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事政治資源內容豐富,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思想政治教材中所闡釋的基本知識都是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聯(lián)的,是時政資源的理論支撐,因而,將時政資源充分利用于教學實踐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枯燥的理論,還能有助于學生將理論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將理論應用于實踐。
【關鍵詞】時政資源 導入新課 課堂教學 課堂練習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知識是經(jīng)過相關專家不斷修訂完善而成的,本身積淀著濃厚的文化底蘊,但對其基本理論內容的闡釋還需要緊隨時代發(fā)展,用鮮活的時事政治資源來進行強有力的補充論證。時事政治資源涉及國內外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內容,可以通過廣播、報紙、網(wǎng)絡等多種途徑獲取,往往以具體而生動的形式出現(xiàn),時效性較強。因而,將時政資源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原本枯燥、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富有活力,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課本上的基本原理。
一、利用時政話題導入新課
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衡量一節(jié)成功的思想政治課堂的標準之一。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新鮮的時政話題開場往往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課堂主題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增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感染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運用時政話題導入新課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圖片或視頻,同時輔之于問題設置,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如筆者在講“經(jīng)濟全球化”時,利用PPT展示了習近平主席2013年3月期間率團對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時贈送的國禮——“百雀玲”護膚品。針對這次出訪,“百雀鈴”公司不僅推出了獨特新穎的禮盒,而且設計了具有中國元素的包裝,大大提升了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使得該品牌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得到熱銷,從而使學生理解并感悟了什么是經(jīng)濟全球化,以及經(jīng)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
二、將時政資源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
將時政資源融入整個思想政治課堂之中,選取與教材基本理論知識緊密相關的時事政治為線索貫穿于整節(jié)課教學,一則案例到底,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使時政資源與教材內容緊密銜接,課堂內容連貫,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基本理論的理解,還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如筆者在講“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時,曾以中美關系為例,當時正值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美國安納伯格莊園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借此契機,本人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中美之間在五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交往關系,由此得出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及基本形式,進而從中美之間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不斷變化的關系中引導學生總結出共同利益是二者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則是沖突的根源,進而可以幫助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利益。通過引用這一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時政資源來分析教材基本知識點,可以在幫助學生在了解中美關系史的過程中讓學生輕松掌握課本知識,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將時政內容融入到課堂練習當中
為進一步切實有效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講授完的課堂練習中,政治教師很有必要將時政資源貫穿到各類練習題當中,將時政資源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在題型方面,教師可設置多種類型訓練題,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辯論題等等均可嘗試,從而將時政熱點和社會生活實際與教材基本原理緊密結合起來,有些題型也可引導學生進行當堂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和回答,從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完“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這一框時可設置這樣的習題:運用所學的哲學原理來分析本市政府為民辦事是為了促進民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這一目的,與本市政府最近做出的各項具體實事,諸如促進就業(yè)、完善社會保障和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舉措的關系。
四、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時政情境
創(chuàng)設一定的時政情境屬于情境教學法的一種方式,為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可以創(chuàng)設具體的場景或氛圍,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從而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其能夠迅速深刻理解到教材的知識原理,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可以大膽地鼓勵學生扮演各種角色,并通過靈活多樣的載體,讓學生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市場配置資源”這一內容時,可以在上課前由學生組織一個小型的牛奶拍賣會,將僅有的三盒不同品牌的牛奶拍賣掉。讓學生在親自感受拍賣活動的過程中思考:為什么同樣是牛奶,最終的成交價格卻不一樣?而當市場上出現(xiàn)供不應求這種狀況的時候,我們的牛奶生產廠家會做出什么反應?等等,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激發(fā)出來了。在深刻的體驗過后,中學生就會對這種課堂形成一種期待心理,很積極地參與到情境中來,從而不僅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熱情,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善于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思考問題的習慣。
目前而言,時政資源仍處于量多但使用頻率和質量皆不高的狀況,很多教師認為時政資源引入課堂可以起到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是時政資源的運用目前只處于教師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沒有系統(tǒng)的理論到實踐的指導。學生在時政資源方面的興趣也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思想政治課在大多數(shù)學生心中枯燥、抽象的印象沒有得到改觀。這就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師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xù)探索,力求讓思想政治課上得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于漪.教育魅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葛俊華.高中政治課須引入時政教育[J].教師新概念,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