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瓊瑤狀告編劇于正作品《宮鎖連城》抄襲她的《梅花烙》,案件一出便已牽動各界神經。12月16日,二審一錘定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臺灣作家瓊瑤起訴大陸編劇于正等著作權侵權案作出二審終審判決,維持原判,認定《宮鎖連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編權和攝制權,判令被告方停止侵權,于正向瓊瑤道歉,被告方賠償原告500萬元。
對此,瓊瑤在其官方微博上高呼“正義勝利了”,并稱:“這是一次歷史性、標桿性的宣判,對保護原創(chuàng),意義深遠而偉大?!蔽⒉┥?,不少編劇和明星也一片叫好。
瓊瑤訴《宮鎖連城》抄襲 一審判陪500萬
2014年4月8日,一部由于正(本名余征)編劇的古裝電視劇《宮鎖連城》(簡稱《宮3》)登陸湖南衛(wèi)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火爆,獲得高收視。4月15日,臺灣編劇瓊瑤(本名陳喆)在微博上發(fā)布公開信,稱“目前正在中國大陸播出的電視連續(xù)劇《宮鎖連城》,署名編劇于正,《梅花烙》的主要情節(jié)與故事脈絡,幾乎全部被套用于《宮鎖連城》的劇情之中,抄襲侵權情形之惡劣前所未見。”
對于瓊瑤的此番質疑,4月15日下午于正在微博中作出回應,解釋“抄襲說”純屬巧合和誤傷。于正在聲明中還說到,“我們沒有任何惡意借您的作品進行炒作,更不用說冒犯。藝術本來是需要繼承與發(fā)展的,您一直是中國言情劇的鼻祖,您對中國編劇技巧和故事架構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無人能及”。
4月28日,瓊瑤舉報于正抄襲事件再度升級,瓊瑤通過《花非花霧非霧》官微發(fā)表“電視劇《宮鎖連城》涉嫌版權侵權媒體聲明函”,聲明稱將正式起訴于正侵權,“我決定委托專業(yè)律師控告《宮鎖連城》侵權方,訴諸法律維護《梅花烙》的版權權益”。
5月28日,瓊瑤委托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軍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書中稱,被告于正未經原告瓊瑤許可,擅自采用《梅花烙》的核心獨創(chuàng)情節(jié),改編創(chuàng)作電視劇本,并聯(lián)合四家公司共同攝制了電視劇《宮鎖連城》?!睹坊ɡ印啡亢诵那楣?jié)與故事脈絡幾乎被完整套用于該劇,嚴重侵犯了原告著作權。起訴書中,瓊瑤希望法院判令于正在網站上公開道歉,同時判令五被告連帶賠償原告人民幣2000萬元。
2014年12月5日上午,本案開庭審理,瓊瑤和于正沒有出庭,均由律師代表出庭。瓊瑤的律師列舉了四大組證據,包括《梅花烙》原著、劇本摘錄、權利聲明書,以及《宮鎖連城》的劇本、完整樣片等。瓊瑤的另一名律師王利巖展示了《梅花烙》的人物關系圖譜,將《宮鎖連城》的人物關系圖譜、故事情節(jié)與《梅花烙》相比較。她指出,梅花烙劇本在1992年就已經誕生,從《宮鎖連城》的21個橋段中不難看出,《宮鎖連城》就是抄襲了《梅花烙》。
于正的律師回應稱,對《梅花烙》劇本存在與否、兩部電視劇是否相似、瓊瑤是否為著作權人這三個問題均存在很大疑問。對于《梅花烙》劇本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lián)性不認可,權利聲明書的關聯(lián)性不認可。律師指出,于正從小到大可能受到瓊瑤的影響,但其借鑒的卻是公有領域的一個材料,也就是說,于正借鑒的情節(jié)是很多作品中都存在的,絕非僅僅是《梅花烙》所有。瓊瑤所主張的21個橋段,在包括《雍正王朝》、《紅樓夢》、《京華煙云》等作品里都出現(xiàn)過。
2014年12月25日,北京市三中院對瓊瑤起訴于正等侵權案進行宣判。陳喆(瓊瑤)被認定是《梅花烙》劇本的作者及著作權人。判決要求,自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電視劇《宮鎖連城》的復制、發(fā)行和傳播行為。被告余征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刊登致歉聲明,向陳喆(瓊瑤)道歉,消除影響。余征(于正)及湖南經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于判決生效10日內連帶賠償陳喆(瓊瑤)經濟損失及訴訟合理開支共計500萬元。陳喆(瓊瑤)的其他訴訟請求被駁回。
一審判決后,五名被告均不服判決,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訴。
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認定侵權行為成立
本案自始至終都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2015年4月8日,北京市高院二審審理此案,雙方均提交新證據。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盡管一審法院認定陳喆(瓊瑤)是《梅花烙》劇本的作者及著作權人,但關于瓊瑤是否擁有《梅花烙》劇本的著作權,一直都是庭審現(xiàn)場爭議的焦點。在一審庭審中,于正代理律師質疑瓊瑤作為《梅花烙》劇本著作權人的訴訟主體資格,指出電視劇《梅花烙》的片頭字幕顯示,署名編劇為林久愉而非瓊瑤。瓊瑤代理律師當庭表示,由于小說《梅花烙》先于電視劇《梅花烙》出版發(fā)行,而“劇本和小說不可分離”,因此可認定瓊瑤同樣擁有電視劇《梅花烙》劇本的著作權。
新華網報道稱,二審中,于正一方當庭提交了剛剛從臺灣獲得《梅花烙》的登記資料作為新證據,稱可以證明瓊瑤早已將《梅花烙》著作財產權轉讓給了怡人傳播有限公司,因此瓊瑤不是本案的適格主體。
瓊瑤方則表示在二審舉證期限內提交了兩份公證書作為新證據:于正分別于2006年11月7日及2007年3月29日發(fā)表的博客文章。被上訴方瓊瑤的代理人認為,這兩篇文章表明于正十分喜愛瓊瑤的作品《梅花烙》,主人公及作品情節(jié)早已深入其心,因此于正將《梅花烙》里的相關內容用于日后編寫劇本,不可能出于巧合。
本案的另一個爭議焦點在于認定侵權的依據。一審判決書顯示,法院在認定侵權上采用了情節(jié)“高度相似性”標準。法院認為,用于比對的文學作品中,人物關系結合基于特定人物發(fā)生的故事情節(jié)高度相似,則可以認定侵害著作權成立。
《中國經濟周刊》報道稱,在兩部作品的整體對比上,一審引入了“受眾感受度”作為考量因素。法院認為,在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受眾對于前后兩部作品之間的相似性感知及欣賞體驗,也是侵權認定的重要考量因素。而以瓊瑤方提供的在新浪網等進行的受眾觀賞體驗相似度調查為參考,占據絕對優(yōu)勢比例的參與調查者均認為電視劇《宮鎖連城》情節(jié)抄襲自原告作品《梅花烙》,法院據此推定,受眾在觀賞感受上,已經產生了較高的及具有相對共識的相似體驗。
對此,于正代理律師馬曉剛表示,“網絡調查”沒有法律基礎,不可以拿來作為證據。在馬曉剛看來,著作權很重要的一點特質叫做獨創(chuàng)性,只要于正是獨立創(chuàng)作的,那么即使《宮鎖連城》中有些內容與瓊瑤的《梅花烙》存在類似的情況,也不能因此判定于正抄襲。
12月16日,北京市高院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于正上訴,維持原判。對于于正方在二審中提交的新證據,法院在判決書中認定,根據怡人公司和林久愉分別作出的聲明顯示,瓊瑤對《梅花烙》劇本享有著作權。
專訪瓊瑤:原創(chuàng)作者的積極性要保護
對于該判決,瓊瑤通過代理律師王軍表示,她始終相信法律會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判決。于正方在新浪微博認證為東陽歡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的官方微博“歡娛影視”發(fā)表聲明稱,對于二審判決結果“表示遺憾”,但會執(zhí)行二審判決,從此事中汲取教訓,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為旗下的創(chuàng)作者提供安全的法律環(huán)節(jié),使他們得以安心創(chuàng)作,以給社會提供更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
二審判決后,新華網記者對瓊瑤進行了專訪?!拔沂冀K堅信法律會有一個公平公正的判決。在經過將近2年的焦灼等待后,這一天終于到來。”瓊瑤坦言,在獲知二審判決結果的那一刻,她心情激動?!斑@不僅僅是對我個人權益的維護,也是對所有原創(chuàng)作者的尊重。”
“近年來,大陸影視市場發(fā)展迅速,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也呈現(xiàn)出井噴式的態(tài)勢,從編劇的角度而言,市場的欣欣向榮帶給我們更多的機遇,但也對編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杯偓幷J為,好的劇本應該兼顧內容、質量、正能量、價值觀和教育意義,一部優(yōu)秀的劇本離不開編劇多年不間斷的辛苦學習和艱辛創(chuàng)作,要真正靜下心來,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為觀眾奉獻出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
“靠抄襲、炒作的手法來吸引觀眾,短期內或許能夠博到眼球,但長遠來看,還是要靠作品立身?!杯偓幷f。
瓊瑤認為,文藝作品本身是一種全新的創(chuàng)造,是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一部好作品凝聚的可能是一位編劇的青春、經歷、激情、熱忱和才華,背后是多少年的積累和不間斷的學習。好的文藝作品一旦出現(xiàn),可能會影響幾代人,甚至改變許多人的命運。因此,對于原創(chuàng)作者的辛勤勞動,應當予以尊重。
“現(xiàn)在大陸越來越重視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讓人欣喜。但也要看到,我們的維權之路仍然相對比較艱難。”瓊瑤坦言,在發(fā)現(xiàn)被侵權后,她并沒有立刻想要訴諸法律,而是嘗試著與多方進行溝通,但效果均不太理想。在維權的路上,她曾多次為此傷心、流淚,最終,不得不選擇通過訴訟維權。
“如果可以,我希望今后能夠有更多的途徑去解決或者幫助協(xié)調解決侵權事宜,而不僅僅只靠編劇一人之力。”瓊瑤說。對于侵權賠償?shù)腻X款如何使用,瓊瑤表示,扣除訴訟成本之后,她將如數(shù)捐贈給大陸的慈善機構。
專家建議:多措并舉保護原創(chuàng)
對于二審結果,網上叫好聲一片。最受鼓舞的當屬編劇群體,編劇汪海林表示:“勝利來之不易,值得珍惜!”編劇宋方金直言:“前事不懲,必成后事之師。”
然而,法律界專家對此案件莫衷一是,有專家認為,根據思想、表達二分法,著作權法只保護表達形式,不保護思想,所以瓊瑤作品不受保護;而另一種觀點是:按照我國法律規(guī)定,《梅花烙》享有著作權。如果存在抄襲,可以維權。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侯仰坤認為,在著作權法中,關于“表達”和“思想”的界定,一直存在爭議?!暗艺J為,表達形式和反映作者思想的內容是分不開的。我們不能把形式簡單地理解為‘文字’、‘紙張’、‘聲音’等載體,形式和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就作品而言,‘故事情節(jié)’、‘梗概’、‘背景’就是內容本身,應同樣屬于法律保護的內容。”
還有不少專家指出,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迅速,但隨之而來的是,影視劇涉嫌抄襲的消息屢見不鮮。“借鑒”來的作品往往出品快、省力氣、來錢多,成為一些作品吸引眼球的“法寶”,折射出文藝創(chuàng)作的浮躁之風。專家建議,應多措并舉保護原創(chuàng)。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董媛媛認為,瓊瑤訴于正案的判賠金額較大,保護力度值得肯定。“應該加大侵權成本,讓侵權者不敢心存僥幸,減少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現(xiàn)象,加強影視產業(yè)的相關單位和從業(yè)者的版權意識、信用意識?!?/p>
董媛媛認為,影視創(chuàng)作的核心是創(chuàng)意,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只有形成版權作品才有資格成為被保護的對象。從文藝創(chuàng)作的特點看,或多或少會有合理借鑒,可能有意無意用別人的橋段、風格、樣式結構,具體到什么程度會構成侵權應進一步明確法律紅線,讓從業(yè)者更加“心中有數(shù)”。
編劇汪海林認為,除了嚴守法律底線,在行業(yè)層面應充分發(fā)揮行業(yè)協(xié)會的作用,加強對成員的管理甚至做出處罰,“比如多次被投訴就在行業(yè)內進行限制、懲罰,建立逐出機制,讓違規(guī)的從業(yè)者沒有立足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