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老師的教學方式都是采取被動式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壓制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不到學習樂趣,因此學生有較大的心理負擔和壓抑,缺乏自主性、參與性和愉快感,這也讓課堂學習效率降低。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讓學生合作學習作有效地改善了課堂的學習氛圍,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自主、合作、參與”的核心理念。但作為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如果把握不好,它會使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只求表面的熱鬧,不講求實效,導致事倍功半,學生看上去忙的不亦樂乎,實際上卻并沒有學到多少知識。根據(jù)我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創(chuàng)建有效的合作學習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構建學習小組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合理的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既是學生合作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學生群體合作的基本手段。一個學習小組應該是一個班集體的縮影。我們可根據(jù)學生的智力、能力、愛好、性格、心理素質、家庭背景、性別等情況給學生進行分組,注意合理搭配,將內向的同學與善談外向的同學組合,將成績偏差的與成績較好的學生組合,并兼顧男女比例,以保證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的互補,互相幫助,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使小組合作在短期內便能獲得成效。由于我們現(xiàn)在所授班級一般都是大班額,學生數(shù)目較多,因此我們可采取大組套小組的分組方法進行分組。如將全班分成四大組,再將每大組分成三小組,每小組四到六人。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課型,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利用不同的小組模式進行教學。
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多角度的互賴關系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要著重師生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用“榮辱與共”來概括組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幫助的關系。也只有當學生認識到他們的這種“生死與共” 的關系,即只有所有的成員成功,他才能成功時,才會自主地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各個任務。因此建立多角度的相互依賴的關系、建立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學習環(huán)境相當重要??梢哉f沒有積極互賴,合作學習只不過是一個形式。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中,我們可以多角度地建立互賴的環(huán)境。通常在合作學習之前,我會確立一個明確的小組目標,小組目標往往是一堂課的組成部分,如“學會自我介紹的用法,并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學會自我介紹?!边@樣,學生便能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榮辱與共”“同生死共患難”,認識到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也要為其所在小組的其他同伙的學習負責,從而促使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共同完成任務。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在互賴的環(huán)境中迅速掌握了學習材料,也提高了學生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技能,而幫助者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知識,提高了能力。在具體的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給小組成員進行角色的互換。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學習的新鮮感,又可以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更主要的是讓他們積極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享受他人為你服務與幫助的同時能為自己的小組貢獻一份力量,在小組學習活動中起到積極作用。當小組成員通過共同的努力,取得了進步或達到了共同的目標時,優(yōu)勝組內的每位成員便可得到同樣的獎勵。獎勵可以是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如減少他們的作業(yè)量,或出一期介紹該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或生活情況的黑板報,或獎勵課外英語書籍等。這種積極的獎勵互賴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
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合作學習進行評價
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對合作學習小組定期地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并反省在小組活動中,哪些組員活動是有益的,哪些是無益的,哪些活動可繼續(xù)或需要改進,以確保小組活動的有效性。但在實際的課堂中,由于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重,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得小組合作缺乏真實的反饋,也就無法在實踐中得到改善與提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給小組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其進行自評。
總之,合作學習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合作地學習、探究并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快樂地競爭。如何進行多角度思維,優(yōu)化改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的實效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探討和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