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摘 要:新課改要求幼兒擁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基于幼兒教育,談談加強幼兒合作,提高幼兒探究能力的途徑和策略。
關(guān)鍵詞:小組合作;科學活動;合作能力
一、選擇合適內(nèi)容,調(diào)動幼兒合作探究的興趣
1.營造合作探究的氛圍
在進行科學活動教學當中,幼兒教師可以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意識的設(shè)計,引導孩子們加入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當中。當然,教師需要在課前對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充分掌握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進而對節(jié)奏進行控制和掌握。例如,在科學活動“讓蛋寶寶‘站起來”當中,教師可以先讓孩子們進行單獨的動手嘗試,并尋找到讓蛋站起來的方法。之后,讓孩子們進行自由的交流與合作,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經(jīng)驗體會,討論方法的安全性和實用性問題,這樣孩子們就會自發(fā)地形成群組,自發(fā)地進行探討和總結(jié),興奮地進行探究活動。同時,教師也要對合作探究提出適當?shù)囊螅M行適時的引導,如每個小朋友都要在合作探究中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經(jīng)驗,并且要演示給其他小朋友看,當最后所有小朋友都演示完成之后,要共同選出最好最快的方法進行班級內(nèi)的演示和講解。這樣小朋友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務,就會自發(fā)有序地進行分工協(xié)作、互相配合,提高合作溝通的程度。最后,在全班演示當中,教師要對其進行恰當?shù)脑u價和檢驗,通過對比,小朋友會更加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加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和默契程度,同時也加強了小朋友對于科學探究的興趣,在加強合作的過程中提高了探究能力。
2.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時,要注重對孩子們合作探究機會的創(chuàng)造,進而激勵孩子們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探究當中來。例如,在“聲音探秘”的游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材質(zhì)的差異,讓孩子們進行分組,并分別對材質(zhì)與聲音進行探究,如鼓勵孩子們進行合作,去制作一些樂器等;在進行“雞蛋探秘”當中,教師可以讓孩子們進行分組合作,進行打雞蛋,然后分別發(fā)表對于蛋白和蛋黃的看法,并加以記錄,之后加以合作,利用蛋殼進行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在進行“種植園的養(yǎng)殖”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四人一組,分別觀察和記錄種子的發(fā)芽變化,小蝌蚪的形態(tài)變化等等。通過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幼兒會自發(fā)地進行任務的安排與分配,如換水、填食等工作。同時,通過孩子間的溝通和意見發(fā)表,提高了孩子們對于科學的探究能力和興趣。
二、優(yōu)化組合方式,提高幼兒合作探究的效率
1.依據(jù)興趣點,自由結(jié)伴
孩子們的興趣不同,對于探究與合作的結(jié)果也就不同。而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孩子可以在合作探究活動中感受到更大的樂趣,并且能夠進行更好的合作。首先,在活動進行之前,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充分的了解,包括他們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喜歡程度等方面。例如,在“有趣的蚯蚓”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自由的小組組合,每個小組4~6人,并讓每個小組成員推舉出一個小隊長。同時,教師也要宣布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讓孩子們進行自由的探索、討論和分析,最后自發(fā)分組,孩子們很快地動了起來,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商量過后,一些膽大的孩子就自發(fā)地形成一個小組,并會迫不及待地去尋“寶”。而一些膽小的孩子,教師則需要加強對他們的鼓勵,協(xié)助他們形成一個小組,并進行手拉手的探究活動。而活動之后,孩子們就會體會到探究和合作的樂趣,感受分享知識的喜悅。
2.依據(jù)個性特征,合理分組
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年齡不同、性格不同、成長背景不同,因此,他們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而在進行幼兒的合作探究過程當中,合理的小組分配有助于孩子們進行良好的合作協(xié)調(diào)和溝通,有助于孩子們進行良好有效的探究活動,所以教師需要針對孩子們的不同特點進行合理的小組分配,確保合作探究的完美進行。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孩子們的性格進行小組分配,同時也要考慮到強弱問題,盡量做到取長補短。當然,教師也要加強對小組合作的關(guān)注,以免發(fā)生強勢學生主宰全局,弱勢學生完全無發(fā)揮的局面。因此,教師需要采用“組內(nèi)同質(zhì)、組間異質(zhì)”的方式對小組進行劃分。例如,在進行“磁鐵的秘密”活動中,教師可以將能力水平接近的孩子進行小組分配,同時教師也要將科學探索的任務進行分層次劃分,讓每個小組在完成固定任務“測試磁鐵特性”之外,分別完成不同層次任務,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平等地享受到合作的樂趣,感受到探究的興奮。
三、完善評價方式,強化幼兒合作探究的愉悅體驗
1.作品展示
在班級內(nèi)外,將孩子們的合作成果進行充分的展示,可以有效提高他們合作探究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例如,在進行“落葉的世界”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將孩子們進行分組,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落葉的收集和觀察,最后進行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孩子們會自動圍成一圈,興奮地談論自己尋找的不同形狀的落葉,感受不同落葉的不同硬度。之后再進行合作,將撿到的落葉進行修剪和拼接,合作制作出一幅畫作,有小鴨子、小兔子、小房子等等。同時,教師引導孩子們在每個畫作的旁邊標注樹葉的分類。之后教師可以將這些小組作品進行展示,粘貼到教室內(nèi)或者教室外,讓其他班級的孩子們也可以欣賞和評價,這樣就能有效提高孩子們的自豪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樂趣。
2.鼓勵表揚
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對于孩子們的自信心提高和合作探究的興趣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因此,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加強對孩子們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在進行“斜坡”的科學活動教育中,很多孩子都只顧著搶材料,而忽略了活動的本身目的,而只有A小朋友和B小朋友沒有搶,拿夠了之后就進行合作探究,這時教師就可以說:“看,A小朋友和B小朋友做得多好”,這樣的鼓勵不僅可以提高A小朋友和B小朋友的自信心,對他們加強了肯定,同時,也為其他孩子提供了一個示范的對象,其他孩子就會向A小朋友和B小朋友學習,進而進行正確、有序的合作探究活動。
與人合作是社會中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良好的合作意識。因此,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教師要加強對其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合作,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同時,幼兒教師還要加強對合作探究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尊重幼兒的差異,提高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鄭衛(wèi)東.幼兒合作行為發(fā)展特點及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述評[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王小英,王永杰,孫賀群.幼兒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chǔ)與指導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