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術課在中學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得到提升同時,這也對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而教學反思是教師形成教學實踐智慧、提高自身素質(zhì)、加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方法之一。鑒于此,筆者針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需求,在借鑒傳統(tǒng)教學反思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教學反思;信息技術教學;存在問題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而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jīng)驗,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與“學”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因此完善和改進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一、當前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
1.非高考科目的信息技術課在學校中地位較低。
應試教育的影響致使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不受重視,更不會重視教學反思。盡管一些省份已經(jīng)把信息技術課列為高考科目,有些學校與學生認為只占10分的信息技術課不是十分重要,造成非高考科目的信息技術課在學校中地位較低。至于那些未將信息技術課列入高考的省份,一個星期一節(jié)課,甚至有的直接被其它科目占據(jù),致使它名存實亡。
2.學校領導對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重視不夠。
(1)學校領導不重視。學校領導在重視組織教師參加培訓、添加信息技術新課程所需的實驗設備、強調(diào)信息技術教師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同時,反而忽視了教學反思。
(2)相關制度不完善。從學校方面來講,在學校中教學反思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信息技術教學。反思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對教學反思的激勵機制。在社會、家長和學校領導把學生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尺度的影響下,信息技術教師失去教學反思的激情。
(3)反思平臺不健全。目前我省90%的信息技術教師幾乎一個人教全校所有班級的計算機。學校把信息技術教師的課時排得非常滿,教師很少有集體活動的時間,包括聽課和學習等。至于公開課,學校并不會安排信息技術學科參加。且可交流的教師也微乎其微??梢姡行W校并未給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反思環(huán)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反思。
3.教師自身存在的原因。
(1)缺乏反思意識。教師對教學反思不予以重視或根本不反思,更談不上涉及內(nèi)容的深度、廣度。一些教師不愿意進行教學反思,主要是因為信息技術課程不受重視,學校也不予以考評。所以就以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教學態(tài)度。
(2)缺乏反思指導。雖然大部分教師都能意識到教學反思的價值,但卻不知道具體該反思什么,缺乏反思的途徑與方法。多數(shù)的教師認為反思就是對自己教學的回顧、檢查和總結,也經(jīng)常進行教學反思,但這種反思是盲目的,對教學工作的提高的作用幾乎為零。
(3)缺乏反思驗證。教學反思共有四個環(huán)節(jié),即認識問題階段、分析根源階段、尋找對策階段和積極驗證階段。驗證階段是通過實踐來驗證以上階段所形成的策略方法是否更適應教學活動的要求。教學反思中缺少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容易陷入個人主義和主觀主義之中,阻礙了信息技術教學的進展。
二、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的策略
1.高中教學單位,需要采取相關的措施引導并激勵教師加強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提高教學質(zhì)量,推進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效果。
(1)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相對其他學科教師而言,他們擁有較強的信息技術技能。學校運用這個優(yōu)勢,提倡信息技術教師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方法進行教學反思,定期對其所使用的教學反思方法與反思水平進行評估。對于較好的反思方法,可在全校表揚并借鑒給其它科目學習,由信息技術教師負責輔導和培訓。這樣不僅促使信息技術老師探索新的教學反思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其它科目教學反思的水平。
(2)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激發(fā)教師的內(nèi)在需要。隨著信息技術和課程改革的普及和發(fā)展,信息技術教育被社會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教師成為了學校實現(xiàn)信息化的主力。但在部分中小學,他們普遍成了學校的一名高級打字工,挫傷信息技術教師對反思工作的熱情。制約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因此,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大力支持,吸取先進的經(jīng)驗,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措施。校領導要完善教師管理體制,激發(fā)信息技術教師內(nèi)在的發(fā)展需求和欲望,為信息技術教學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
(3)學校要為集體反思提供良好的支持平臺。校領導不僅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視,也要在物質(zhì)上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激勵教師積極反思。傳統(tǒng)紙質(zhì)為載體的反思日志對信息技術教師而言也不方便,它存在時間、空間和對象上的局限性,只能與少數(shù)教師分享自己的日志,并且礙于面子、利益關系等,對話中存在顧忌,真實性大打折扣,影響反思反饋的科學性。學校應鼓勵信息技術教師構建一個教學反思的網(wǎng)絡平臺,教學反思來源于實踐,是一種隱性知識,必須通過共享、外化、組合才能得以內(nèi)化、轉化和傳播。
2.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1)端正態(tài)度,提高素質(zhì)。今天的信息技術更新得很快,因此也要求教師繼續(xù)學習新的教學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確保不落伍。
(2)教師自我反思。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jiān)控、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評價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
(3)利用教學診斷,引導教學反思。課堂是一門無標準且難免會有缺失的教學,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彌補缺失。教師可以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發(fā)現(xiàn)隱藏在其背后的教學理念方面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
總之,教學反思是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歷程,通過反思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自覺性和科學性,對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王守恒,姚運標.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申繼亮.教學反思與行動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4-85