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里,不知不覺焦作的新教育,已經(jīng)走過了十年路程,盡管兒時的記憶被歲月模糊得有些慘不忍睹,但我始終堅信,現(xiàn)在的新教育,必然是比當初勝出了許多的。
我小學開學的時候,有幸分到了趙素香趙老師的班級,當時年紀小只知道是個實驗班,覺得很厲害便四處炫耀,現(xiàn)在想想,這確實是值得用一生去炫耀的事情。而閱讀的興趣,就是在那個時候慢慢積累出來的,像這種東西,是不大可能像現(xiàn)在小學生初中生作文描述的一般,在一個午后,閑得無聊翻本書,便如同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樣,從此在那里開始自己淘金之旅的,質變的瞬間不可能變成質變的理由,在頓悟之前總有漸悟的過程。記得小學看書的理由,對外宣揚的是熱愛,內(nèi)心打的算盤也不過是早些完成作業(yè)好出去玩,就這樣,懷著童真的狡黠,我度過一個個晨讀暮省,也度過了一個個連自己都覺得煩躁的朗誦排練,當時的我不會了解這些東西的作用,即使了解我也不會懂,不會做,我還沒有笨到覺得在外面玩耍比在家里讀書無聊的程度,一個引路人真的特別重要,他是站在一定高度上為我們指路的,這間接擴大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做一些我們目光達不到的
事情。
一路走到現(xiàn)在我常常駐足詢問自己,閱讀究竟給我?guī)砹耸裁?,我能說出的事是太多還是太少,是太功利還是太假大空,總的來說,閱讀讓我們獲得雅俗共賞,或者說,活得不太俗,俗是我們生活的根本。雅中是必定有俗的,俗中也是必然有雅的。而閱讀,給我們一種去追求的機會與能力。
首先,閱讀帶給人一種理想的精神追求。隨著閱讀的深入,尤其是對古典文化的發(fā)掘,我們會不自覺地有一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天下己任的家國情懷,覺得天下興亡,自然我來擔當,夢想讓我們與其他人區(qū)別,常常在某一瞬,某一所有事情都結束了的一瞬,有一種心境的寧靜,想起國家,想起夢想,想起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當然,這可能是一個青年閱讀時獨有的感受,年輕氣盛,永遠不是一句玩笑話。
其次,閱讀是一種視野與平臺。來到省會才了解到地方之間的資源不對等已達到這種程度,但書籍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在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愿意去走得更遠,而僅僅是因為我們看不到那么遠,我們困于象牙塔內(nèi),書籍是我們唯一的望遠鏡,透過它我們跳出時空的枷鎖,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同樣是換象牙筷子,仆人只能據(jù)實稟報,而箕子卻能預測一個王朝的覆亡,這些都太空泛,以我幼稚淺薄,不足以言傳出這種感受,但你能切切實實感覺到,你為黑格爾、尼采所犯的苦悶,比那種吃下一個披薩的幸福,要來得悲壯、厚實甚至偉大,有了書,心靈就有了高度。
再次,閱讀是一種恬淡的心境與安寧的幸福,以及一種坐得住的毅力。我們一直在生活,卻從沒有人能專注一生的生活,生活總有茍且,堅持才能到遠方。大量的閱讀,使得我們能夠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一切變故,能在心煩意亂的時候再堅持一下。最近在讀一些馬克思的文章,沒幾分鐘就有撕了書的沖動,但是一忍再忍,硬著頭皮闖,而我身旁,有無數(shù)人因為看不進書就不看、學不進去就不學、甚至玩手機打游戲都不是專心去做而只是打發(fā)時間。我們的生活的確不可能一以貫之地認真與緊張,但一旦認真,就必須有堅持下來的動力。閱讀的人,總是坐得住的人,而安寧的幸福,就是生活灰暗的時候,有一個小屋,被黃色燈光熏暖了的小屋,一張斑駁的桌子,一本攤開的書,永遠在心靈深處等著你。高一的時候,學習有瓶頸,先天基礎不太好,又孤身在外,也不好意思去找個同學倒苦水,每天回了寢室就抱著詩詞讀,還都是些愁死人的詩詞,越讀越傷心,但奇怪的是,越讀反而越撐得下去,反而就有了希望,最后也有了不錯的結果。慧能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的心總可以在我們山窮水盡的時候說,什么都別管了,我還有本書,你看看吧。這般描述興許過于殘酷,可若是安穩(wěn)的生活,又有書為伴,豈不更錦上添花?
最后,讀書其實是一件自然而然、很隨心的事情。閱讀是不應當需要理由的,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怕沒有哪個喜愛閱讀的人是因為它有許多好處而對閱讀感興趣,就像人們攀登珠穆朗瑪峰不是為了登山的種種好處一樣,珠峰就在那里,書籍也就在那里,閱讀永遠是不經(jīng)意間給予你高度的,就好比我在家里皺著眉頭看中文語法,啥也看不懂的時候,是絕對想不到我能夠很輕松地改病句、很少錯誤地說出一句話一樣;在自習室里閑著發(fā)呆默詞譜、在吃飯的時候辨別一個字的平仄時,我是打死也想不到考試居然會考古詩文的排序的;在中午困得要死堅持熬完幾頁馬克思的時候,是絕對想不到政治卷子上會引用他的原文,在歷史專著報告的答辯里能用上這些的。同樣,新教育也應當是自然而然的,隨心的,一次詩歌朗誦,一次讀書報告,小時候種的種子,總有一天是要發(fā)芽開花的。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有人文主義的情懷,始終記住,關鍵不在書,關鍵在人,所謂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閱讀也是一樣的。從人類幾千年的文化積淀中冶煉出真正的、自己的閱讀,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去讀能讓你成為什么樣人的書,不僅僅在概念中回復自身,更要在實踐中回復自身。
我的生命已經(jīng)走過了十七個春秋,我慶幸在這十七個春秋里,能有書伴著我走過寒來暑往。這十七年來,是新教育引領我走向閱讀,在我鼠目寸光的時候,給我扶搖而上九萬里的夢想與力量。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外國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