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引入數(shù)學統(tǒng)計方法,了解影響普通高校學風建設的工作與學校、教師、學生等重要因子關系。依照調研分析結果,針對高校學風建設工作提出一些針對性改進意見,已達到提升普通高校學風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高校;高等教育;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6)-06-0078-02
學風建設是高等 學校建設的重要方面。所謂學風,一般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從狹義上講,學風特指學生的學習風氣;從廣義上講,學風包括學習風氣、治學風氣和學術風氣[1]。學風即學習之風氣,包括學習目的與動機、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等等。學風是一所大學治學、讀書、做人的風氣,是孕育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的沃土,是大學的立校之本與強校之基。優(yōu)良的學風是一種精神力量與大學品質,對學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個性修養(yǎng)、治學理念等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從高校教育工作深層次發(fā)展上來說,創(chuàng)建優(yōu)良學風,探索高校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是一項戰(zhàn)略工程。
1. 影響普通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因子及存在問題
1.1 社會環(huán)境方面
隨著社會轉型期的到來,人們的價值觀念發(fā)生了新變化,效率優(yōu)先原則替代了公平優(yōu)先原則,以個體為本位的價值觀擠替以社會為本位的價值觀,重功利的價值觀替代了重義輕利的價值觀,等等[2]。由于正在成長中的青年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又一高峰階段,尚未樹立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目的。
1.2 家庭教育方面
當代大學生以90后為主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生活環(huán)境比以前有較大改善。他們從小受到家長精心的呵護,大小事情包攬,碰到任何問題都由父母幫助解決,導致獨立能力和心理素質較差,抗挫折能力不強,對父母過分依賴。中學時代,是在老師和家長的雙重監(jiān)督下強化學習,一旦進入大學離開父母視線后就放任自由,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影響學習質量。
1.3 學校方面
目前我國各高校對學風建設的重要性都已有深刻的認識,但總體上還沒有建立健全的學風建設制度和長效的激勵機制、以及可操作性強的工作舉措,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仍停留在課堂出勤率、考試分數(shù)等的顯性層面上;有的高校教學設施投入不夠,如多媒體教室緊缺,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專業(yè)課程結構設計也不盡合理,再加上高校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甚至有時因為領導班子的調整,始終沒有形成整齊劃一的學風建設工作制度,學風建設難以形成持久效應。
1.4教師方面
高校應重視教風建設,遵循“師德為先,育人為本”的理念[3],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教風與學風日益成為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重要因素[4]。由于目前尚未健全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很多教師為了晉升職稱,花費大量時間搞科研和寫論文,在教學方面投入的精力甚少,備課不認真,結果是職稱上去了,而教學能力沒有提高,有的甚至出現(xiàn)學術腐敗的現(xiàn)象,對學生造成極壞的影響。在多元利益的驅動下,部分教師除了教學以外還身兼數(shù)職來增加額外收入,嚴重影響自身的教學水平。此外,教師管教不管學,即只教書不育人的情況比較嚴重,對于課堂紀律和學生的出勤率都不聞不問也不管。有的輔導員、班主任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深入學生課堂并主動積極的與專業(yè)課教師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風的不良對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制約了學風建設的發(fā)展。
1.5 學生方面
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以考上好的大學為目標,尚能以此為動力,努力學習,但進入大學以后沒有及時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學習動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加之大學課堂紀律比較松散,課業(yè)相對較少,學生空余時間多,有的人整天沉迷網絡不能自拔,沒有處理好學習與娛樂、休息之間的關系。遲到、早退、曠課現(xiàn)象嚴重,作業(yè)抄襲和考試作弊之風在高校屢見不鮮。有的學生則過分熱衷于培養(yǎng)自身的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參加數(shù)個學生社團、學生會,甚至在校外找兼職來鍛煉自己,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讓他們荒廢了學業(yè)。此外,由于社會競爭激烈和就業(yè)壓力過大,使得大學生心理負擔加重而變得心浮氣躁,不能安心學習。
2. 影響普通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因子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桂林市某高校本科學生,我們采取隨機發(fā)放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168份,其中有效問卷150份。
2.1 影響普通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因子權重關系
從調查結果(見表1)來看,影響普通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因子中學生認為最重要是學校方面,其次是教師和學生本人,影響相對較弱是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調查結果表明,學校和教師在學風建設方面有著很重要的關系,這將是我們高校努力解決和改善的地方。
2.2 學校方面影響學風建設重要因子關系
從調查結果(見表2)來看,學校方面影響學風建設重要因子中學生認為最重要是課程安排,占了樣本學生的82%,其次是學校制度和機制,學校設施、考試安排、校園文化、學生(人才)綜合評價體系影響相對較弱。
2.3 教師方面影響學風建設重要因子關系
從調查結果(見表3)來看,老師方面影響學風建設重要因子中教師人格魅力(素質)、教師授課水平、教師課堂管理、教師考試安排、輔導員老師引導和管理、班主任引導和管理權重分別為54.67%、88%、73.33%、64%、56.67%,學生認為最重要是教師授課水平,占了樣本學生的88%,其次是教師作業(yè)、考試安排,教師人格魅力(素質)、教師課堂管理、輔導員老師引導和管理、班主任引導和管理影響相對較弱。
2.4 學生方面影響學風建設重要因子關系
影響學風建設重要因子中動力不足、目標不明確、參加學生組織、娛樂時間較多、考試沒壓力、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時間多權重分別為58%、46%、61.3%、48%、69.3%、54%,學生認為最重要是考試沒壓力,占了樣本學生的69.3%,其次是參加學生組織,動力不足、目標不明確、娛樂時間較多、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時間影響相對較弱。
3. 普通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
3.1 關于對學風建設的系統(tǒng)性認知
從調查分析來看,學風建設涉及到社會環(huán)境、家庭教育、學校、教師、學生等方方面面,各種因素綜合影響著學風建設,學風建設應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問題。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是普通高校面臨的共性問題,學校層面很難做工作。但是學校、教師、學生等方面不完全是共性問題,這幾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同地區(qū)、不同高校問題存在的形式和程度不盡相同,因此,每個學校學風建設應該針對本校情況開展調研,認真分析問題,結合實際開展學風建設。
3.2 學風建設工作的助手與突破口
經過理論研究和調研,普通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影響因子已經相對明確,各重要因子下面的重要子因子在學風建設的過程中所占的權重數(shù)據已經呈現(xiàn)。通過調研數(shù)據可以看出很多因子在樣本中占的權重較高,這是影響學風建設的重要因素,學風建設過程中,各高校應該重點突破。
很多因子權重不是特別是高,影響稍弱,但也是學風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校在學風建設過程中要全方位考慮,多措并舉,才能確保學風建設科學有效推進,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項目基金: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2014年高校學生工作一般課題,(課題編號LX2014Y040)。
參考文獻:
[1]楊曉東,高校學風建設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3,5(173):62~63.
[2] 王志強,胡禮祥.高校學風現(xiàn)狀、歸因及對策研究[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4-6,6:25~27.
[3]熊友華,鐘麗萍.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芻議[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07,(5):28 -29.
[4]胡國榮,李元清.教風建設與學風建設互動新探[J] .當代教育論壇, 2005, (21):82 -83.
[5]《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R].2010.
[6]《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