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的時候,不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生活感受能力、接觸生活的范圍等因素,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可獲得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那么學習效果就只能是短期的,長期以往,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迅速遞減,甚至消失。我們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情景時,必須注意生活細節(jié),賞識學生的不同個性,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美妙的學習氛圍去感受語言,享受到運用語言溝通的快樂。愿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以學生為本,用睿智的頭腦創(chuàng)設出富有情趣、反映生活、讓學生個性飛揚的情景,這將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打開一扇成功之門。
關鍵詞:情境設計 學生主體 互動學習
心理學家托蘭斯說:“我們要想創(chuàng)造,就需要提供一個友善和獎賞的環(huán)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榮發(fā)展?!笨梢?,好的情景設計能夠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美妙的學習氛圍,感受語言,享受到運用語言溝通的快樂,而且和諧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情景,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條件。然而反觀我們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往往不盡人意,大致有以下幾種現象:①教師在設計情景時,僅僅為了創(chuàng)設情景而創(chuàng)設情景,或者只是簡單地把教師主觀認為比較好的情景讓學生去感受、會話,無視學生的體會,如此情景設計只會將學生強制性地納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去學習,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②情景設計過于虛假,教師在情景設計時沒有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觀察、發(fā)現、攝取適當的場景,而是人為地編制了一些單一重復,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的情景;③中下學生參與交際時心中有疑慮,好的學生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大家越學越沒勁。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現象呢?英語課堂上又該如何設計恰如其分的情景呢?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情景創(chuàng)設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1)我們的課堂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源于生活又要回歸生活,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情景反映的生活的細節(jié)中認識、學習,激發(fā)興趣,從而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體驗。讓情景設計細節(jié)化,就是讓教學回歸生活,增強教學情景的真實性,使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世界,從中尋找學習的素材,到生活中去應用、驗證所學的知識,做個生活的有心人。例如電腦已普遍出現在學生的生活中,學生對電腦能進行一定的操作,所以在學人教版新教材Book3 Unit5 中“How to search the Internet”這一部分時就可以設計一個網上搜索旅游信息的真實情景,讓學生根據真實的電腦物體認讀單詞,然后在師生活動中糾錯、強化,有利于學生對“search、Internet、button”等新單詞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形象認知基礎,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交流自己是否瀏覽過一些旅游網站,有何感觸或看法,然后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
(2)情景設計要有合理的鋪墊和前因后果,也不要太過于成人化,否則過于虛假的情景設計會讓好的學生感到厭倦,聽不懂的學生提不起興趣。能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情景設計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去發(fā)現和挖掘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情景,真正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生活的聯系,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想哪些情景中需要運用這些日常用語,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研究問題,然后確定自己的小組合作方案,這樣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可以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能自覺地從多個方位去思考實踐,體會到更多的學習樂趣,最終使學生得到多元的發(fā)展。例如,在學《A man who never gave up》一文時,課前師生可先進行:第一步,情景準備,要求學生選取生活中最重要的三項發(fā)明,并查閱有關資料(發(fā)明和發(fā)明家的故事);第二步,情景設置。制作一條三米左右長的紙條幅,橫向貼在教室的后墻上,要求學生把收集的三項發(fā)明按照時間順序寫在紙條幅上,從左到右代表過去到現在。書寫時,每個學生都要注意到其他學生寫的內容,以確定寫在其前,還是其后;第三步,激發(fā)討論。分小組討論各項發(fā)明的順序,提出校正意見;第四步,表達觀點。隨即選取幾項發(fā)明,就下列情景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進行適當發(fā)揮,以激起學生求實的科學精神。①What was life like before they were invented?②What changes did the inventions bring in?第五步,口語情景訓練。隨機選取幾項發(fā)明,講述發(fā)明家的故事。
在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生成新的知識點。教師在感受學生的“細心、認真”過程中,適時地指點學生去關注生活的細微之處,加強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使學生探尋生活,學會在生活中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因此情景設計只有讓學生好奇、愿意了解、愿意探究,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不學不行,那么才能增強教學信度,提高教學效度,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情景交際要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每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今天這個世界如此精彩。”如果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景的時候沒有切實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生活感受能力、接觸生活的范圍等因素,或者考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大量穿插詞匯的用法或語法的注意點,而忽視學生在學習中可獲得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那么學習效果就只能是短期的,長期以往,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迅速遞減,直至消失。因此教師必須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個性得到施展,必須賞識不同的個性,引導每個學生都邁向成功。上課時可以多采用激勵性話語,捕捉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特別要注意對后進生進行“心靈環(huán)?!?,采用“綠色幽默”,既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心悅誠服地進行改正。
英語課堂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引導學生選擇或設計適合自己的會話情景,這樣能夠讓學生參與課堂情景反應時由被動變?yōu)橹鲃?,還能夠挖掘學生個體學習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合作精神,增大彼此的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中共同提高。如果一味地進行“高壓”,告戒學生這個對話要記,那個句型要背,可能只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探究問題和發(fā)展能力。
三、情景創(chuàng)設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
(1)在設計課堂情景會話時,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特別要注意降低和消除中下學生的疑慮,幫助他們逐步建立信心。在情景設計的選材方面,長度、難度都要合理,不宜過難。在pair work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互幫互助,讓中下學生也能自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使中下學生也均等地享有教育資源和機會。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新教材Book 2 Come to the party!這一單元時,電話留言板中的留言對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難度尚可,但對中下等學生就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把TELEPHONE MESSAGE中的設計作了如下調整:①先進行了一篇簡短的Listening text,讓學生大致了解五個“W”的問題,即who、where、 when、why、what和一個“how”的問題,這樣就把本來貌似很難的留言明了化,減小了學生心中的不同層度的焦慮,產生了“我能行”的學習動力。②接下來設計一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交際能力的留言板:
(2)情景的創(chuàng)設指導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巧妙且有針對性。一方面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究,鼓勵學生把所得都以各種途徑表達出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要進行耐心細致的輔導,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各抒己見,防止思維惰性,使小組合作順利進行,因為光靠學生的能耐是不行的,畢竟學生的組織能力、思維能力、自我監(jiān)控能力還處于相對較低的狀態(tài),如果只一味讓學生自己猜想探究,學生最終可能只會一知半解,因此,為了提高學習的效益,教師的指導是不可缺少。
(3)要真誠而又恰如其分地評價不同學生參與情景活動的過程,除了關注他們的行為表現外,還要關注一些隱性的內容,如能力的提高,價值觀的形成、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等讓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情景活動時更自信,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對防止兩極分化,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有積極作用。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每一位學生的特點,研究優(yōu)秀或可愛的學生的愛好,因為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前提下,創(chuàng)設恰當的“此時此景”與學生進行溝通,才有可能教育好每一位學生。有智者說,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fā)現美的眼睛。課堂情景教學有諸多的值得我們思考之處,也需要我們善于發(fā)現的眼睛。老師和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活生生的人。只有設計出和諧、靈動的課堂教學情景,師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解放,在課堂上才可能進行心靈的碰撞,從而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愿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中都能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生活和愛好,側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用睿智的頭腦創(chuàng)設出富有情趣、反映生活、讓學生個性飛揚的情景,這將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打開一扇成功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