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語文素質的綜合表現(xiàn),是衡量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新課改如火如荼的今天,農村初中由于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學水平偏低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教師怕改作文,作文教學低效,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水平低下。這種現(xiàn)象一直困擾著廣大農村語文教師。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讓農村初中生的作文寫出新意,寫出特色,以提高農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和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質量,是擺在廣大農村語文教師面前的頭痛問題。筆者是一位從事農村義務教育多年的語文教師,對這一問題感觸頗深。為此,筆者結合作文教學的親身體驗和農村教育的現(xiàn)狀,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農村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低的原因的思考
(1)狹窄的生活空間限制了學生的活躍思維。相對城市里的學生而言,農村學生生活空間狹窄,接觸的新鮮事物要少的多。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貧乏,學生的知識面相應的變小,學生作文是“無米下鍋”,也隨之出現(xiàn)了虛構內容,拔高立意的現(xiàn)象。再加上大多留守少年,回到家里,無人照看,無人關心,導致寫作興趣的丟失。因此,為了考試,學生就不得不憑空捏造,難以做到以情動人。
(2)應試教育的樊籬禁錮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雖然在高喊推行素質教育,但實際還在貫徹執(zhí)行應試教育手段,作文教學也就表現(xiàn)出嚴重的功利性,家長,社會都把目光緊緊盯在升學的指標上,語文教師也把心思只用在幾個升學有望的學生頭上,重點輔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素質教育”的呼聲也就顯得蒼白無力,教師把按教學計劃教完課本中規(guī)定要教的課文當成教學的“硬任務”,而把作文教學視作“軟任務”,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課文的教學與標準化習題的演練上,對作文教學只要求學生多讀,多背,臨考時,就抓幾個作文典型題型強化訓練,不管出什么題目,寫什么文體,只要學生設計好開頭和結尾,字數符合要求,卷面整潔,總可以拿到一些分數,正是這種功利性的驅使下,學生的習作水平是越走越低。
(3)作文教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嚴重失調。由于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雖然說學生的高峰期即將過去,但超級大班現(xiàn)象任然嚴重,教師高壓負荷任然沒有得到緩解,對于語文教師來說,作文批改與講評就出現(xiàn)畸形狀態(tài),選擇作文教學的方法也就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泥潭。作文課上,隨手拿來一個題目,零星講點作文技巧讓學生操練,大講如何開頭,過渡,結尾;如何審題,選材,立意,構思;如何描寫,議論,抒情。依次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機械訓練,結果是給了學生一個錯覺,似乎寫作的秘訣就是掌握好寫作方法,殊不知讓學生走進作文科學主義的怪圈,寫出的文章總缺乏生命的活力,獨特的個性沒有得到張揚,千篇一律,就象一個窯子里燒出來的規(guī)格統(tǒng)一的紅磚。當然,我這樣說,并不是講作文教學不需要技法,而是要求注意其靈活性和科學性,否則,學生作文就死搬硬套,缺乏張力。
二、對農村作文教學路子的探索
作文教學應是“科學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因此,對于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應做到“科學性”與“人文性”并舉。
(1)拓寬視野,寫真事,訴真情?!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其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表達真情。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農村的世界雖然是樸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的有心人,是能夠發(fā)掘出區(qū)
別于城市的閃光點,比如:農村孩子人人頻繁接觸大自然,對農村的自然風光有著獨特的認識和領悟,落日炊煙,曲徑通幽,這一切都烙上農村的印記,又能給學生美的熏陶,奠定抒寫真善美的基礎。如我班陳紅枚寫的《嚼泡泡糖》:“學校里經常有人嚼泡泡糖,看見他們邊嚼邊吹,我真是羨慕死了。到了中午,顧不上吃飯,拿著卡就往小賣部跑,一條長龍似的隊伍排出了小賣部,我只好隨著隊伍一直等,好不容易到了,我買了兩顆泡泡糖,一出小賣部,迅速剝開封紙,放近嘴里,一股香氣散在嘴里,我當時差點叫了起來,原來是草莓味,我最喜歡的。我細心的品嚼著,走進教室,我就試著吹泡泡,剛開始,是怎么用力也吹不起,臉都脹紅了,有時還把糖吹出了口外。后來,在同桌符珍的指導下,我終于吹起了一個大泡泡,一沒注意,“嘭”的一下,我吹的泡泡炸了,一嘴都是,不過,還好泡泡糖不粘,很快便被我用舌頭收拾干凈了?!钡拇_,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關注生活并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訴說真情,是能夠寫出好作文的。
(2)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直面現(xiàn)實,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文以載道”,是 先秦儒家教育一直沿襲至今的優(yōu)良教育教學傳統(tǒng),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把語言文字的表達訓練與語言文字運用的目的性結合起來,讓學生把世界看活,練習看到什么東西都是活的,有生命的,比如看到一面墻,似乎什么都沒有,但是看一會兒,能夠看出是一幅生動的圖畫,這樣,具有了情感,就可以放開思想的翅膀去寫作。如一個經常被我教訓的學生用周記的形式告訴我如何對待調皮生,他是這樣寫的:何老師,我想對您說,您喜歡學習好,當班干部的同學,這沒什么,但您總對我們這些調皮,愛搗蛋的學生態(tài)度冷漠,缺乏耐心,一有錯就抓住不放,您覺得好嗎?冷落與偏心已讓我們的關系僵化,我們只能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不愿意與您接觸,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與你疏遠,不管您怎樣的勸告和批評,我們也總是聽不進去,甚至叫您“笑面虎”,有時甚至也把對您的怨恨灑到你器重的學生身上,諷刺,孤立,打擊他們,以表示對您的不滿,您能理解我們嗎?”是啊,我們在教學當中,最容易忽視的就是調皮生,不注意他們的情感體驗,你看,這樣的情感流露難道不是好的作文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加強情感引導,讓他們把內心豐富的情感展示出來。
(3)教法求活,注重人文關懷?!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想,只要我們每位老師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進行指導,盡可能多的給學生作文以“人文關懷”,才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最終形成寫作能力,西方學者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放棄;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币虼耍瑢W生的作文要多肯定,多鼓勵,多關懷,少批評,老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要抱一顆“人文關懷”的心去尋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就一個精當的詞,一個優(yōu)美的句子,都應及時給予中肯的評價。
總之,對于農村的語文教師來說,作文教學不失為一種挑戰(zhàn),只要正確認識,積極主動的轉變觀念,改變固有方法,就會走出語文作文教學的樊籬,闖出一條高效,明朗的新路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