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部賽車題材網(wǎng)絡劇《尾牌Q1》以賽車為主題線索,講述了幾個年輕人的青春、熱血、正能量的故事。無名山上有著許多知名的地下車手,他們都身懷絕技,其中包括江川、重工男、鄭飛,嘻哈小子等,當然還有一個被稱為車神的男人……在整個故事中,車手之間的機情、虐戀、復仇等橋段都會一一上演,加上獨特視角拍攝機車的震撼速度更是搏人眼球。
《尾牌Q1》的劇名有著特殊的含義,凝聚著所有主創(chuàng)人員的賽車夢想?!败囀謧冊诒荣悤r都戴著頭盔,尾牌是唯一可以辨識他們的象征物。Q代表著這部劇的時代性。我們常常說Q版的東西或者這個人很Q。這個字母其實是屬于時代的產(chǎn)物,同時也是我們這部劇主人公名字的英文縮寫。而1是主人公機車牌中的一個數(shù)字,代表著主人公從小菜鳥一步步成為車神修煉的過程?!背銎啡速愜噦髅截撠熑死铌吭凑f。
這部劇被出品方稱為“三高”劇,即顏值高、身高高,車技高?!段才芉1》的三位男主演葉山豪、方智健,付豪,身高均超過185公分。葉山豪正是此前3D《肉蒲團》的男一,而方智健,付豪更是不僅是新銳演員,亦是車手出身。此外,越野冠軍彭天偉,特技車手周偉,公路賽1000CC和super moto冠軍級機車車手以及泛珠賽獲獎車手等都將會參與到此劇的客串中。
據(jù)賽車傳媒負責人李昕源介紹,該網(wǎng)絡劇打破了同類型青春偶像網(wǎng)劇的傳統(tǒng),結合了美式的情節(jié)構造,劇情將隨著故事發(fā)展不斷反轉,力求創(chuàng)新。加上日韓劇拍攝風格,整部劇將以類似真人動畫劇式的快節(jié)奏網(wǎng)劇模式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就此,我們采訪了導演李松澤,看看他將如何拍好這部賽車劇。
為什么會想到拍攝賽車題材的網(wǎng)?。砍霭l(fā)點是什么?
其實想想自己年齡也不小了,但還是玩心不減。我們這些七零后,小時候都看了很多日本的漫畫,里面有很多關于競技類的東西,而我對這些競技類的東西一直都懷有夢想,希望有一天能把這些拍出來,拍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此之前,我拍了快20年的商業(yè)片,拍商業(yè)片被人左右,更多的是完成工作,沒有太多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里面,也沒有什么空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換句話說,這不是你的夢想,只體現(xiàn)了專業(yè)。真正關于夢想的題材,更符合我自己的心理預期,《尾牌Q1》就是這樣的作品,是我真正喜歡、也想把它拍出來的。
喜歡賽車題材的影視嗎?
我并不算是車迷,甚至沒有駕照,不會開車,工作太忙,也沒什么時間去學。但這并不影響我拍賽車題材的作品,首先《尾牌Q1》呈現(xiàn)的是機車,而非汽車,其次,我們這部劇,主要還是通過機車比賽,來反應賽車文化,以及競技精神,這是重要內涵。
但是作為一個導演,還是要涉獵廣泛,特別是針對自己拍攝的作品,更要做足功課。所以在接這部劇的時候,就看了很多題材相近的影視作品。
拍攝賽車題材要比一般的劇情片難度更大,如何組建攝影團隊?前期都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和一般的喜劇片、愛情片相比,確實有難度。最大的區(qū)別可能在機車的專業(yè)性和速度感的體現(xiàn)。所以我們在組建團隊的時候,尤其是導演組的人,都是對機車文化多少有點了解的人,并且專門聘請了技術指導,他是一個賽車手,對機車文化有更深的認知。
另外,我們的美術指導,曾經(jīng)給美國八大電影公司都畫過臺本,很厲害的一個人。他會將西方的機車文化融入進來,這也會給這部劇帶來不同的味道,等上線了,大家看的時候就會有感覺。
這些都是演員表演的部分,在視覺呈現(xiàn)這部分,怎么能讓觀眾看著更好看?
我們開了很多會,做了很多計劃,攝影團隊也一直在討論。主機位會用兩臺艾麗莎,在賽車部分的某些橋段加入一臺高速攝影機,用它來呈現(xiàn)非常慢的慢鏡,不然艾麗莎的升格就夠了。另外還會加入6-8臺小機器,初步計劃用佳能5D3,放在山上的角落位置,畢竟大機器搬運比較麻煩,用小機器會靈活很多。以及更多的GoPro,放在機車和演員身上。
我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賽段的拍攝完成,你想,一輛機車從山上沖下來,NG一次,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所以我們需要減少NG,布置更多的機器,這對攝影指導也蠻高要求的。
在攝影機、鏡頭和輔助設備等方面如何選擇?
因為搖臂上山比較困難,所以我們還會加兩臺航拍,在其他戲份中,搖臂和軌道都會用到。
會不會每一集都會有比較吸引人的賽車鏡頭?
這部劇本身就是賽車的戲,所以追車戲肯定會有。整個劇的節(jié)奏,有點像我們小時候看的《七龍珠》,會不停的有比賽,不會每一集、每一場不停的比,那樣就不好看了,我們會控制好節(jié)奏。但是激烈的追逐,甚至有一些明爭暗斗、事先布置好的陷阱等都有。我覺得在追逐和賽車的戲份上來看,這部劇是足夠精彩的。
很多影視作品對觀眾會有誤導,只注重激烈鏡頭帶來的感官體驗,實際上沒有太多文化的東西,我們這一部劇會怎樣處理?
我們希望的就是讓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車友行列里來,也能讓社會對機車文化有正確的認識,所以我們肯定有一些基礎的技術指導,但不會有太復雜和太難的,那樣的話也不利于大眾的模仿和學習吧!控制在基礎范疇內會比較好。
這部劇的計劃一共有多少集?會不會拍成系列?
一共有10集,每集15分鐘左右。拍成系列劇是最初就構思好的,所以結尾會留下懸念。其實說實話我們這一部更像是美劇,這樣的題材在國內不多,編劇的手法也是按照美劇不停的反轉,還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