成果,二是減輕教師負擔。如果教師二次備課與上課不一致,那豈不是成了二次負擔了嗎?規(guī)范了教師的備課,收到了實效。
2.多次備課促教師成長
現(xiàn)代網(wǎng)絡給人們提供了方便,可以說,有了電腦也荒廢了人腦,不利于部分教師成長。鼓勵教師進行教師三次備課。
第一次備課——不看任何參考書、資料,包括教參,全憑自己的理解對教材進行一次整體把握。
第二次備課——廣泛涉獵,仔細對照,看哪些東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東西我沒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學習理解后補進自己的教案。哪些東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沒想到,我要到課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這些可能會成為我以后的特色。
第三次備課——一邊教一邊改,在設想與上課的不同細節(jié)中,區(qū)別順利與困難之處,課后再次備課,修改教案。
(二)抓好校本研修
以同課異構活動為抓手,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小班化的實施不能單立門戶,另起爐灶,要與學校常規(guī)教學活動有機結(jié)合。我校每個年級有三個平行班。通過以往聽課發(fā)現(xiàn),在年組活動中教師參與會課建議不中肯,因為不是自己講課,用心程度不夠,其他聽課老師課后評課贊揚的多,建議的少,做課教師不疼不癢,導致教師業(yè)務能力提高緩慢。為調(diào)動教師參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走校本研修之路,學校提出了開展同課異構活動。
等到第二輪時,從個人備課、會課、上課、論課,教師備課基本步入正軌,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今天講課的劉溪老師就是在同課異構中成長起來的。此項活動我校已經(jīng)堅持二年。從上學開始,我校又把??平處煱凑战M別進行學科匯報,(每個學科都有最少3名以上教師)因為同教一門學科,有的已經(jīng)從事了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他們最有發(fā)言權,我校品德學科臧國印、科學學科劉洪媛(剛從事科學教學兩三年),被評為吉林省教學新秀。臧國印被評為首批縣級名師。他們都是學科匯報中的受益者。??平處熞矊嵭型n異構,讓教師們能在學校搭建的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
二、發(fā)揮優(yōu)勢見成果
(一)發(fā)揮科研優(yōu)勢,落實語文教學
新課改之初,我們老師感覺不會講課了,不知道怎么講才對?;脽羝^小組合作,讓我們感覺遙不可及。一節(jié)課沒有幻燈片(現(xiàn)在叫課件),沒合作,課的等次下降一等,出課老師也感覺技不如人。大有把以前的教育都扣上了“應試教育”的大帽子,“再踏上一萬只腳”之勢。走了彎路之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傳統(tǒng)的東西不能丟。于是,我校領導決定以語文學科為切入點,通過科研,摸索出適合我校的語文教學之路,我校州級語文課題“小學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主要把語文課堂教學分了兩步,第一步第一課時重點解決寫了什么,第二步第二課時重點解決怎樣寫,為什么寫?,F(xiàn)在這一課題已經(jīng)順利結(jié)題,從今天我校劉溪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大家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這一模式的運用。
(二)發(fā)揮合作優(yōu)勢,提高學習質(zhì)量
自新課改以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的被廣泛使用,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1)流于形式,表面熱熱鬧鬧,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錯誤地認為小組學習就是合作學習。(2)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秩序,各說各的,沒有良好的常規(guī)。(3)不管什么內(nèi)容,不管有沒有必要,每節(jié)課每個問題都討論都合作,合作的時效性差。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及時尋找對策。
小班教育提倡“陽光普照”“均等教育”“奉行無一人掉隊”“少一倍學生,多幾倍關愛”的教育理念,教育應正視學生存在的個別差異的事實?!耙粋€國家不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yǎng)成愛因斯坦,更不能都用培養(yǎng)愛因斯坦的方法來培養(yǎng)所有學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一個學生將來能夠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后,我校將在小班化教育上、教師業(yè)務能力提升上、校際間備課上多動腦筋,爭取更大成績。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