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體育教學; 蹲踞式起跑;原理;
重要性;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3—0123—01
一、讓學生了解蹲踞式起跑的原理及重要性
提高前進的速度,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基本要求。田徑比賽中對速度的要求與此相同。在體育訓練中,要讓學生明白跑的動力來源以及快速跑的原動力,懂得了這些基本道理,才能為高效訓練打好基礎。如,我把物理常識和體育常識聯(lián)系在一起,告訴學生影響或制約人體速度的力有兩種,即內力和外力。內力主要是人體各部分之間作用時有關肌肉的收縮力;外力主要包括重力、摩擦力、空氣阻力和支撐反作用力。
我們知道,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在直道跑步過程中,重心投影點在支撐點之前時,重力對人體前進運動起助力作用;順風而跑,空氣是助力,增強身體與空氣接觸面,就可以增大動力,從而提高速度;逆風而跑,空氣是阻力,前傾身體,就可以減小阻力,提高速度,這與船行江面升帆與降帆的原理是一致的。通常情況下,摩擦力是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但運動員在跑步時,人體肌肉收縮力通過支撐腿作用于地面,摩擦力大,那么支撐反作用就大,因而跨步就大,隨之就跑得快了。因此,跑步過程中不能低估摩擦力的作用。
田徑運動徑賽項目比賽的目的是以最短的時間跑完相應的距離,它主要由起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與剏現(xiàn)撞線三部分組成。起跑有站立式起跑和蹲踞式起跑兩種方法。起跑的目的是使身體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擺脫靜止狀態(tài),獲得最快速度和向前的最大沖力,它是為起跑后發(fā)揮最高速度創(chuàng)造條件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而蹲踞式起跑是運動員短跑比賽活動時普遍采用的起跑方法,參加接力賽持第一棒的人必須采用此種方式起跑,其他快速跑比賽也采用此種方法。這種起跑方法是快速跑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起跑技術。因此,在日常的訓練和比賽中,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起跑的重要性。
二、在蹲踞式起跑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安裝好起跑器。這是為充分發(fā)揮兩腳后蹬的力量和初速度而準備的。起跑器有“普通式”和“拉長式”兩種安裝放法,“普通式”的前起跑器安裝在起跑線后一腳半(約40至 45厘米)處,后起跑器距離前起跑器一腳半;兩個起跑器間隔約15厘米。前后起跑器的支撐面與地面分別成 45度角和70至90度角為宜?!袄L式 ”是前腳距離起跑線兩腳長,后腳距離前腳一腳長。安裝角度與“普通式”相同。在準備階段,感到起跑器不合適時可略加調整,總的原則是有利于起動和發(fā)揮速度。但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或馬虎大意。
2.克服緊張情緒,專心致志聽口令。起跑包括“各就位”、“預備”和鳴槍三個動作。聽到“各就位”口令后,做深呼吸兩三次,自然、從容地走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體,兩手撐地,有力的腳放在前面,另一只腳在后面,然后后膝跪在地上,兩手拇指相對,其余四指并攏,虎口向前撐于起跑線后。兩手約與肩同寬,兩臂伸直,肩微前移超過起跑線,頸部自然放松,兩眼視前下方半米處。集中注意力聽“預備”口令,聽到“預備”口令后,平穩(wěn)抬起臀部,稍高于肩,身體重心前移,兩腳壓緊起跑器,注意力高度集中。當聽到“槍聲”時,兩手迅速推離地面,兩臂積極用力前后擺動,兩腳用力蹬離起跑器。后腿迅速向前擺,同時前腿充分蹬直,身體保持較大的前傾角度,奮力向前沖出。
3.認真把握起跑后的疾跑。起跑后要立即轉入疾跑。疾跑的任務是在最短的距離內發(fā)揮最大的速度。起跑沖出后,第一步落地不要有任何停頓和跳動現(xiàn)象。前進時,后蹬快速、充分、有力,擺動腿積極前擺、下壓,要用前腳掌著地,兩臂配合兩腿快速有力地前后擺動。疾跑的基本特點是身體前傾較大,頻率快,步長逐漸增加,腳的落地點在身體重心投影點附近。隨著步伐和速度不斷加大,上體逐漸抬起轉入途中跑。
為了提高蹲踞式技術課堂訓練效率,在正式訓練之前,教師還要向學生講明白該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同時,要在訓練前開展準備活動,比如進行慢跑幾圈、做徒手操、練習俯臥撐或者做低支撐高抬腿等熱身運動,目的是為綜合練習蹲踞式技術做好輔助工作。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姿勢,注意保持頭與肩的穩(wěn)定、手與臂的正確擺動以及大腿與膝的正確擺動等。為保證完整訓練動作的開展,必須進行輔助動作和分解動作的扎實有效訓練,薄弱環(huán)節(jié)多訓練,從而增強一節(jié)課的訓練效果。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