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機電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摘 要] 水滸傳的主人公之一林沖往往被視為體現(xiàn)小說“官逼民反”主題的典型,認為他的命運悲劇是當時黑暗的社會造成的,然而細讀小說文本,探究林沖故事,其命運悲劇更多源自其性格的悲劇性。
[關 鍵 詞] 林沖;性格;命運;悲劇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30-0077-01
在水滸一百單八將中,林沖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也是寫得尤為精彩的人物形象。在小說第七至十二回集中敘述了林沖如何被高俅父子陷害,遭遇奪妻之恨、刺配之苦,受盡欺辱卻逆來順受,一忍再忍直至忍無可忍,最后到梁山落草為寇,是真正逼上梁山的典型。其后林沖也同樣時運不齊,命途多舛: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作為主將參與了三打祝家莊、攻高唐州、救華州等數(shù)十次戰(zhàn)役,戰(zhàn)無不勝,座次卻在關勝之后;招安后隨宋江四處征戰(zhàn)未見敗績,為平定方臘立下汗馬功勞,卻在回朝的路上患風癱,“就留六合寺中,教武松看視,后半載而亡”。作為一個蓋世英雄,林沖既未能征戰(zhàn)沙場,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也不能籠絡群雄,在水泊梁山混個風生水起;甚至保不住平安度日,只落得個家破人亡,客死他鄉(xiāng)。
我們往往把一個人的悲劇命運歸結于時代,然而作為人最本質(zhì)的特征,性格時刻左右人的思想和行為,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存狀態(tài),最終決定了他的命運。可以說,造成林沖命運悲劇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悲劇性格。
其性格的悲劇性首先在于自私自利,胸襟格局狹隘。
林沖的至親是妻子張氏,結婚三年“雖不曾生半個兒女,未曾紅面,無有半點相爭”,但是在危機面前,林沖對張氏卻著實薄情:在他刺配滄州之前卻堅決當著眾人的面寫下休書,名義上是怕耽誤了妻子的前程,實則是把妻子推給高衙內(nèi),以免自己繼續(xù)受牽連;在梁山落草后直至看到晁蓋等人上山安頓各家老小,才“驀地思念妻子在京師,存亡未?!保藭r張氏已被高俅父子逼死半年之久。對朋友也可謂寡義:野豬林中魯智深救了林沖之后,兩個公人想打探他的來路,魯智深已經(jīng)點明他們是想打聽清楚后報告高俅加害自己,但對于自己的救命恩人,林沖為了出脫自己也是毫不猶豫地將他出賣——“這個直得甚么,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得起來”,表明了自己不想造反的態(tài)度,卻致使魯智深無法再去相國寺安身,最終落草為寇。因為自私,所以林沖的胸襟、格局也很有限,上梁山前,他安分守己做一個禁軍教頭;上梁山后,他也只求有容身之處,報一己之仇。他極少主動結識天下英雄,也不愿為朋友付出,是以雖身懷絕技而不能有更大發(fā)展。
其次是內(nèi)心軟弱,一味委曲求全。
由于內(nèi)心的軟弱,林沖遇事往往選擇委曲求全。張氏遭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林沖趕到跟前正要下拳,看到是高衙內(nèi),“先自手軟了”,不僅自己不打,還不讓魯智深打,因為忌憚高俅,“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一次”;富安陸謙騙他到樊樓吃酒,賺得張氏到陸謙家再次遭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林沖解救了張氏后回家拿了一把解腕尖刀,是去尋陸虞侯,而不是找高衙內(nèi),如此避重就輕,也是害怕丟了自己的職位;高俅參與設計陷害林沖刺配滄州,他還是逆來順受,在白虎堂上口口聲聲的“恩相”;一路上對兩個如狼似虎的公人也是一味低聲下氣自稱“小人”;滄州管營安排他到草料場,林沖不知是計還在盤算天晴后修補草屋;路過山神廟又祈禱神明庇佑……他一心只想安穩(wěn)度日,想著將來掙扎得回京,再在疆場之上一刀一槍博得個蔭妻封子。金圣嘆評道:“與人無患,與物無爭,而不知大禍已在數(shù)尺之內(nèi)矣。”委曲求全從來都不是擺脫厄運的途徑,反而堅定了惡勢力繼續(xù)迫害的決心。
最后是粗率急躁,情緒極不穩(wěn)定。
看過風雪山神廟那一回只覺得林沖無事不精細,然而這種細節(jié)上的精細并不能掩蓋他處理大事上的粗率急躁。張氏遭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是林沖悲劇的開始,此后的一段時間,林沖本應加倍小心,然而陸謙約去家里喝酒卻又臨時改成在酒樓飲酒,他卻一點都沒起疑心;大鬧陸謙家之后已是殺機四伏,他還輕易去買了一把價錢便宜得不合邏輯的寶刀;剛買了寶刀就有人傳話去太尉府里比試寶刀,心里仍舊沒有打個問號;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對白虎堂規(guī)矩應該十分清楚,卻不加提防地跟著步步深入,立了一盞茶的功夫才想起來抬頭看匾額。若是林沖能有一點起碼的精細,陸謙的計謀絕不能得逞。在手刃陸謙等人惹出殺身之禍后,林沖出逃夜奔,本應加倍謹慎,他卻在投東兩個更次以后,就槍挑火柴頭燒了老莊家的髭須,又狂飲半甕酒倒在山澗邊掙不起身來;在懸賞捉拿林沖的文書到處張貼的情況下,他還在酒店粉壁上寫下“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粗率急躁之人情緒往往不穩(wěn)定,做事任性而為,這是一個致命的悲劇性性格,也是林沖處處遭人算計的根本原因,最后空有一身本事,只求安穩(wěn)做個教頭而不可得。
參考文獻:
[1]王海燕.論林沖的悲劇:兼及《水滸傳》接受史的一個重要問題[J].東方論壇,2013(6).
[2]于蕾.《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林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3]胡三如.《水滸傳》中林沖人物形象賞析[J].文學教育(上),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