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1-000-02
摘 要 耐久跑是發(fā)展耐力水平、提高人體心肺系統(tǒng)的一項體育運動。它是中學體育階段非常重要的田徑項目,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耐久跑項目都有強烈的排斥與恐懼心理。針對這現(xiàn)實問題,本文以“耐久跑教學的優(yōu)化”為研究課題,分析該項目在運動中人體生理變化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在練習方法、學練形式、教學策略等方面優(yōu)化相應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耐久跑訓練的水平與方法,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耐久跑 練習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耐久跑是周期性大強度的運動項目,能培養(yǎng)持久奔跑能力和速度耐力,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心臟功能、呼吸功能得到提高。眾所周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耐久跑項目是比較枯燥、單調、乏味、既苦又累的項目。但在中學階段它是非常重要的田徑教學項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體育中考項目中都有它。如果教師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容易引起學生厭倦心理,嚴重影響耐久跑的教學效果。多年來,我所帶的初三畢業(yè)班,學生在進行800米(1000米)耐久跑練習中表現(xiàn)出的參與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沉悶,具體表現(xiàn)在:(一)耐久跑在練習時密度大強度高,練習內容單一,在練習中學生會產生厭倦、懼怕的心理,往往會想出各種理由逃避或不參加練習。(二)學生的速度感差,不會合理地分配體力和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漫無目的地亂跑,往往會出現(xiàn)前半程快,后半程跑不動、或前半程慢后半程又缺乏沖刺速度,致使成績提高緩慢。如何提高學生的耐久跑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耐久跑能力,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仍然是我們目前要解決的難題。
二、中學生耐久跑項目開展的意義
(一)對學生的身體發(fā)展的意義
耐久跑是一項具有較大健身價值的運動項目,經常參加中長跑鍛煉,能提高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機能,練習中長跑能使心臟收縮力加強,提高心臟供血能力,促使心臟、肺、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發(fā)展,提高有氧代謝能力。耐力素質是其它素質發(fā)展的基礎,對其它運動項目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耐力素質發(fā)展不夠,進行其它項目的學習就不會保持長久和足夠的耐心。
(二)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意義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13~15歲之間,正處在兒童向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社會適應的特殊階段,絕大部分的初中學生都陸續(xù)進入青春發(fā)育期。學生的健康成長除了表現(xiàn)在身體各個器官、機能的發(fā)育,還表現(xiàn)在學生的基本人格、心理塑造方面。耐久跑項目是體能消耗的耐力性運動項目,它要求運動員在跑時保持一定的速度,并能持久,使肌肉進行長時間的緊張運動,要想有一個理想的耐久跑成績,首先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耐久跑項目也是培養(yǎng)獨生子女堅強意志品質的最佳項目。
三、耐久跑項目體育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實踐
耐久跑從動作技術角度可分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的沖刺跑四個步驟。動作要注意向前運動的效果,身體重心不要下降過大,兩腿、兩臂動作自然放松省力,兩腿落地要柔和并有彈性。耐久跑從運動能力上又分為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即需要人體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較高速度跑。可是我們的學生在耐久跑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導致結果不佳。通過近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找出了結癥,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改進耐久跑教學的措施。
(一)耐久跑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
1.重知識的傳授消除學生恐懼心理
要做好學生耐久跑理論知識的教授,講清耐久跑對人體所產生的良好影響,如“經常參加耐久跑運動能使心肌發(fā)達、心跳有力、心肌不易疲勞等;尤其要講清在耐久跑的學練過程中會遇到的“極點”現(xiàn)象以及跑完全程后的一些身體體驗,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練中能有所準備,能夠以平常心對待“極點”等生理反應的現(xiàn)象,掌握克服“極點”所出現(xiàn)一系列生理反應的措施,形成耐久跑練習中“第二次呼吸”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理準備。從而做到冷靜理智的應對和科學有效的過渡;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還注重心理訓練和技戰(zhàn)術運用相結合。
2.重技術指導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耐久跑距離比較長,對學生的體力要求非常高,尤其是耐力素質,而且跑步是周期性運動,技術動作不合理很容易產生疲勞。學生技術掌握不好,很容易產生后仰跑、蹲著跑等不良的技術動作。在耐久跑練習過程中,提醒學生跑步動作的放松,培養(yǎng)學生建立正確的跑步周期,在跑步時保持上體微前傾,目視前方,頸部放松,擺臂幅度適當減小,擺臂放松,呼吸均勻,深度合適,腳著地是全腳掌著地,并快速過渡前腳掌支撐后蹬。彎道時身體稍內傾以克服離心力,掌握彎道跑技術。
3.重過程性評價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
實施多元激勵評價肯定學生的練習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最關心的是成績?;凇傲⒆氵^程,多元評價,樹立自信,促進發(fā)展”的理念。通過這一評價方法,淡化了耐久跑考核的甄別、選拔功能,更多地強化了評價的自主、激勵、發(fā)展功能,讓學生從原本枯燥、焦慮的耐久跑考核中擺脫出來,更加自信地參與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合作交往能力。在評價中我還特別重視及時評價,當學生們正處于“極點”時老師及時的一句“加油”、“你行的”等鼓勵的話語,對正在跑道上苦苦掙扎的學困生來說是極大的鼓舞,給了他自信心,并相信自己能行!
(二)耐久跑練習形式的優(yōu)化
一些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耐久跑成績,認為學生多練多跑就行了,常常把學生強行的趕到跑道上進行高強度大負荷的練習,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練習中,本來就比較枯燥單調的耐久跑就顯得更加枯燥乏味了。的確耐久跑是要有一定的強度和負荷,耐久跑成績的取得是要靠學生“跑”出來、“練”出來的,但是不能一味的讓學生枯燥的跑著。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耐久跑技術特征對其練習形式進行優(yōu)化,逐漸讓孩子們愛上跑步。
現(xiàn)在教師們常常采用的練習形式有:圖形跑、節(jié)奏跑、分組跑、間歇跑、追逐跑、定時(距)跑、變速跑、折返跑、走跑交替、越野跑、定向跑、測試跑等。
我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耐久跑教學的技術特征對練習方法進行組合。(見表1)
表1 學生練習方法表
年段主要練習方式運動量運動強度趣味性學習態(tài)度
初一有氧耐力圖形跑、勻速跑、同伴跑大小強主動
速度耐力追逐跑、接力跑、沖刺跑小大強主動
初二有氧耐力變速跑、節(jié)奏跑、障礙跑中等中等一般被動
速度耐力接力跑、異質分組追逐跑、中等中等一般被動
初三有氧耐力定時跑、定距跑中等中等弱主動
速度耐力間歇跑、測試跑大大弱主動
耐久跑不但要求有一定的耐力,還要有一定的速度,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速度和耐力兩個主要矛盾來安排教學。采用短、中、長距離及慢速、快速、勻速、變速練習提高耐力,克服無氧和有氧代謝練習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初中一年級學生剛從小學邁入中學,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所選擇的練習形式以運動量較大、強度較小、趣味又強的練習方法為主,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練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比較積極的。初二學生是打基礎的年級,該段學生的身心基本適應了中學的節(jié)奏,對于耐久跑的熱情有些下降,不再像初一時的主動了,學習態(tài)度逐漸變得被動了。我選擇的練習形式主要以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中等的趣味性一般的練習方法。初三學生面臨體育中考,目的性很明確,此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被動中的主動”,雖然心里很抵觸但為了達到目標必須主動參與其中。此時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直接、易開展且運動量、運動強度都比較大的方法。
下面介紹幾種我在教學中常用的幾種練習方法:
1.勻速跑。采用800~1000米的勻速跑,體會跑的呼吸方法和呼吸節(jié)奏等技術要求。
2.定時(距)跑。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由教師指定或由學生自由選擇耐久跑的時間或距離進行練習,體會呼吸的方法和節(jié)奏,合理分配體力。
3.走跑交替。在集體跑練習時,要求學生在直道時加速跑,在彎道時走,體會上、下肢的協(xié)調配合;或是在彎道時加速跑,在直道時走,體會彎道跑技術。
4.同伴跑。主要用于同學間相互鼓勵。2~3人一組,速度、節(jié)奏保持一致,并提倡互相幫助,速度快的同學要注意照顧速度慢的同學,對他們及時進行鼓勵。
5.異質分組追逐跑:方法一以現(xiàn)有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組并讓距離追逐跑。方法二以學生現(xiàn)有水平男女生分組讓距離追逐跑。激發(fā)學生的學練積極性。
6.間歇跑:不等距離等間歇時間的練習方法。如:100米/400米/600米間歇時間1-3分鐘,恢復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間歇1-3分鐘后進行下一次快跑。
7.循環(huán)接力跑:學生以5人為一組進行接力跑,1號和5號站在同一點位,2號、3號、4號分別站在其余的三個接力區(qū)進行循環(huán)接力。發(fā)展學生速度耐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8.測試跑:以一個完整800米/1000米進行測試,以測代練。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練程度。
四、中學生耐久跑教學項目的成效分析
耐久跑項目是體育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學生身體素質的一項重要生理指標。從學生的心理輔導、正確技術動作的教授、評價方式的改變以及練習方法等方面優(yōu)化。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學生參與耐久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不再那么害怕上跑道了,學生的800米/1000米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升,所帶2014年畢業(yè)班學生共計325人參加杭州市中考均取得了9.93分(滿分10分),2015畢業(yè)班學生共計318取得的了9.95分。
五、結論與建議
(一)對于以有氧代謝為主的耐力性周期運動項目,我們老師做好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運動中生理變化規(guī)律,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解除對該類項目的抵觸心理。
(二)在耐久跑教學中要根據(jù)耐久跑技術特征對其教學方法、練習形式進行優(yōu)化。教學方法、練習形式的變化既要做到遵循運動規(guī)律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練的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教學評價轉變有利于學生學練的積極性。從終極評價向過程性評價進行變化、從單一的評價向多元評價結合,更多地強化了評價的自主、激勵、發(fā)展功能。
(四)中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能力和體育運動能力的差異性比較大,老師們在教學中不能求得整齊劃一,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做到每個學生在自我基礎上得到進步得到提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耿培新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師用書體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楊貴仁主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梅,陳英蓮.在耐久跑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法效果[J].體育教學.2003.5.
[4] 黃海.對提高中學生耐久跑教學效果的探討[J].田徑.2014.1.
[5] 王華敏.中學生耐久跑教學的有效課堂模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