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早在上個世紀,工作倦怠這個概念由美國社會學家Maslach提出并著書研究,從而引起西方社會的廣泛關注,現(xiàn)在這個問題也逐漸受到中國人的重視。本文要講的是中職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情緒。倦怠情緒的產生有三方面的原因:工作時間太長、壓力太大和體制上的諸多因素。這種負面情緒會對中職教師本人的生活、對在校學生和整個教育事業(yè)都會產生很大的危害,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和解決。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本人的重視和調節(jié),需要制度上的改進和全社會的努力才能做到。
【關鍵詞】中職教師;職業(yè)倦怠;工作壓力;生活困擾;教育機制;心理疏導;機制改革
近幾年來,教師的職業(yè)倦怠開始慢慢引起人們的重視,特別是引起了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專業(yè)領域內人士的注意。教育是國家的基石,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情緒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非常大。其實早在20世紀,工作倦怠這個概念就由美國社會學家Maslach最早提出,并著書研究,他和另一個社會學家Jaskson一起制作了一份著名的工作倦怠問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這份問卷包含三個緯度:情緒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個人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MBI在面世之后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和檢驗,現(xiàn)在他的研究在中國也逐漸被推廣。
什么是職業(yè)倦怠情緒:
所謂職業(yè)倦怠指的是人們在某個領域或特定行業(yè)、單位工作時間太久而產生的一種對工作的一種厭倦、懶散的現(xiàn)象。它的具體表現(xiàn)為工作缺少激情,不再有明確的職業(yè)目標,有一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混”的心理。
職業(yè)倦怠產生的原因有:
1.工作時間。人們從事一個行業(yè)時間太長自然會產生一種厭倦心理,就像長期吃一種美食,時間長了,什么樣的美味佳肴也會變的味同嚼蠟一樣。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工作崗位供應遠不能滿足于需求的局面,找工作是有難度的,一旦有了工作,人們求穩(wěn)心理很強,不大愿意變動工作單位。而且大家往往是為了謀生而不是興趣而進入一個行業(yè),這樣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后,厭倦心理會把人們的活力都抽走。
2.壓力太大。在目前,教師的薪酬待遇相對于其他行業(yè)還是很低的,但是教師的工作壓力很大,他們得到和付出根本不成正比。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無所謂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學生隨時可能有任何問題需要他們去關注和解決。時間長了,教師會有一種身心倦怠的情緒出現(xiàn),有的甚至想迫切逃離目前的工作換一個行業(yè)。
3.體制僵硬。在中國,教育行業(yè)從高等教育到基礎教育,體制是沿襲了幾十年的老制度,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它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當前現(xiàn)實的需要。在這種僵硬的體制下,校長往往是由行政部門任命,他們按照行政部門的管理模式來管理學校,時間長了,學校就如同一個官僚機關一樣失去活力。而且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教師的崗位安排、薪酬待遇、提拔等等與切身利益相關的東西很多是跟教師的背景有關聯(lián)的,要么就是論資排輩,“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局面很難存在,這些都大大影響了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教師倦怠情緒的危害有很多:
1.倦怠情緒對教師個人心理和生活造成了困擾。眾所周知,老師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的,對工作的厭倦會直接影響個人的心理,使教師變得郁悶、壓抑。長此以往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而直接影響到一個家庭的幸福和諧。
2.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一個教師是要面對數量眾多的學生的,一個教師出現(xiàn)問題,會影響一大片孩子。教師的懶散厭倦情緒會讓他工作不負責任,不能盡到應當的義務,一個學生在受教育的年齡得不到老師用心的指導,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3.倦怠情緒會對教育事業(yè)造成傷害。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石,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亡則國家亡。在這個體制內,老師們如果出現(xiàn)普遍的職業(yè)倦怠情緒,長期得不到正確的梳理與解決,會對一個國家的教育事業(yè)造成嚴重的危害。
解決中職教師職業(yè)倦怠情緒的辦法:
倦怠情緒這個問題的存在不是一時一刻的,所以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它既然存在,而且影響深遠,我們大家就應該重視并齊心協(xié)力的解決它。我認為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教師個人、體制本身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只要對癥下藥,就一定會把問題的危害性大大降低。
1.教師個人心理上的重視和情緒的調節(ji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意識到我們的工作不同于普通工作,不管是在哪一個層次,學生們受教育的時間一般會是三到五年,這么長的時間里,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往往超過家長的家庭教育,所以一旦出了錯誤,那是貽害甚大的。我們一定要在心理上足夠重視這個問題并用各種辦法去克服這種負面情緒。比如說老師可以去尋求專業(yè)的心理疏導,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通過積極地運動鍛煉,通過旅行和朋友聚會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更加熱愛生活和工作,主動的去克服倦怠的情緒。
2.教育體制本身要做出適當的改變。校長應該由教育家或者懂教育的人員來擔任,這樣可以對學校進行專業(yè)的管理。薪酬待遇和提拔不能由教師的背景關系來決定,更不搞論資排輩,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工作情況和能力,能者上,庸者下,不搞終身制,經常性的進行科學的考核,把連續(xù)考核不及格的人清除出教師隊伍,把那些有能力的新鮮血液吸收進來。長此以往,教育行業(yè)才能成為一個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行業(yè),才能為國家的人才塑造做出應有的貢獻。
3.全社會的關注。工作倦怠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愈大,這種負面情緒的產生會更加嚴重。全社會應該關注、宣傳和疏導這種負面情緒,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從而主動積極的尋求疏導和幫助。另一個方面,大家也可以群策群力,尋找有效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將負面作用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Maslach職業(yè)倦怠調查普適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簡稱MBI-GS),國際通用
[2]劉正周.管理機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3]郝振君.試析當前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及其調試策略(JI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