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是小學科學課程最本質的內涵。在信息化時代下,項目學習打破了常規(guī)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像科學家那樣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習慣,為他們的終身探究奠定基礎。
小學科學課標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的課程改革要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教師該如何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經歷探究科學的過程,從而培養(yǎng)其探究科學的思維,使其學會探究的方法呢?僅僅依靠課堂的40分鐘,能否完成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達到培養(yǎng)探究型人才的目的呢?
項目學習就是一種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學習方式。小學科學以單元活動圍繞科學概念組織而成,這樣的編排為以單元為項目的整體教學設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更便于開展項目學習。在互聯(lián)網時代,我們該如何利用項目學習來引導學生去進行真正的探究呢?
小學科學的學習內容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很容易與學生的興趣發(fā)生共鳴,這對學生來說是富有吸引力的。因此,設計學習項目時,要充分與學生的興趣點相結合。如在教學《有趣的磁鐵》時,如何讓學生對磁鐵產生濃厚的興趣呢?筆者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制作磁鐵玩具”的項目學習方案,在教學時拿出自己制作的一個磁鐵玩具,讓學生玩耍,結果學生的興致高漲,這時提出問題:“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個磁鐵玩具?”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了起來。除了制作類的項目學習,還有許多是用PPT匯報展示成果的項目學習。這些都是學生喜歡的形式,都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貼近學生生活,來源于生活的探究最后服務于生活,這才是創(chuàng)新的最終目的。
項目學習中,小組合作探究的作用更加突出。學生層面的相互交流,不僅使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進行表述和自我反省,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shù)脑u價,協(xié)調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小組合作探究還有利于教學的多邊互助,每個學生都能平等地獲得參與機會,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項目學習合作探究中,學生敢于、善于提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思考之源,有了問題才有探索的方向,才能達到探究的最終目的。項目學習的小組合作與課堂上短暫的小組合作不同,它的時間不僅僅是在課內,更多的是在課外。同時小組合作更加重要,因為與課內小組合作不同,項目學習的合作如果不能行之有效,會導致整個小組受到影響,甚至會導致整個項目失敗。在信息化時代,我們可以借助各種工具協(xié)助小組合作學習,為小組合作提供有力支撐。例如利用KWL工具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為小組合作奠定基礎;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小組更好地進行頭腦風暴,充分考慮到各種可能性,從而進行深入的探究;利用各種即時通訊軟件,組員之間可以及時、有效地溝通,互通有無,根據自己的實際研究情況進行調節(jié)改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霍華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常表現(xiàn)為不同方式。學生的智能無高低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有人顯現(xiàn)得較早,有人顯現(xiàn)得較遲。受到良好的教育,某些智能得到開發(fā),反之,遭遇不良教育,某些智能得到壓抑,甚至摧殘。任何一個學生,哪怕是在學習上最笨、生活中最調皮的學生,他或許在某一方面不入門,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教育學生,使他的特長發(fā)揮出來。項目學習就是整合了學生多種能力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整個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參與到學習中來,在項目學習中不斷鞏固自己的優(yōu)勢,增強自信,進而帶動其他能力的提升。比如有的同學對拍照、錄像特別感興趣,可以負責小組的攝像任務,有的同學語言文字功底比較深,可以負責小組的匯報材料的整理任務,有的同學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可以負責小組的交流匯報任務,有的同學對電腦軟件的使用比較拿手,可以負責小組的PPT制作、思維導圖制作等任務……每個人都有成才的潛力,探究式項目學習可以深度挖掘學生的各種潛能,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某個方面的人才。
現(xiàn)在課堂內的合作探究,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參與的程度受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已經準備好的探究材料等條件的制約。項目學習改變了全部依靠課內學習的現(xiàn)狀,讓學生把探究延伸到課外,覆蓋了整個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可以分小組操作,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也可以回家向家長咨詢,甚至可以向社會上的專業(yè)機構進行求助。這樣,學生的學習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還充分發(fā)揮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當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資源解決不了問題時,還可以發(fā)揮社會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對學生而言,項目學習還整合了語文、數(shù)學、歷史、地理、生物、信息技術等多門學科。筆者所帶的一個班,學生的知識面特別豐富,絕大多數(shù)問題學生都能獨立解決,好像沒有什么能難倒他們的,問其原因,他們的回答竟然只是一句話:能夠百度出答案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因此,我們說在項目學習的合作探究中,學生的各種能力都有可能把小組的合作探究推向深入。
項目學習的評價體系有別于常規(guī)教學的評價體系,它從一元走向多元,由原來的終結性評價變?yōu)榻K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項目學習的評價比常規(guī)教學的評價更加全面,是包含整個學習全過程的評價,制訂學習計劃、小組合作開展活動、形成學習成果、項目反思改進方案,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相應的評價量規(guī)在指導著學生如何去做。而且評價量規(guī)不僅僅是簡單根據學生做到的程度進行一個所謂好中差的評價,而是包含在該環(huán)節(jié)學生應該做到的各個方面的具有明確指導意義的評價量規(guī)表,根據這份提前拿到手里的評價量規(guī)表,學生非常清楚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才能得到更好的評價。項目學習的評價也不再僅僅是教師作出的評價,它還增加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使得評價的維度更廣,對學生的評價也更加客觀全面。項目學習的評價都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完成,這就使得評價更加方便,統(tǒng)計更加快捷,提高了評價的效率,讓評價真正能夠及時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保證學生探究的時間,是提升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基礎。在常規(guī)實驗探究課堂上,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只能出于節(jié)省時間的考慮而否定學生不夠合理的想法,這種方式對學生的成長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此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完善自己的探究設計,讓學生在完善設計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不斷學習新知識后再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積極自主的情況下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當然,這個過程需要耗費的時間可能會很多,可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獲遠遠大于他按照教師設計的實驗去操作所得到的實驗結論。項目學習是把活動性的探究放在了課外,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合作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課堂上則是把在課外探究的情況進行交流、匯報、評價。對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教師放手讓他們去解決,鍛煉他們的能力;對學生在課外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則在課堂上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提高了教師指導的效率,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項目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進行大膽猜想,逐一實踐驗證。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許多不合理的猜想被實踐否決,有許多正確的知識會在實踐中驗證。經歷了這個過程,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會更加透徹,與之相關的知識互相融會貫通,形成一個以項目為中心的知識體系,這個體系中的知識由于經過了親身實踐,學生會記得更加牢固。而常規(guī)教學中的知識點則較零散,學生由于缺少深入思考而難以形成知識體系,隨著時間的變遷而逐漸遺忘。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項目學習中用到的如KWL工具、思維導圖、觀察記錄、匯報材料等資源也更容易保存下來,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學習歷程,進行反思、總結、提升,為以后的學習和探究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