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新課標)把對詞匯的掌握具體量化到語言知識的各級目標及考試要求中,體現(xiàn)了詞匯學習的重要性、階段性和循序漸進原則。中學是英語詞匯學習的基礎階段,研究如何使學生掌握并鞏固和擴大詞匯量,以適應今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首要任務,也是每位英語教師亟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四位一體”教學法的提出
北京市懷柔第一中學地處北京市的遠郊區(qū),學生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英語水平較北京市的整體水平偏低,英語教學實效性較差,學生們多數不重視英語。如何提升遠郊區(qū)學生聽說讀寫譯水平,提高遠郊區(qū)的英語教學質量,從容應對高考,同時也促進英語教師的成長一直是學??紤]的重心?;谶@些,學校參加了“四位一體”課題的實驗?!八奈灰惑w”教學法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批準的一項國家級重點課題。英語“四位一體”高考總復習教學法由包天仁教授30年前創(chuàng)立,經過20多年的全國立項實驗、再實驗的反復實踐、磨合、發(fā)展、創(chuàng)新,已經證明是一個理論框架明晰、操作方法具體、教學材料充裕、教學效果突出、很實用的高考復習教學法。它的基本框架:
詞匯調查與分析的研究過程
研究目的 為了了解英語高水平與低水平的高中學生之間以及文理科學生之間在詞匯學習方法上是否有一個比較大的差別,并對高水平的詞匯學習者與低水平的學習者及文理科學生在使用學習策略上進行比較。
研究對象 北京市懷柔區(qū)第一中學高3年級88名學生參加這次調查,分別是AB實驗班的學生,他們學英語的時間為8年(小學三年級至高一),可以說已基本形成一套自己獨特的學習策略。
研究方法 本課題數據采集方式采用關于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方法。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套用新課標中對學習策略的分類方法: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采用5級量表,從“完全不符合我的情況”到“完全符合我的實際情況”,以選擇題形式完成。
調查結果數據分析
調查結果是根據Oxford(1990)的研究中用策略平均值的大小表示被試使用該策略的頻率來進行分析的。平均值在1.0-1.4之間表示“幾乎不使用該策略”;平均值在1.5-2.4之間表示“很少使用該策略”;平均值在2.5-3.4之間表示“有時使用該策略”;平均值在3.5-4.4之間表示“經常使用該策略”;平均值在4.5-5.0之間表示“總是使用該策略”;平均值在1.0-2.4屬于使用頻率較低;2.5-3.4屬于中等;3.5-5.0屬于較高。Oxford(1990)指出,只有平均值達到3.5以上才表示學生高頻率地使用該項策略。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學生總體使用詞匯學習策略屬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資源策略使用稍高于其他策略,表明不少學生已經懂得并且可以合理并有效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交際策略最差,表明平時教師對此項策略的訓練較少,導致學生不懂得運用交際策略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
88名被試學生中策略使用平均值在1.5-2.4之間,表示“很少使用該策略”的有25人,約占總人數的28%;使用平均值在2.5-3.4之間,表示“有時使用該策略”的有57人,約占總人數的65%;使用平均值在3.5-4.4之間,表示“經常使用該策略”的僅有6人,約占總人數的7%。
調查、訪談后的反思
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水平與學習成績之間密切相關 本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水平與學習成績之間有明顯的正相關。詞匯學習策略水平越高,學生學習成績越好。成績較好的同學普遍認為自己使用資源策略比較好,但是覺得自己認知策略和調控策略使用得不夠理想。他們一致認為記憶詞匯最大的困難是遺忘快。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學生則對自己學習策略的使用認識不是很清楚。記憶詞匯最大的困難既有遺忘快又有搭配易混淆的問題。
課堂教學要確保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理念里,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是接受知識和通過反復地訓練而形成應試技能。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也沒有時間考慮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只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自然誘發(fā)出來的結果,具有偶然性。因此,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已經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人的發(fā)展的需要,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學會”的同時達到“會學”,即形成一定的詞匯學習策略或提高詞匯學習策略水平,教師必須加強學法指導,進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也就是說,教師要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用科學的課堂教學方法來組織、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特別是課堂學習,以確保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
教學中要不斷完善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結構 在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高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各組成部分發(fā)展并不一致,有些影響學生詞匯學習能力發(fā)展的主要策略(如調控策略)水平還比較低。因此,教學過程中在全面提高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水平的同時,更要注重這些策略水平的提高,以完善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結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詞匯學習策略的指導也要因材施教 同一所學校的不同個體的詞匯學習策略及本身情況(如文理科,性別,性格,學習風格等)不同,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會存在著不同的問題,需要教師找出學生共性的同時,也要找出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予以針對性的指導。
本調查研究的結果使大家進一步認識到,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注重對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能力,使得學生真正能夠自主學習。
解決問題的設想
北京市已全面進入高中課改,對于教師和同學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在新學期伊始,可以對學生進行一次詞匯學習策略的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所掌握的詞匯學習策略有多少。然后在日常教學中有意滲透不同詞匯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并分階段多次進行詞匯學習策略的問卷調查與訪談,及時調整詞匯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詞匯學習的指導與監(jiān)控。例如,可以設計學生學習風格調查問卷,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喜歡的學習或處理信息的方式。并且對聽覺型、視覺型和觸覺型三種學習風格的同學提出不同學習建議。對自己學習風格的認識,會有利于學生形成可以發(fā)揮學習潛力的策略。
通過對高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與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首先,高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教學尚未得到普遍重視,這是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之水平低、詞匯學習效益差的根源。其次,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在教學中開展學習策略的指導與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詞匯學習策略,培養(yǎng)他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英語詞匯學習能力?!敖o人以魚,一日食魚;授人以漁,終身得魚。”基于這些調查、分析和訪談,結合學校學生學情,科學地采用“四位一體”的詞匯教學模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過程,教給學生學習的思維的方法,如:演繹、歸納、聯(lián)系、比較等方法。充分給予學生“鍛煉”思維的機會,讓學生親力親為體驗語言,用語言做事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思維的過程,如: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目的是要完善學生的思維,力爭做到學生的認知結構系統(tǒng)化、結構化,形成良好的認知策略,能對認知過程進行自我解控與調節(jié)。
“四位一體”詞匯教學具體做法
第一,通過根據音形義的系統(tǒng)歸納總結,進行詞匯復習。首先,給學生布置準備階段的任務:梳理歸納考試說明詞匯,以高考詞匯為依托,按發(fā)音規(guī)則整合高考詞匯表的3050詞匯,注重從語音入手,教師預先布置好“軟作業(yè)”,把3050詞匯按讀音規(guī)則分類,科學系統(tǒng)地分配到12周完成學生課下歸納。歸納的時間是一周,這樣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既記住了發(fā)音又記住了詞義,而且任務是一周完成,化整為零,量也不大,學生也容易完成。通過音形義的系統(tǒng)歸納總結進行詞匯復習,把高考要求的3050個詞匯重新整合,這樣便于學生讀準讀音,準確記住詞義。學生親力親為,學生興趣很高而且參與度也很高。如:
第1周:按元音的讀音規(guī)則、發(fā)音歸納整理英語含元音字母a e i o u y的單詞。第2周:歸納和整理一下含元音字母組合的單詞(ea ou ai oo au ay ia ie ee oa io ui及輔音字母組合的部分詞)。第3周:歸納和整理一下含元音字母組合的單詞(al an th augh ough ex ow tain ind igh)。第4周:歸納和整理一下含元音字母組合的單詞(ar er or ir ur are er ei re ore sure ly)。5周:歸納和整理一下含元音字母組合的單詞(tion sion ment hood ship ist ful al able en tive ian)。第6周:歸納和整理一下含元音字母組合的單詞合成詞:名詞+名詞形容詞+名詞副詞/介詞+名詞名詞+動名詞動詞+名詞動詞+副詞副詞+動詞。
第二,授課階段:方法采用“四位一體”日常授課法——4PS授課法。
首先,教師引領學生,讓學生親力親為,通過歸納、總結和訓練,突破各個階段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根據系統(tǒng)歸納的內容,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Preparation:課前教師提供知識歸納項目,給學生布置“軟作業(yè)”,即根據每一階段訓練中的詞匯,橫向地歸納復習。這是一種比“Warming up”更高效的課前準備,既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又為下一步做好了準備。
Presentation:授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呈現(xiàn)。由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呈現(xiàn)課下總結的詞匯,同時引導學生補充漏掉的詞匯,并加以分類,為下一步的輸出,奠定基礎。形式多樣,可采用討論式、研討式、辯論式。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面向全體學生,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收獲大。教師起主導作用,要充分體現(xiàn)learning-centered,不僅僅是學生間的interaction,更多的是教師和學生間的雙向交流。
Practice:操練或訓練,這一階段是對Presentation的鞏固性練習。方法包括聽、說、讀、寫、譯(替換、造句、補全句子)等,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字授課時與學生討論這一語言實踐過程。通過多種方式,如替換、造句、翻譯等方法練習剛剛復習的詞匯,使學生逐步掌握詞匯的拼寫及具體的運用能力。
Production:輸出、產出或叫應用環(huán)節(jié),這也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語言學習的目的就是應用。這一階段大部分的輸出可以放在課下,課上教師引領示范就可以,如:模擬語境應用,教師設置具體情景,讓學生真實的語境下鞏固應用詞匯。方法:從詞到詞塊,再到句子層面,最后到微型語篇或高考難度的語篇輸出。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得到擴展,達到產出更多的目的。
解決了學生的詞匯學習問題,課文復習、語法復習及寫作訓練也就順利多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教師,要想為學生搭建九層之臺,就必須和學生一起一步一個腳印地拼搏奮斗。
(作者單位:北京市懷柔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