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跨越式;語文教學;應用;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3—0088—01
跨越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水平,需要與可能,超越知識積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過某些知識序列,打破某些知識的順序,大跨步式地引導學生學習那些對于學生來說較重要和較新的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先用二分之一的時間完成基礎知識教學,再用四分之一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最后用四分之一時間進行寫話訓練,就是通常說的“211”教學模式。前20分鐘左右通過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達到課文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后2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鞏固、深化拓展對課文教學目標的要求,對于認知目標,可深化對當前所學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對于情感目標,可促進學生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內(nèi)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后半段探究以深化教學目標要求。
在初次的理論學習中,筆者發(fā)現(xiàn)跨越式教學不同于以往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它將普通的教學大綱壓縮在一起,增加了更多實踐性的內(nèi)容。通過前二十分鐘由教師講課為主,后二十分鐘由學生暢所欲言、讀寫并重的方式,大大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與活躍性,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使學生真真正正參與到短短四十分鐘課堂中來,并逐漸緩解了僵硬的課堂氛圍以及枯燥的傳統(tǒng)聽課模式。
一、跨越式教學的要求與課標相比,在教學結構,教學形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跨越式教學要求第一課時集中將我會認、我會寫的生字進行教學。起初,開始嘗試用211模式上課時,效果卻不理想。于是,在識字教學中,筆者將每課的知識目標小化,我會認和我會寫的生字分開來教學,將跨躍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融合。這樣,學生學起來輕松了,也愛學了,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效率,節(jié)省時間
跨越式教學要求高效課堂,上每節(jié)課必須要有多媒體課件,在傳統(tǒng)識字教學中,筆畫是一、二年級同學很難記住的,在每堂課教學生字筆畫時,都將生字筆畫用多媒體動畫過程進行演示,形象具體,學生跟著動畫演示的過程,學起來比教師口頭陳述的快多了。例如,《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中,太空生活本是離學生很遠的、陌生的,但在課文朗讀中同時出現(xiàn)楊利偉在太空中生活的畫面,將宇航員在太空中睡覺、喝水、行走、洗澡的趣事真實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激發(fā)他們對太空生活的向往,追求科學的理想,筆者在感嘆教育技術的進步時,也開始對跨越式教學有了全新認識。
三、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養(yǎng)成學生愛讀書的習慣
在拓展閱讀環(huán)節(jié)中,跨越式教學配有專門的閱讀資料書,每一篇教學文章,都有相對應的識字通(用以閱讀鞏固生字),還有對教學文章相關的拓展資料城,例如,《我是什么》一課,就有《霧》《露珠》《霜》《冰》《水的知識》《驚天動地的水循環(huán)》《水的自述》《污水的出路》《水利工程的作用》《暴雨》《瑞雪與雪崩》11篇閱讀資料。學生在閱讀環(huán)節(jié)既鞏固了生字,又可以擴展知識面。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為語文。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達到不須要教,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能力,自己能閱讀。”“讀下去”這是一種淺閱讀,慢慢的,筆者在學生閱讀之前都會提一些小問題,學生讀后回答,用這種漸進方式,將學生帶入深閱讀。
四、將識字、閱讀、寫話有機結合,語文學習生活化。
跨越式教學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寫話,寫話總是圍繞教學的重點,是對教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生成,教師設計寫話的內(nèi)容,都是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剛開始寫一句話,慢慢的寫一段話,不限制學生的思維,只要把自己想說的表達清晰即可。比如,學習了《秋天的童話》一課,要求以秋天為內(nèi)容寫話,有的同學還能將識字中的“秋高氣爽、層林盡染”等詞運用到寫話中,教師適時的表揚,告訴他們學以致用,同學們從一開始不再覺得寫話很難。
總而言之,跨越式創(chuàng)新教學把“以語言運用為中心”這一教學思想落實在讀、寫上,恰好解決了我們課改課堂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跨越式后,讓學生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進行拓展,仿課文造句造詞寫詩會話,一方面有助于他們深化課文重點,另一方面可以檢驗出他們是否真的已經(jīng)掌握了這些知識點。他們在這種語文實踐活動中,把識字、閱讀、說話有機結合,同時進行了深層的思維加工,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全面提高,這才是真正的自主,真正的提高。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