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必須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語文活動課對于豐富學生生活,開拓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于加深學生語言體驗,提高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并且,要讓學生“動”起來,形式是多樣的。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是這樣讓學生“動”起來的
一、以情境引入,讓學生“動”起來
課堂導入是教學藝術的第一個閃光點,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情境引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目的是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幫助學生主動地投入后來的學習過程之中。低年級小學生主要還是以情感思維見長,喜歡生動、形象的感性事物。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不應該簡單地引入所學內容,而應該采取一些迂回的方法,比如說:一個故事,一段錄像,一幅圖畫,一次游戲,一段音樂,一個問題或者是多種方法綜合等等。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為接下來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作好鋪墊。當學生從內心產生“我要學”的沖動時,引入才能稱得上成功。比如在教學小學第九冊《竊讀記》時,我就說:我們班有部分同學學習很認真,但我知道有個人他學習也很認真、勤奮;他想看書,但沒錢買書就利用課余時間去書店看書,有時一看就幾個小時,受饑挨餓…………最成為“大文學家”。你們想知道他具體是怎樣學習的嗎?同學們聽過這后,就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心就“動”了起來,這就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了。
二、把現(xiàn)實生活帶入課堂,讓學生“動”起來
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外,享受著課余生活的快樂時光,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也往往會在這段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把課余生活帶入課堂。如習作《?。∥业摹?zhèn)ゴ蟆返慕虒W,我在課前可布置學生去觀察或回想身邊的人和事,并要求學生在課前告訴同學,課堂時又指名來說說,與大家共享偶得的快樂。這樣,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就自然會帶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豐富了課堂教學,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愛護,主動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以激發(fā),“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得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就“動”了起來,寫作文時就有話可說了。
三、以探究、交流,讓學生“動”起來
語文教學十分重視主體間的互動關系,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彼此對話,相互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學生主體與群眾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語文學習是一個富有個性的自主學習行為,感知、理解、頓悟,無不需要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師要喚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課堂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建立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培養(yǎng)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分組學習交流中,教師可通過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運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討論中進行多向思維。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求異性與發(fā)散性,在合作學習的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我就安排了足夠的學生議一議,比一比,演一演,說一說,如讓學生自學第二次與第一次比,第三次與第二次比,你發(fā)現(xiàn)我的心理有什么變化?對于這些問題,都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或小組合作,或個人自學,同時又將全班討論與教師點撥有機結合。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盡情交流,同時,學生獨特的見解也得到了顯現(xiàn)。這樣就能讓學生“動”起來了。
四、選好內容,使學生“可以動”
魏書生說:“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钡拇_是這樣的,在競賽中,不喜歡的事情也喜歡,枯燥的事情也變得有趣。所以,在語文活動課中,選擇一些競爭性的內容,能使學生“動”起來。
五、放手指導,讓學生“真正動”
要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從設計準備到實施、總結都要放手讓學生參與,使學生感到這是自己的“活動”,從而真正動起來。例如我要上一節(jié)語文活動課,內容是《歇后語競賽》;課前我就告訴學生:我準備在何時開展這活動,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去收集有關資料,并說明到時輸?shù)囊粋€小組要扣分。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一展身手 ?;顒诱n重在過程,只要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那么即使學生在活動的某項內容沒有充分完成,這節(jié)課也是成功的,學生們都深感自豪。這能使學生在總結經(jīng)驗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學生肯定能“動”起來。
六、以口語交際,讓學生“動”起來
教育心理學指出:需要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當學生感到口語交際是一種需要時,這種內臟的潛力就會把積極性極大地調動起來。口語交際的內容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生活,活動過程就成了學生提升思想、感情、意志、品質的過程,在這種真實、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里,學生不但樂于表達,勇于表達,而且句句是發(fā)自內心的感受,有益于加快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及時發(fā)現(xiàn)和捕捉訓練點,抓住時機讓學生開展心與心的交流,這樣既可豐富口語交際的話題,又可以使學生經(jīng)常得到切實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其發(fā)表的欲望,讓學生感到口語交際真正是自己的一種需要,這樣學生就“動”起來了。
所以說,在語文課中,如果能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去讓學生“動”起來,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語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