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高等??茖W校,遼寧 阜新 123000)
[摘 要] 共情式是一種源于心理學的教學方式,強調(diào)將學生帶入文本世界中,切身體會作者的語言活動與內(nèi)心境界、思想情感。在當代高職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了這種共情的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能動性較差。從情境的創(chuàng)設、示范性朗讀、對比性與拓展性朗讀入手,探討了如何發(fā)揮共情式朗讀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積極
作用。
[關 鍵 詞] 高職;語文教學;共情式朗讀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30-0116-01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共鳴
共情式朗讀要求學生能夠進入文本創(chuàng)造的世界,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與文章在情感上的共通。為了讓學生把握作品的形象,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生動感染的朗讀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文情感受上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主客觀的互相融合。
以《春江花月夜》的朗讀為例,作為“詩中的詩”,《春江花月夜》具有強烈而優(yōu)美的音樂節(jié)奏,在文體上呈現(xiàn)出一唱三嘆、前呼后應的特征,情感也伴隨著語音與韻味的變化而變化。我在教學中首先播放了同名的純音樂,并用PPT、視頻等多媒體素材帶領學生走入月夜的美景之中,感受萬籟俱寂時的空明幽靜。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感染下,未讀先有情,對《春江花月夜》的美景產(chǎn)生了由衷的贊嘆。隨后,我讓學生在冥想的同時,簡單說一說對月夜的感受,自己在此情此景下會產(chǎn)生哪些情感與思想,通過引導,深化學生對情境的認識,為后面的共情式朗讀打下良好的
基礎。
二、示范朗讀,牽動思維
示范性的朗讀強調(diào)教師用心、用情將文章讀通、讀懂、讀順,這種讀要求教師能夠事先與文章進行“共情”,隨后用眼神、手勢、語言、語調(diào)來傳達情意,表達其中的思想內(nèi)涵。教師在示范朗讀的過程中,應該把握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在豐富充實的語言情感中走入文本,并得到思想與情感的升華。
在學習劉半農(nóng)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中,我就以示范性的朗讀為開篇切入教學之中。我首先對整篇文本進行了有感情的朗讀:在“天上飄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風”“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游”等詩句中,我用緩慢而深情的語調(diào),演繹出一種詩人內(nèi)心的期許與情意綿綿;在“啊”等字詞的朗讀上,我刻意地將更多的情感與惆悵融入其中,讓學生能夠聯(lián)想到一幅詩人獨自漫步、思戀情人的圖畫。在朗讀完全文以后,學生對《教我如何不想她》有了大概的認識,也把握了詩人情感的起伏變化,這時我再提問:“你覺得詩人在這首詩中融入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如果是你會怎樣詮釋這首詩歌?”通過前期的鋪墊,學生皆有所感、有所發(fā),情感的單向傳輸轉(zhuǎn)變?yōu)橐环N共情的學習環(huán)境。
三、對比朗讀,把握基調(diào)
對比朗讀通過差異性的品讀,讓學生能夠加強對文本的深入理解與感知,從而引發(fā)學生在讀中感悟,并且領略其中的百般滋味。另外,對比朗讀還能糾正學生在情感體會上的錯誤,進一步提升文本欣賞的品位。對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去讀、多去比,并讓學生對朗讀中進行設計,在不同的地方運用不同的語氣、語速,實現(xiàn)情感在語文課堂上的有效流通。
以《穿行在上海的外鄉(xiāng)人》的教學為例,這首詩由陳忠村創(chuàng)作,全詩描述了一個漂泊異鄉(xiāng)、拼搏奮斗的工人的情感。我在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朗讀之前,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對全詩進行分析,隨后再鼓勵學生進行朗讀:有學生在朗讀“金茂大廈第1876塊玻璃是我安裝……希望是高樓倒影在水中窗戶發(fā)出的光”時選用了驕傲的語氣,朗讀節(jié)奏也稍稍變快。學生認為這個“外鄉(xiāng)人”對待上海的情感是復雜的,這座城市有著自己的付出,因此他的語氣應該是歡快的;有的學生在朗讀這一段時則選用了緩慢的語速與無奈的語氣,認為這段應對應上一句的“上海 我是穿行你體內(nèi)的外鄉(xiāng)人”,表現(xiàn)出一個繁華大都市對“外鄉(xiāng)人”的排擠,即使是付出再多,也終有一天會走。不同的學生在共情的帶動下對這篇課文進行對比朗讀,也讓課堂的氛圍被迅速帶動起來。
四、延伸朗讀,拓展情感
共情式朗讀的最終目的是鼓勵學生形成誦讀的習慣與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與思維發(fā)展。因此,共情式朗讀不僅應該圍繞著課本課文展開,還應該提供機會讓學生自主分享,在分享與朗讀的過程中,不斷促進學生在情感上的拓展。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讀經(jīng)典,注重課內(nèi)向課外的延伸。
在學習完《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之后,我就提供平臺讓學生自己在課下找尋優(yōu)秀的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并在課堂上進行朗讀、分享:我首先向?qū)W生推薦了部分優(yōu)秀作品,如海子的詩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顧城的《一代人》《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等作品,引導學生借助書店或者互聯(lián)網(wǎng)等多條途徑,找到一篇能夠牽動其情感、羈絆其思緒的文章,為分享課程的開展做好準備。隨后,我又鼓勵每個學生都上臺朗讀,通過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自己的情感領悟。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積極引入共情機制于語文的朗讀教學之中,通過示范性、自主性、對比性、拓展性的朗讀加強共情訓練,促發(fā)學生能夠形成美好的情感,也讓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培云.高職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J].語文學刊,2012(23):165-166.
[2]郭建萍.職高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3(3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